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19岁是红军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罗帅向他道歉:我们搞错了

本文来源公众号:眼近史

1955年,授衔名单一出,原红二方面军的王震、萧克、李达、贺炳炎等8位将军也联名给总政部写去一封信,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们不是对自己军衔不满,而是对谭友林军衔表示不满。

事后经过调查,罗荣桓亲自找到谭友林,并向他道歉:“友林同志真是对不起,是我们搞错了。”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谭友林最后被授予什么军衔?他做了怎样的事情,能令8位将军联名写信为他“鸣不平”?

1916年,谭友林出生在湖北江陵的一个普通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

谭友林所在的江陵一直是军事形势严峻的敌占区,所以他基本上可以说是在战火中长大的孩子,在目睹了革命斗争的残酷之后,谭友林的心中早早地就有了了为革命斗争贡献力量的想法。

谭友林从学校离开之后于1930年就正式加入了红军队伍,在红军队伍中他获得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在学习方面谭友林是有天赋的,不管在哪里他的成绩都能名列前茅。经过四年的学习和简单的工作,谭友林对于军事方面的知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

而在洪湖苏区中,他历任了通讯员、宣传员,红3军军部警卫员等职务,确实最初的谭友林从事的都是政工相关的工作,而且工作能力也是极为的出色,不然的话贺龙也不会那么的看重他。

谭友林之所以被称为“百战福将”,是因为他曾多次大难不死,其中有两次几乎是在鬼门关走了一回,那次是在1932年春,当时“左倾”错误思想在红军队伍蔓延,湘鄂西苏区根据地搞起了“肃反”。

当时在根据地,以夏曦为首的肃反委员会大搞刑讯逼供,他们不顾事实扩大肃反,16岁的谭友林也被抓了起来,原因是他曾给“改组派”当过警卫员,谭友林差点就被处决了。还是贺龙把他担保下来。

1934年7月,在朱长清和谷志标两位同志的介绍之下,谭友林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并先后参与了陈家河、桃子溪、板栗园等战斗,并取得了歼敌两个师的胜利。谭友林打起仗来奋不顾身、不怕牺牲,与许多红军将领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35年,塔卧之战打响,谭友林带领部队在湘西永顺县东北部把敌军团团围住。在这一场战斗中,双方僵持不下,打得非常激烈,最后谭友林将军身先士卒,带着战士们冲到了最前线,结果被敌人打中了右手手臂。但是当时战场情况危急,谭友林将军压根没有在乎自己手臂上这点伤,直接用布简单包扎了一下便继续投入到战斗中去,直到塔卧之战取得胜利。可是正因为这点伤,在后来差点要了谭友林将军的命。

在过草地爬雪山时,谭友林又得了伤害,本来身体就已经有了伤口,如今再加上疾病,谭友林差点没走出来。还好在贺龙的帮助下才得以活下来。后来有总理安排,才在西安将在他身体里待了2年多时间的子弹取了出来。

到达延安之后,谭友林就被安排到了抗日军政大学进行学习。周恩来听说了谭友林的事迹后,便主动找了他。周恩来问道:“你这个娃娃政委,底下的人服你管吗。”

谭友林回答道:“主要还是靠党组织”,周恩来听到后称赞道:“有一个政治委员的水平。”

1938年 ,谭友林接到组织的任命,要他同湖北省委组织部长钱瑛到鄂西地区甄别秘密党员,恢复中共鄂西特委组织。此次行动,由钱瑛担任 特委书记,由谭友林担任特委委员。

同年夏天,谭友林来到了湖北省委汇报工作 ,周恩来特意接见了他。此时新四军留守处处长彭雪峰也来到了武汉开会,当他听说谭友林年纪轻轻就当上的政委,于是就主动动员谭友林来到河南地区打游击。

1939年3月15日,谭友林利用张振福口头的“抗日”口号,邀请他们来二团驻地联欢。当天下午,张振福带领全副武装的300余人前来赴会。就在联欢会举办期间,正在主席台上演讲的谭友林突然发难,他像武林高手一样,飞身从主席台上跳下,对准张振福等匪徒连连射击。

在这场枪战中,谭友林和部下一同击毙了汉奸张振福,而隐蔽在操场外的二团其他部队一拥而上,仅半个小时便全歼敌军,缴获轻重机枪13挺,步枪200多支。迫击炮两门。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谭友林恰好回延安参加中共“七大”,后中央决定七大延期召开,作为敌后回来的代表,根据朱德总司令吩任命,组成了“军事高干队”,杨勇任队长,谭友林任书记,开始了为期三年多的学习。

