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前的今天,中革军委进驻土城,红一军团进至复兴场、黄陂洞一线受阻,尾追之敌与红五军团的后卫部队接火,红军受到前后夹击的压力骤然加大,土城战役进入关键阶段。中革军委在土城紧张有序的部署青杠坡战斗,曾参加四渡赤水战役的红军将士以回忆录、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这一天的所见所闻,这些珍贵的文字记录,成为四渡赤水研究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 中革军委致红一军团电(节录) 一军团停止向赤水敌人进攻,军团及二师转移猿猴集中,一师继续阻赤水之敌。 朱德关于川敌行动情况的通报 朱德关于消灭枫村坝、青岗坡敌人的部署致各军团、中央纵队电 中革军委部署消灭川敌郭部 致红三、五军团电(节录) 中革军委部署二十八日行动(节录) 二十七日,中革军委电令我红一师在黄陂洞阻止敌人南下,一方面令三军团、五军团及干部团全部,迂回包围郭旅。当时,我师虽受敌三面包围,但为了土城战役的胜利,仍英勇抗击敌人的多次进攻。红二团的领导同志见情况危急,曾建议撤出战斗。我说,我们在这里多坚持一个小时,土城的战斗就多一份胜利的把握,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能撒。遂又坚持到第二天的黄昏才撤出战斗。 一月二十七日 晴 驻土城。五分队并入六分队。 一月二十七日 半晴 半阴 一月二十七日 一月二十七日 毛主席来到土城场 邱笔正
赤水河畔喜洋洋,
红军来到土城场,
来了恩人毛主席,
来了共产党象太阳。
赤水河中正沸腾,
毛主席统兵来土城,
他是党的好领导,
他是穷人的大恩人。
土城开了干部会,
毛主席指示真宝贵,
王明的流毒要肃清,
北上抗日的方向对。
赤水河畔变了样,
红军的标语是主张,
打土豪来又分地,
从此穷人 不遭殃。
赞红军的纪律严明
邱笔正
红军纪律很严明,
不拿百姓一颗针,
服从指挥听命令,
缴获归公好品行,
说话和气态度好,
买卖东西很公平,
损坏东西必赔偿,
借用东西定还清,
爱护群众好生产,
不许打人和骂人,
优待俘虏感化人,
红军和霭又可亲,
全心全意为人民。
注:土城青杠坡大队材民,曾亲自送红军到云南的威信县,作者邱笔正系根据群众讲的实际情况而写成。
于都籍革命烈士李骏
李骏,乳名李福成,学名李树祯,曾用名雷振中、雷振东、李俊、胡成,1906年夏生于江西省于都县罗坳镇塘头村一个农民家庭。在北伐战争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后回乡组织农民武装。1928年春领导于都北乡农民起义,后任中共于北区委书记,河西特委军事部部长,红7军参谋长,红3军团第5师参谋长等职,参加了赣西南苏区的创建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
1934年10月,李骏随部由兴国高兴撤离战场,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同年16日,李骏在离家仅十余华里之处的孟口渡口组织指挥部队过江。师领导当得知其家不远时,便主动批准其回去看看亲人。但李骏说︰“部队有明确的纪律规定,无论何人,都不能请假离开部队。我是干部,领导虽对我特殊关怀,但在纪律面前,我也不例外!何况我现在正担负着组织渡江的工作任务,这里我人地两熟,有利工作,岂可离岗而去探家呢?”他婉谢领导关怀,一直坚守岗位。当全师指战员渡江之后,他又随部进军到长二集结区域牛岭。此时,部队进行休整,做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前的准备。趁此空隙,他提笔给时任罗坳区委妇女部长的妻子钟华英写了一封短信。信中写道︰“华英同志︰吾今远征去矣,何日返乡,殊难料也;惟愿汝与列位家人,多自珍重,坚心革命。吾之身心,早已奉献革命;革命不成功,吾则决务之;革命功成之日,方是吾返家之时”,一个红军战士铁心革命、坚信革命必胜的情怀跃然纸上。次日,部队临战前夕,他将信托交给一位前来协助工作的西区地方干部。后来,这封信才辗转送到钟华英手中。
1935年1月下旬,时任红三军团六师代理参谋长的李骏随部为军团殿后。在一次战斗中,李骏亲临火线指挥团队展开战斗。当敌发起集团冲锋,阵前危急之时,他毅然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亲自组织反击,率领突击营队杀向敌阵。经过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红六师也完成了阻敌任务。然而李骏(即胡成),这位在贡江河畔成长起来的优秀红军指挥员,却在这次激战中不幸中弹,为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来源:四渡赤水纪念馆
编辑:孙煜
审核:丁良跃 葛南昌
投稿信箱:ydbwg2008@163.com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全国社科普及基地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
“薪火相传——红色基因传承者”十佳杰出团队
全省博物馆融合发展示范单位
江西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国家AAAA级景区
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