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1934年国军少将救下8.6万红军,建国后毛主席嘱咐:一定要找到他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4年10月,蒋介石聚集了一百多万国民党军队,想要对红军斩尽杀绝。这场阴谋,被称为“铁桶围剿计划”。

这次行动部署,是国民党的绝密情报。但出人意料的是,没过多久,这份绝密情报就被交到了周总理的手里。

这位向红军情报员提供情报的正是国民党的一位少将,而他此举直接救下了8.6万红军。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还专门嘱咐,一定要找到此人。

那么,向周总理转交了这份情报的究竟是何许人也?他身为国民党少将,为何作出这样的选择呢?在这次行动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危急时刻

1933年的秋天,江西省区域的革命根据地,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蒋介石亲自指挥,调动了百万的军队,上百架飞机,对共产党执行了第五次“围剿”战斗。

当时红军的军事指挥权,还并不在毛主席的手里。由于王明,博古等中央领导的错误指挥。处在弱势的红军,与强大的国民党军队开始了正面战斗。

与此同时,共产党的领导人,也计划着第五次反“围剿”战斗。根据这次行动计划,毛主席据理力争,一再要求军事领导们保留力量,不要与国民党进行正面作战。

毛主席提出了游击战略,可是没有被王明等领导人采纳。他们认为,红军应该与国民党硬碰硬,打正面站,阵地战。

于是,1933年9月至11月期间,艰难的战斗开始了。红军与国民党军在瑞金附近的黎川进行了一场大战。

红军要死守黎川,可是在国民党的猛攻下,黎川还是失守了。之后王明与博古等中央领导人,又强烈要求夺回黎川。

一场攻坚战又开始了,枪炮声几乎每天每夜地再响,红军一批一批地倒下,黎川依旧没有夺回来。

看见红军损失惨重,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一干领导人,都由衷地感到心痛。可是王明等人极其顽固,对毛主席这些人的意见完全不在乎。

面对这场错误的军事指挥,毛主席等人也只能在心里干着急。他们不停地想着新办法,试图能找机会,挽救一下如今危机的局势。

在1933年11月的时候,红军迎来了片刻的安宁。当时国民党的一些将领,发动了反对蒋介石的“福建事变”。

因为日本侵略者正在荼毒中华大地,蒋介石又执行了不抵抗政策。他们不但不打日本侵略者,反而针对同胞中国共产党进行攻击。

这种做法,引来了很多人的不满。随着事变的爆发,蒋介石抽调了兵力,对其进行了军事镇压。

在1934年1月,事变解决以后,蒋介石又将重兵调回了“围剿”战场。

共产党与国民党,再次进入到了厮杀当中。又经历了几个月的战斗,博古等领导人提出“红色堡垒对白色堡垒”、“不丧失苏区一寸土地”的指导口号。

在后期,他们甚至采取了消极的防御战,这种行为,导致红军损失了大量兵力。在1934年7月的时候,中央红军的兵力,已经不足10万人。

而对面的国民党,还有一百多万的大军。红军的弹药紧缺,粮食不足。加上战斗中的人员伤亡,一个师级部队,都已经不到4000人。

随着国民党的军事压迫,红军此时的局势,已经危在旦夕。到了1934年9月时,中央红军的阵地,已经只剩下七八个县城。

面对这样危机的局势,陈毅元帅虎目含泪,他指着地图说:“我们的阵地,拿一支梭镖就能戳穿!”此时的红军,可以活动的范围已经很小了。

而这一切的进展,都正如蒋介石所预料的一般。1934年的十月,庐山已经开始下起了大雪。

蒋介石迎着雪色,亲自前往了庐山1000米高的山顶上,在一个叫做牯岭的地方,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

会议还没开始,一片肃杀之气便布满了现场。外面警备森严,两百多名国民党的高官聚集在此,他们分别来自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和山东五省。

这些人,都是各省的主席,部队司令、军长、师长、高级参谋等。但是,这场会议中还有一个特别的人,他本来是没有资格参会的。

他就是国民党的少将--莫雄。但因为莫雄与蒋介石的关系亲密,还曾经救过蒋介石的名,而庐山区域又在他的管辖之中,所以,蒋介石破例邀请他参加了这次会议。

蒋介石在会议上,说明了当时的形势。此时的红军,已经陷入了国民党的大半包围圈中。蒋介石将这次计划,称为“铁桶计划”。

这项计划十分的残忍,蒋介石调动了150万军队,将近300架飞机,还有200多门大炮。这些装备,不知道比红军要强上多少。

不仅如此,国民党制定“分进合击,铁桶合围”的新战术,他们要从四面八方包围红军。国民党的军队准备了几十道铁丝网,构建了火力阻击线。

蒋介石准备将红军用铁丝网“围死”,从而进行完全的歼灭作战。如果红军落入圈套,等待他们的将只有两条路,要么缴械投降,要么全军覆没。

面对这种危机局势,革命的火焰即将熄灭。而此时,有一个人的出现,为红军带来了一线生机,他就是莫雄。

“铁桶计划”

会议结束之时,蒋介石狂妄地说道:“现在的剿共大业,已经胜券在握。希望各方负责人积极执行决策,毕其功于一役!”

