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纪念四渡赤水战役胜利88周年:回顾中央红军在土城

88年前的今天,中革军委进驻土城,红一军团进至复兴场、黄陂洞一线受阻,尾追之敌与红五军团的后卫部队接火,红军受到前后夹击的压力骤然加大,土城战役进入关键阶段。中革军委在土城紧张有序的部署青杠坡战斗,曾参加四渡赤水战役的红军将士以回忆录、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这一天的所见所闻,这些珍贵的文字记录,成为四渡赤水研究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

01
军事电文(摘录)

中革军委致红一军团电(节录)

(1935年1月27日)

一军团停止向赤水敌人进攻,军团及二师转移猿猴集中,一师继续阻赤水之敌。

二十七日三时三十分

朱德关于川敌行动情况的通报

(1935年1月27日)
各军团首长:
甲、川敌第五师陈率其达旅约三团,昨二十六日早抵赤水,其前卫刘团协同张旅约三团在重盘与我第一师激战五小时,敌占旺龙场。我一师以一个团监视该敌,主力撤至白坎、小官地域,一军团部及第二师则由贝站渡河抵丙滩、风溪口之线并占取丰[风]溪口浮桥,一部向复兴场前进。
乙、长沙坝之川敌约三团于昨十八时占习水,其一部向葫芦脑前进。我九军团已转移至习水南岸,以一部在鸡飞岩扼守,其先头团则进占葫芦脑。
丙、川敌廖泽部约四个团,昨日追我五军团至木兰坝,我五军团在三元场与敌对峙。
丁、判断川敌计划,系由赤水、习水、温水三方向土城、猿猴地域实行分进合击。习水距离葫芦脑六十里,川敌有可能以其在赤水之两个团箝制我第二师。而以其前进之四个团及鳕水之三个团夹击我一师及九军团,以便得手后再配合廖敌向土城进攻,但鲳水之敌当被阻止于鸡飞岩东北地域时,有转向廖敌方向增加可能。
朱德
二十七日六时

朱德关于消灭枫村坝、青岗坡敌人的部署致各军团、中央纵队电

(1935年1月27日)
林、聂、彭、杨、董、李、罗、蔡、刘、叶:
甲、川敌潘文华二十六日令郭勋祺指挥官、廖泽指挥官、穆旅、潘旅各部速向东皇场猛追。依此判断,今日进占枫村坝、青岗坡地域之敌约四团,或有后续四个团左右兵力于明后日赶到的可能。其他敌我情况见另电。
乙、我野战军依军委本二十七日五时半电令所规定任务,定明二十八日行动部署如次:
1.我三、五军团及干部团应以迅速干脆的手段,消灭进占枫村坝、青岗坡之敌,其具体部署及战场指挥统由彭、杨指挥令行。
2.我九军团及第二师应担任这一战斗预备队的任务,九军团最好于明日经大金沙、浊风开至三角堂、荣华坝地域待令,并向习水及青岗坡、枫村坝之线严密警戒。万一此路过长或过小不便运动队伍,则九军团可沿河开至猿猴地域待命。一军之第二师应开至水狮坝地域待命,并限十三时前赶到。
3.一军团之第一师仍继续担任箝制赤水、旺龙场之敌的任务,敌如向我猛进,应利用葫芦老至猿猴之间隘路,节节阻敌,直至二十九日,使敌不得占领猿猴地域。
4.军委纵队仍留土城、猿猴地域,野战司令部指挥所于蓝坳头附近,与一、三、五军团保持电话,与九军团保持无线电联络。
二十时

中革军委部署消灭川敌郭部

致红三、五军团电(节录)

(1935年1月27日)
川敌郭部约四个团今日继续向我五军团攻击前进,我五军团一部被敌截断,退时混乱,最后敌进至青岗坡及其附近山地。五军团及五师一个营现扼守石羔嘴西北山地,五师主力及干部团在新场地域,敌另一个团由凤村坝向顶新场追击,我三十九团部队与我四师一个团与敌成对峙。
三、五军团全部及干部团决于明日拂晓前包围和迂回该敌而全部消灭之。
二十十日二十二时

