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2022好溪文化论坛》演讲文稿(35)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的伟大斗争

《2022好溪文化论坛》演讲文稿(35)

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的伟大斗争

吕文飞
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课的题目是《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的伟大斗争》
1935年夏秋,中央主力红军正在长征途中,南方游击战争处于最艰难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奉苏区中央分局之命,在国民党反动势力强大的浙江建立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其历程艰难曲折,斗争艰苦卓绝,事迹感天动地。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一个战略支点,长远而深刻地影响着浙西南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直至解放。

一、北上抗日先遣队失利与挺进师组建
1、红十三军革命火种不灭 1930年冬天,国民党军重兵“围剿”在浙江发生的红十三军和农民革命,由于敌强我弱,红军和农民革命失败。但是,幸存者坚定信仰,坚持斗争,火种不灭。如缙云县东北部和永康县境幸存的共产党员和红十三军第三团余部隐蔽在缙云、永康边境山区坚持斗争。松阳、遂昌、龙泉一带的农民进步团体“青帮”的骨干,也在等候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
2、组建北上抗日先遣队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中央根据地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7月,为掩护中共中央实施战略转移(长征), 中央抽调红七军团六千人,组建抗日先遣队奉命北上,宣传、推动抗日,建立新的根据地,调动围攻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11月,方志敏领导的江西红十军团三千余人加入。即先遣队先后共有红军9000余人。
3、北上抗日先遣队行动失败先遣队转战闽浙赣皖地区,引起蒋介石国民党的恐慌,派重兵一路围追堵截。至1935年1月,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地区遭国民党军团团包围,仅数百人在政治部主任刘英和参谋长粟裕等人的带领下突围。
4、德兴广财山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1935年2月,苏区中央分局和重要军区指示,以先遣队先头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师长粟裕,政委刘英。全师500多人,分成3个支队。
中央赋予挺进师的任务是: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苏维埃根据地;以积极的作战行动,打击、吸引和牵制敌人,保卫闽浙赣其本地区和邻近根据地;从战略上配合红军主力的行动。
5、浙江的革命斗争环境特别恶劣中共浙江省委自1927年6月建立,即屡遭破坏。不到两年,众多省委委员以上领导人被捕牺牲,省委书记(代理书记)一职更换了10人,其中书记张秋人到职仅两天就被捕(后牺牲)。为此,中共中央于1929年4月决定暂时撤销浙江省委建制。全省各地60多次武装暴动及红十三军的斗争均被残酷镇压。
6、不畏艰险,挺进师孤军挺进浙江1935年2月底,挺进师肩负先遣队未竟事业,克服重重困难,从江西横峰出发,向浙西南挺进。3月1日,在江西铅山县石塘街遭敌袭击,唯一电台被毁,从此失去了与上级的联系。3月下旬至4月中旬,在强敌追堵截击下,艰难转战于浙闽边,吸引调动敌人,争取变被动为主动。

二、建立浙西南革命根据地
1、闽浙边转战和斋郎大捷。为了顺利进入浙西南腹地,挺进师在浙闽边境进进出出,先后打了大小几十仗。敌人以为挺进师必将在龙泉河以南的浙闽边境立脚,遂将龙泉河以北的浙江保安团队南调,与福建部队夹击红军。
4月24日到达庆元县斋郎村的挺进师,作了充分准备,于28日利用的斋郎的有利地形,打了场漂亮的伏击战,毙敌300余人,俘敌200余人。这场战斗类似于稍早发生的红军长征途中的著名战役“四渡赤水”,一举改变了原来的被动局面,是挺进师“求是挺进”的经典战例。
2、植根人民,挺进师受“青帮”热烈欢迎斋郎战役后,红军顺利挺进到浙西南腹地,会晤“青帮”,团结、争取“青帮”参加革命。“那里的群众基础比较好。该地区在一九三o年曾受到过党所领导的红十三军革命暴动的影响,革命的火种还在一些基本群众的心底埋藏着。那里有一个青帮组织,其领导人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反抗已久,有打富济贫的要求,同我们有一点联系,可以成为我们初步的依托。”
——粟裕

