春节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各种年俗,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刻地品味年俗文化,北山红军小学举办了“瑞兔迎春 贺岁新年”主题活动,跟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心中、手中的年俗吧!
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古老传统节日。
关于春节的由来
在民间还有一种传说
据说,有一只叫“年”的怪兽……
春联的由来
未
来
可
期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但是,你知道春联的由来吗?跟着视频一起来了解!
平
安
如
意
春节习俗知多少
中国传统春节习俗还有哪些讲究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腊月二十三 送灶上天
在全国不同地区,“小年”的日期并不一样:腊月二十三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小年”,腊月二十四是我国南方地区的“小年”。不管“小年”到底是哪天,人们都开始准备年货,筹划着过一个舒服的新年。小年,是过年的开端。
大年三十 除夕守岁
除夕夜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南方新年有吃馄饨的习俗,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
大年初一 拜年贺岁
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大年初一这天不能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大年初二 回娘家
女儿会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需携带糖果、饼干等礼品,代表礼轻情意重。还要准备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
大年初三 安岁迟起
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
大年初四 迎灶王爷
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
大年初五 迎财神
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鞭炮从里往外放,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出去。
正月十五 元宵节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在中国也由来已久。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小小的春联表心意,
句句祝福贺新春,
点点行动暖人心!
临春节之际,
诚邀北山娃,
共赴一场盛宴,
热闹,欢笑,祝福,
将年味化于“福”字之中!
说“兔”年
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这些春节活动,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同学们搜集年俗故事,把它们写在纸上,记在心中。
剪“兔”花
剪窗花、贴窗花,是春节节日里一个重要的环节。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达的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的红火富丽,喜气洋洋。红纸在同学们一双手巧手中,变成了小兔子、花朵、“春”字,漂亮极了。
NEW YEAR
瑞兔送福
写“兔”福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这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同学们尝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福”,亲手在家中贴“福”,愿福到。
做“兔”饰
每到春节,各种各样的生肖装饰就会陡然走俏。北山小学的同学们也纷纷行动起来,利用家中现有的材料做起了红包、头饰、灯笼等等,把这个春节装饰得更加喜庆。
迎“兔”年
通过认真查阅,了解到饺子有着“喜庆吉祥”和“幸福团圆”的含义,北山娃自己动手包饺子,体验劳动过程,分享劳动快乐,这是全家团聚合欢的美好寓意。
春节,是中国人的一种情结,更是一种千百年传承的文化。通过开展这次主题活动,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浓郁的年味儿,也更深刻的了解了中国年俗。希望北山娃能将这些饱含浓浓亲情和美好心愿的习俗牢记心中,代代相传。
·END·
中国梦 北山梦 我的梦
扫码
关注
我们
策划丨北山红军小学大队部
执行 |刘晓君
制作丨辛雪宸
一审 | 李娜娜 杨华杰
二审 | 韩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