中革军委部署二十八日行动(节录)

(1935年1月27日)
川敌潘文华二十六日令郭勋祺、廖泽、穆肃中、潘佐各部速向东皇殿猛进。依此判断,今日进占凤村坝、青岗坡地域之敌约四个或有后续四个团左右兵力,于明赶到的可能。
依据五时半规定任务,二十八日,三、五军团及干部团应以迅速干脆的手段消灭进占凤村坝、青杠坡之敌,其具体部署及占场指挥统由彭、杨负责令行。一军团之第一师仍继续担任牵制赤水、旺隆之敌的任务,敌如向我猛进,应利用葫芦脑至猿猴之间隘路节节阻敌至二十九日,使敌不得占领猿猴地域。军委纵队仍留土城、猿猴地域。
二十七日二十四时

02
红军将士回忆
吕黎平
军委指挥部作战科参谋
在从习水向土城镇行军途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领导同志共同察看了沿途地形,发现道路两侧均系山谷地带,敌若孤军深入土城镇以东屋基坝、黄金湾一线时,我可以利用两边山谷的居高临下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合围夹击歼灭来敌。
中央军委于二十七日下午到达土城镇。得悉尾追之敌是两个旅四个团,正向上城方向前进。毛主席当即下决心命令一军团翌日继续北上夺赤水城,以三军团三个师,五军团两个师占领土城镇以东二至四公里处的两侧有利地形,给刘湘军阀一个迎头痛击。
李聚奎
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

二十七日,中革军委电令我红一师在黄陂洞阻止敌人南下,一方面令三军团、五军团及干部团全部,迂回包围郭旅。当时,我师虽受敌三面包围,但为了土城战役的胜利,仍英勇抗击敌人的多次进攻。红二团的领导同志见情况危急,曾建议撤出战斗。我说,我们在这里多坚持一个小时,土城的战斗就多一份胜利的把握,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能撒。遂又坚持到第二天的黄昏才撤出战斗。

03
红军将士日记
伍云甫 红军总部三局政治委员

一月二十七日 晴

驻土城。五分队并入六分队。

陈伯钧红五军团十三师师长

一月二十七日 半晴 半阴

驻军一土城
我军准备消灭追我之刘湘教导师的两旅,三、五军团及第二师均参战,所以大家在此停留一天。军委因前日我们几乎遇险,决定我与袁国平同志随军委四局行动和休养。当日午后我们才搬去。
童小鹏红一军团政治部、政治保卫局秘书长

一月二十七日

因敌情变化又爬川丰坳倒回元厚宿营(六十里)。
赖传珠 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治委员