3、建立浙西南革命根据地
1)召开“小吉会议”1935年6月上旬,挺进师各部会合于松阳县小吉村,师政委会在此召开会议,总结、部署工作。会议决定建立中共浙西南特委和浙西南军分区,重新配备干部,第四支队扩编为第四纵队,组建独立第十五支队,建立松(阳)遂(昌)游击大队,并部署各部行动任务和创建根据地,从思想上、组织上、措施上奠定了建立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基础。
2)建立各级党组织1935年6月,中共浙西南特委、也就是最早的中共丽水市委成立,接着,成立了一些县委、区委等党组织,根据地各地、各级都有了领导核心。
3)建立浙西南军分区同时建立浙西南军分区,统一指挥挺进师各部和各地农民革命武装,提高其战斗力。
4)建立地方工作团挺进师百余人的地方工作团中多数当地干部,人地熟悉,群众工作得力,根据地中心区域建立了农民协会、妇女会、共青团、儿童团等革命群众组织,王村口等部分地区还建立了工会、商会、互救会等组织。
5)建立红色政权1935年七八月间,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内建立的各级苏维埃政府达100余个,老百姓翻身当家作主,掌握自己的命运。
6)壮大革命武装力量, 1935年7月,挺进师开展缴枪、扩红竞赛,根据地出现父送子、妻送郎参军的热烈场面。红军从500多人发展到1200多人,以浙西南子弟兵为主组建挺进师第五纵队。建立松(阳)遂(昌)龙(泉)游击总队和150余支地方游击队,游击队员1000余人。建立交通网络和硝磺厂、枪械修理所、军械库、红军医院、军需物资供应站等后方基地,壮大了革命武装。
7)扩大武装斗争“八一”前后全师举行八一军事示威行动,各部主动出击,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8)开展土地革命挺进师政委会、地方各级党组织领导各地苏维埃政府,按照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的模式,在根据地推行土地革命。他们先开展各地土地情况调查,再进行土地革命试点,后召开大会介绍推广试点经验。农民分得自己的土地,从此不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甘心情愿投身于根据地的建设和保卫胜利果实的斗争。

三、浴血保卫根据地
1、敌进我进,开辟新的根据地浙西南的革命风暴,震惊了国民党最高当局。1935年9月,国民党组织40个团、以嫡系主力第十八军为主、共7万大军开始血洗浙西南。挺进师主力突破敌封锁线,“敌进我进”,挺进闽浙边和浙东吸引、牵制敌人,开辟新的根据地。
2、浴血保卫根据地在黄富武为书记的中共浙西南特委领导下,挺进师第二、五纵队和地方游击队,依靠群众,浴血抗击,誓死保卫根据地。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暂时丧失。
3、青山埋忠骨,英魂永在在国民党军的血洗下,根据地军民上千人被捕,数百人牺牲,还有更多的则被迫隐匿深山或流浪他乡。黄富武、方志富、刘汉南、柯勤发、刘文生、欧阳道、王裔山、李凡林、杨林、王春华、李永正、陈凤生、卢子敬、陈丹山、李金成、叶义、潘昌利、叶堂星等红军、游击队和苏维埃政府负责人,或在战斗中牺牲,或被捕遇害,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四、恢复根据地,抗日救国
1、建立浙南游击根据地突围后,刘英、粟裕率部与闽东特委书记叶飞率领的闽东红军会师,联合组建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互相配合开展斗争,建立浙南游击根据地。1936年11月,浙南游击根据地纵横二百五十余公里。挺进师再次由几百人发展到一千五六百人。地方游击队和群众武装达数千人。
1936年6月,重建的浙西南特委和挺进师第二纵队,返回浙西南,一度丧失的浙西南根据地得到恢复。重新组建了浙西南特委和龙浦、龙遂等县委和王村口、住龙等若干区委。
2、1937年10月门阵和谈。1937年,粟裕率部转战到宣(平)遂(昌)汤(溪)边区,建立和巩固了适应形势变化的游击根据地,并自觉调整政策和策略,依托根据地出色开展反“围剿”斗争。
10月14日,浙西南国共双方在遂昌门阵村举行谈判,达成合作抗日协议。至此,浙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结束,革命历史翻开了团结抗日的新篇章。
3、主力部队赴前线抗日。1938年3月,按照中央要求,粟裕率挺进师主力离开浙江,赴皖南抗日前线,刘英率一批干部、武装人员留在浙江坚持革命斗争。挺进师光荣完成历史使命。
4、刘英领导省委坚持浙江革命斗争。1939年3月,刘英率省委机关从温州秘密迁到丽水,至1941年4月迁回温州,在丽时间2年2个月。在丽期间,省委领导全省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救亡等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省委机关迁回温州后,由于叛徒出卖,刘英被捕,后英勇牺牲。
5、忠诚使命,四任特委书记前赴后继。1935年6月,为加强党的领导,迅速开展根据地建设,挺进师政委会在“小吉回忆”上决定建立中共浙西南特委,也就是现在的中共丽水市委的前身。第一任书记是宗孟平,他担任书记仅一个月,就在率部队开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遭到敌人的偷袭负伤被捕遇害。第二任书记黄富武,当了3个月的特委书记后,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遭敌7万大军“清剿”,红军主要领导突围转移,由黄富武率部坚守保护根据地。后因敌我力量悬殊,根据地丧失,黄富武被捕。在押往遂昌县城的山路上,黄富武看到前边是悬崖,趁敌人不注意,往下纵身一跳,想牺牲自己的生命,不当俘虏。但后来敌人下去又抓了受了重伤的黄富武。敌人将他押往丽水城,软硬兼施,但黄富武决不投降。最后蒋介石亲自下令杀害黄富武。黄富武被枪杀在丽水城边瓯江溪滩,国民党派兵守着,不让人收尸,后黄富武的遗体不知去向。第三任书记许信焜,任书记时间一年。在1926年5月的一次与国民党军遭遇战中,许信焜中弹负伤。他不待完全伤愈,就急着追赶红军部队,领导部队尽快恢复革命根据地。6月7日,因带路老乡返回后无意间泄露,致使许信焜一行突遭国民党军袭击,许信焜在突围中中弹牺牲。第四任书记张麒麟,是任职时间最迟的特委书记。1942年5月4日晚,已任职4年多的张麒麟,率4名指战员留宿遂昌县山井村,不料三井村的党员已经叛变,他们连夜向国民党王村口区署告密。5月6日凌晨,国民党部队秘密包围了山井村,由于叛徒和敌保安队的里应外合,放哨的同志未及鸣枪报警即被捕,他被捕后大声叫喊报警,惊醒了张麒麟。张麒麟立即命令其他几位同志向后山突围,他自己到前面挡住敌人。在他的掩护下,有两位战友突围成功,张麒麟中弹被俘。敌人割下张麒麟的首级,先后悬挂在遂昌县王村口、龙泉乡城示众。