1946年上半年,谭友林奉命率领359旅到合江、牡丹江一带剿匪。这一仗谭友林打得十分漂亮,不仅剿灭了牡丹江一带的土匪,还收获了许多土匪占领的据点,缴获了不少武器。除了座山雕之外,当时横行东北的谢文东等几个大土匪头子也全部被捉。

在解放战争时期,谭友林在东北军任职,在此期间,谭友林不仅打仗是一把好手,而且在政治工作方面也干得不含糊,是一个全面型人才。值得一提的是,谭友林曾担任过东北四野主力军39军的副军长,有着四野名将的称呼。

虽然现在已经身居高位,可以说没有办不成的事儿,但有一件事他却始终无法办到了,就是再见老母亲一面。

1949年,四野大军一路南下,打到了谭友林的家乡湖北江陵,也就是现在的荆州市,他已经快20年没有回家了,就准备回家看完一下老母亲,结果回家后才知道,老母亲因为思念儿子,已经在一年前就去世了。这一直是他心里的一个遗憾。

抗美援朝爆发后,他率领39军入朝作战。在抗美援朝中,谭友林也表现极佳,还曾经被彭老总夸奖过,谭友林的第39军甚至有着王牌军的称号。

抗美援朝爆发后,他率领39军入朝作战。刚入朝,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云山战役。

这一次战役,我军对手,就是美军号称王牌师的陆军第1骑兵师,面对如此悍将,我志愿军战士并不胆怯,反而是士气大涨,战后,我军活捉了敌营长,军医等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彭总得知此战结果后,大大夸赞:“39军打得好!美骑1师这个“王牌军”从未吃过败仗,这回败在我39军手下嘛!美军没啥了不起!”

此后,39军愈战愈勇,接连参加了,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等,回国后,谭友林担任了东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的职务。

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谭友林除了资历老、战功高,还有一项特殊的荣誉,那就是他曾获得五枚一级勋章,分别是: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荣誉勋章,朝鲜一级自由独立勋章,这在开国将领中非常少见。

按照谭友林的资历与职务,他被授予中将才合适。

谭友林的老战友王震、萧克、李达、甘泗淇、贺炳炎、余秋里、王尚荣、杨秀山八位将军,他们觉得应该给谭友林争取一下军衔,8人联名向总政治部写了一封信,希望上级能够再考虑考虑,综合一下谭友林的功绩,授予他中将军衔。

当得知自己被授予少将军衔后,谭友林并没有表现出不满的情绪,相反,他觉得自己能获得少将军衔已经很高了。

罗帅得知这一情况后,感觉事有蹊跷。因为他发现不满授衔的都是谭友林的战友和上级,谭本人却自始至终未有一句抱怨之词。为此,罗帅紧急让人去调查清楚,重审谭友林的资料后,罗帅发现他的履历荣誉远比一个少将军衔高,后来经过研究讨论决定对谭友林重新授衔,给予中将军衔的待遇。得知自己因为疏忽而导致这样一位优秀的将才获得了少将军衔后,罗帅亲自登门拜访,来给谭友林道歉表明是自己工作疏忽了

“友林同志,你的军衔授低了。凭资历、职务,与你同期的战友授的都是中将军衔,我向你承认错误,我们的工作不够细致。”

谭友林不以为然:和我同期参加革命的许多战友为革命早就牺牲了生命,我现在有了家,儿女满堂,当了将军,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虽然将军这样讲,但是一些老战友们可不这样认为,王震上将,萧克上将,李达上将等人皆提议,要重新给他授衔,应授予中将军衔,但是到最后,还是被谭友林给婉拒了。

话又说回来了,虽然谭友林只是开国少将,但他的职务却很高,后来历任乌鲁木齐政委、兰州军区政委,官至大军区正职。

在经过了十年动荡期的种种磨难之后,谭友林就随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到了新疆,一头扎进修筑南疆铁路和天山独库公路的指挥工作。并在建国30周年前夕,率领建设干群们,将“两路”全部竣工,忍辱负重的谭友林将军,就这样又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06年5月22日,老将军在北京病逝,终年91岁,也算是高寿了。

这位淡泊名利的老革命家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历史将会永远铭记他的功绩。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在看
珍惜亲情爱情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