一月二十七日

打转回猿猴(元厚)宿营。

04
群众颂红军

毛主席来到土城场

邱笔正

赤水河畔喜洋洋,

红军来到土城场,

来了恩人毛主席,

来了共产党象太阳。

赤水河中正沸腾,

毛主席统兵来土城,

他是党的好领导,

他是穷人的大恩人。

土城开了干部会,

毛主席指示真宝贵,

王明的流毒要肃清,

北上抗日的方向对。

赤水河畔变了样,

红军的标语是主张,

打土豪来又分地,

从此穷人 不遭殃。

赞红军的纪律严明

邱笔正

红军纪律很严明,

不拿百姓一颗针,

服从指挥听命令,

缴获归公好品行,

说话和气态度好,

买卖东西很公平,

损坏东西必赔偿,

借用东西定还清,

爱护群众好生产,

不许打人和骂人,

优待俘虏感化人,

红军和霭又可亲,

全心全意为人民。

注:土城青杠坡大队材民,曾亲自送红军到云南的威信县,作者邱笔正系根据群众讲的实际情况而写成。

青杠坡位于土城东北3公里处,是习水县城到土城的必经之路。1935年1月28日晨,青杠坡战役打响。于都籍烈士李骏在此次青杠坡战斗中英勇牺牲,其是中央红军在青杠坡战斗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革命烈士。
1935年1月24日红一军团进占土城后,进至黄陂洞、复兴场受挫。红军主力陆续抵达土城。川军刘湘一面调重兵封锁长江,一面派八个旅向松坎、温水、赤水、叙永、合江一线推进。27日,郭勋祺部尾追至青杠坡与红军后卫接火。此时红军前有阻敌,后有追兵,军委决定在青杠坡歼灭尾追的郭勋祺部4个团。28日晨,战斗打响,毛泽东等到青杠坡附近的大埂上指挥。由于判断敌情有误,敌参战部队实为8个团,且还有增援部队赶到,我军部队阵地被突破。危急关头,朱德、刘伯承亲上前线指挥作战,毛泽东、周恩来命令干部团发起冲锋,夺回阵地,同时电令红二师从元厚火速回援。经过反复争夺,红军占领主阵地营棚顶,由于敌情发生变化,未能达到歼灭尾追敌人的目的,红军伤亡3000多人,歼敌3000多人。毛泽东等当机立断,指挥红军撤出战斗,改变行军路线,西渡赤水河。1月29日凌晨,中央红军渡过赤水。此乃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渡赤水。

于都籍革命烈士李骏

李骏,乳名李福成,学名李树祯,曾用名雷振中、雷振东、李俊、胡成,1906年夏生于江西省于都县罗坳镇塘头村一个农民家庭。在北伐战争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后回乡组织农民武装。1928年春领导于都北乡农民起义,后任中共于北区委书记,河西特委军事部部长,红7军参谋长,红3军团第5师参谋长等职,参加了赣西南苏区的创建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

1934年10月,李骏随部由兴国高兴撤离战场,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同年16日,李骏在离家仅十余华里之处的孟口渡口组织指挥部队过江。师领导当得知其家不远时,便主动批准其回去看看亲人。但李骏说︰“部队有明确的纪律规定,无论何人,都不能请假离开部队。我是干部,领导虽对我特殊关怀,但在纪律面前,我也不例外!何况我现在正担负着组织渡江的工作任务,这里我人地两熟,有利工作,岂可离岗而去探家呢?”他婉谢领导关怀,一直坚守岗位。当全师指战员渡江之后,他又随部进军到长二集结区域牛岭。此时,部队进行休整,做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前的准备。趁此空隙,他提笔给时任罗坳区委妇女部长的妻子钟华英写了一封短信。信中写道︰“华英同志︰吾今远征去矣,何日返乡,殊难料也;惟愿汝与列位家人,多自珍重,坚心革命。吾之身心,早已奉献革命;革命不成功,吾则决务之;革命功成之日,方是吾返家之时”,一个红军战士铁心革命、坚信革命必胜的情怀跃然纸上。次日,部队临战前夕,他将信托交给一位前来协助工作的西区地方干部。后来,这封信才辗转送到钟华英手中。

1935年1月下旬,时任红三军团六师代理参谋长的李骏随部为军团殿后。在一次战斗中,李骏亲临火线指挥团队展开战斗。当敌发起集团冲锋,阵前危急之时,他毅然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亲自组织反击,率领突击营队杀向敌阵。经过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红六师也完成了阻敌任务。然而李骏(即胡成),这位在贡江河畔成长起来的优秀红军指挥员,却在这次激战中不幸中弹,为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来源:四渡赤水纪念馆

编辑:孙煜

审核:丁良跃 葛南昌

投稿信箱:ydbwg2008@163.com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全国社科普及基地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

“薪火相传——红色基因传承者”十佳杰出团队

全省博物馆融合发展示范单位

江西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国家AAAA级景区

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