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警察”二字,是热爱、是责任、是坚守。从警之路,几多风雨。他们流过汗、流过血,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危难关头冲锋陷阵,只为守护一方平安。即日起,鹿城公安推出特别栏目《我的警察故事》,追忆从警路上的峥嵘岁月,分享属于公安民警的独家记忆。
在刘海峰的办公桌上有一个专属水杯,它并不高端、大气、上档次,普通的玻璃杯身上刻着“红军部队”四个字,但它的激励作用却是独一无二的。刘海峰是鹿城公安中山派出所的民警,对他来说,这个水杯承载着的是永远不变的“忠诚为民”。
刘海峰原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炮兵营自行火炮连,任上尉副连长。他所属的连队长期驻扎在气温可达零下30度的高寒地区,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还要每天完成负重40公斤徒步30公里的拉练任务。“19岁参军入伍,33岁转业,14年都驻扎在北方一线的高寒地区,冷的都习惯了。” 想起当时部队的生活,刘海峰仍记忆犹新,漫长的军旅生涯也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意志。
2018年5月,在转业军官退役仪式上,刘海峰饱含深情地向军旗告别,为自己的军旅人生画上圆满句号,他收到了来自部队的转业纪念品,其中便有这个水杯。2019年1月,刘海峰从部队转业,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公安。被分配在中山派出所后,他将这个水杯带到了办公室。
“每天都用它喝水,能够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懈怠,保持军人的优良传统。”刘海峰将部队的“三勇”师魂带到公安工作中,凭着韧劲和拼劲,在短时间内就适应了岗位要求,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刘海峰参加公安工作不久,就遇到了新冠疫情爆发。他义无反顾勇担抗疫先锋,将已到预产期的妻子交给父母照顾后,就投身到了抗疫一线,一次次的选择逆行冲锋。在妻子顺利生产后,刘海峰只在休息间隙匆匆去看一眼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确认母子平安后,便又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他说:总要有人坚守岗位,总要有人舍小家为大家,穿了这一身藏蓝警服,就代表着责任。“我看一眼就走”的事迹被在记录在了温州防疫馆内。
作为一名打击办案民警,刘海峰一路学习、一路摸索,他有着在部队中养成的超强执行力和毅力,遇到棘手案事件,总能不厌其烦的反复推敲演练,细心研究走向、进展。在建党100周年安保期间,他凭着敏锐细致的侦查力,通过一个号码解开重重疑难,成功抓获了脱逃21年的逃犯。他在一个月内连续辗转出差江西、云南、吉林、河南四省,一举抓获8名犯罪嫌疑人……凭着突出表现,刘海峰先后获得防疫先进个人、通报表扬、个人嘉奖等荣誉。
公安工作忙碌而辛苦,但是刘海峰觉得,当一名人民警察很幸福,因为人民群众需要他,这份工作能给他带来成就感。从警以来,刘海峰以认真负责、热心为民的工作态度,多次收获群众锦旗、感谢信。
这个水杯见证了刘海峰一步步从 “军营硬汉”到“警队先锋”的完美蜕变。如今,它仍是每天默默陪着刘海峰查证办案、整理案卷……“虽然身上的制服变了,但初心一直没有变,部队经历会永远激励着我为公安事业不懈奋斗!”刘海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