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百年团史青年说 | 红军长征女将——李贞

★ ★ ★

当历史的目光聚焦在几万名参加长征的男红军身上时,不足 3000 名女红军的长征历程却少有人提起。李贞,就是这样一位从磨炼中走出来的女英雄。她的人生并没有因为一开始的艰难而灰暗,反而在奋力拼搏之下,走出了一个光芒四射的新人生。

李贞原名叫旦娃子,旧社会的女性,饱受封建礼教的压迫,李贞是旧社会中典型的受害者。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孤儿寡母很难维持生计,李贞的母亲含着泪,把她送给一户姓古的人家当童养媳。在无尽的苦役和打骂中,“旦娃子”度过了苦涩的童年和少年,熬到了十五六岁。

1926年春夏,大革命的洪流涌入浏阳河,李贞毅然剪掉辫子,决定参加革命队伍改变自己的人生。她到浏阳永和区秘密参加妇女协会,当时妇女协会接待的同志得知她是童养媳后,当即就点头同意。参加妇女协会后,她的第一个改变是终于有了正式的名字——“李贞”,取“忠贞不渝”的“贞”字。从此,李贞走上了革命道路。接下来,李贞受到了共产党的教育,渐渐明白了“革命”的真正含义。这位受苦受难的旧社会女性,一听说革命可以使妇女翻身,让穷人过上好日子,一心想脱离苦海的她,就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革命中去了。1934 年 8 月,蒋介石调集 130 个团的兵力,对红军湖南、湖北和四川地区的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同年 10 月,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会师后,转战至湘西开创了新的根据地,并在湖南省永顺县的塔卧镇成立了新的、省军区。原为红六军团组织部长的李贞,调任为省军区组织部长。为了巩固和发展这块新的根据地,贺龙率主力东进,向常德等地区展开攻势,而任弼时则率余下的部队在永顺和附近的桑植、大庸等县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发展革命武装。作为部长的李贞自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发动群众的工作之中。这时,红二、六军团已经完成了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的任务,于 11 月中旬踏上了万里征途。

长征初期,李贞和丈夫甘泗淇喜结连理,一起走上了长征之路。长征开始时,李贞已怀有身孕。漫长而艰难的长征道路对她来说,困难就更大了。过分劳累,加上饥寒交迫,李贞病倒了。为换得草药,丈夫甘泗淇将莫斯科中山大学奖给他的一支金笔卖掉了。过草地时,李贞早产,孩子因营养不良夭折了。产后虚脱、疾患侵袭…… 重重打击之下,李贞再次病倒了,并再也无法拥有自己的孩子。这是甘泗淇和李贞夫妇为革命战争做出的巨大牺牲。当他们夫妻二人相互照顾着,齐心协力地随红军部队,顺利到达陕北时,贺龙高兴地称他们是“两个模范干部,一对革命夫妻”。李贞和丈夫甘泗淇终身未育,但他们抚养了二十多个烈士遗孤,李贞用行动把伟大的母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她的孩子们。

革命理想高于天,也许长征并不是李贞一生中最困苦的时候,但长征是李贞付出得最多的一段人生路。虽然失去了孩子,也失去了生育能力,但李贞毫不后悔曾经参与了长征,见证了那段英雄的历史。大大小小的斗争,使得她在长征中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精神,这位女英雄用她光彩的人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编辑 | 高雅宁

审核 | 李浩 巩晓晗

排版 | 高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