7年时间,丽水最早的4位书记全部壮烈牺牲。他们中没有一位是丽水人,也没有浙江人。第一位书记宗孟平是江苏宜兴人,其他三位都是江西人,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远离家乡故土,把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奉献在丽水这片土地上。他们牺牲时都很年轻,平均年龄才28岁。他们4人都是战友,相互情况都很了解。特别是后面的两位书记,他们知道第一位书记才干了一个月就牺牲了,第二位书记干了三个月也被抓,很快也牺牲了。党组织接下去叫自己当书记,面临的很大可能也是牺牲。但这些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忠诚使命,看到要杀头也坚决干,直到最后都牺牲为止
6、挺进师的艰苦岁月三年中,我们在浙赣路以南,天台山以西,浙闽边以北,差不多大小山头都走遍了,而且很少走大路,多走羊场小路,有时根本不走路,走山梗或水沟,使敌人看不到我们的脚印,无法追踪。吃饭的问题很严重,一连几顿饭吃不上是常事。有时敌人的围剿稍微松一点,我们可以在树林里烧饭吃,但又苦于没有炊具。那时,我们每人有一只搪瓷缸子,既当锅又当碗。……有时敌人围剿很紧,怕暴露目标,不能生火,只好吃生谷子。生谷子吃了不消化,大便拉不出来,没办法,只好互相用棍子扒肛门。有了伤员更不好办。……寄到群众家里,又怕敌人搜查时连累群众,藏进山洞也不安全,因为山洞是敌人搜查的重点目标。怎么办?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向死人“借房子”。把棺材打开,把里面的尸骨搬出来,垫上干草,把伤员放进去,暂时隐蔽、养伤。……在那三年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部队大部分时间是露营,青天作帐,大地当床,很少脱过衣服睡觉,经常合一而卧,“枕戈待旦”。——摘自《粟裕战争回忆录》
挺进师在浙西南建立革命根据地,从战略上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缔造的“忠诚使命,求是挺近,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对我们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意义重大,是我们永远的宝贵财富。
作者吕文飞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丽水)宣讲师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