话音落下,会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莫雄也激昂澎湃,在人群中一起鼓掌叫好。可是在他的心中,已经焦急万分,心惊胆战。

他很清楚,如果这项计划成功,红军就会被毁灭。而莫雄不仅仅是国民党的少将,他还有另一个隐秘的身份--共产党的地下情报人员。

他在早期,便跟随孙中山先生一起革命,在与军阀的作战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当蒋介石窃取革命果实后,莫雄便对其愤恨在心。由于他亲近共产党的思想,便渐渐地向共产党靠拢。

在1930年间,他经人介绍,联系到了周总理和李克农将军,同时,他提出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但是共产党隐蔽战线的领导人,拒绝了莫雄的入党提议。李克农将军说:

“莫先生是革命老前辈,更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同时他又在国民党中拥有很深的资历。所以,组织上希望他暂时不要加入共产党,而是返回国民党,进行隐蔽战线的工作。”

莫雄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他不是共产党员,却一心向着共产党。他接受了李克农将军的提议,成为一名地下情报人员。于是,莫雄潜伏回了蒋介石的身边。

凭借莫雄出众的能力,他很快便担任了要职。再加上共产党有意配合莫雄,让他建立了不少的“功勋”。一时间,他成为了蒋介石十分器重的人。

晚年莫雄

在1934年10月间,他已经成为国民党的少将了。会议开了很多天,“铁桶计划”十分周密。整份文件足有几斤重,它包含了各部队兵力部署情况,行军的路线,以及作战计划图等等。

在文件的后半部分,还有更为狠毒的计划。国民党军队准备在每次进攻后,都按照推进的土地,固定距离的设置铁丝网。每5公里,他便要建立一道碉堡线。

不仅如此,蒋介石计划在后期部署上千辆军用卡车,已最快的速度,向四面八方运送部队。

蒋介石还有计划,他要设置干扰部队,不停地与红军纠缠,一次来争取足够的准备时间等等。总之,这次“铁桶计划”一旦成功,红军的下场不堪设想。

莫雄内心着急却也没有办法,他也只能等待会议结束,以免露出马脚。会议一结束,莫雄便赶回了司令部。同时,他还带走了完整的“铁桶计划”。

尽管莫雄清楚,这次计划,很可能会让他暴露,给自身带来危险。但是,如果这份情报不送出去,红军的下场就惨了。

莫雄没有丝毫的犹豫,他回到了司令部马上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这次会议的人只有几个,他们都是共产党的地下情报人员。

其中有一名情报参谋,他的名字叫项与年。几人观看了“铁桶计划”后,都不由得心惊胆战,脸色巨变。

莫雄在他们看完后,开口说道:

“这份计划,必须尽快地交到组织!刻不容缓!”众人都清楚,这是与共产党生死攸关的大事。

莫雄是不能离开的,他一旦离开了,计划便会立刻失败。所以,运送情报的人员,只能从另外几个人选中找,最合适的人,就是项与年了。

项与年是客家人,更有着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而中央苏区一代的老百姓都是客家人,项与年的口音,也很适合伪装。

决定了人选后,几人将“铁桶计划”的信息,用密写药水记录在了4本学生字典上。他们加急工作了一夜,在确定了情报传递路线后,项与年便出发了。

项与年伪装成教书先生,进入到泰和县山区后,发现敌人的搜捕远远超乎他们的想象。走大路,显然是太危险了。

于是,项与年便在山林穿行,困了就躺地上休息,饿了就吃野果,渴了就喝泉水。经过很多天的行走,他变得骨瘦如柴,一脸胡须,与当初出发时,简直就是两个人。

项与年凭借丰富的地下经验,躲避了一次又一次的危险,经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关卡。

当离中央红军所在地瑞金越来越近时,国民党的“铁桶”计划,已经让他看出了雏形。

山路完全被封死,除了通过关卡,项与年没有任何办法前行。他也根本没有时间,再去绕路进行情报传递。

摆在项与年眼前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国民党的关卡。于是,他又做了一个危险的决定。

背后功臣

项与年下定决心,他找了一块石头,来到了一处没人的地方。他用石头,狠狠地砸向了自己的门牙。

他为了能安全地传递情报,硬是敲掉了自己四颗牙。他凭借自己坚强的信念,一颗一颗地将门牙砸掉。他的胸前,衣服上、脸上都挂着鲜红的血迹。

图源网络

此时的项与年,真的只剩下半条命了。他把自己伪装成了叫花子,步履蹒跚,脚步虚浮的他,丝毫没有引起敌人的怀疑。

在长途跋涉的路上,他已经行走了将近500公里。他衣衫破烂,浑身恶臭,头发和胡须都被灰尘凝结在了一起。

守备关卡的哨兵,老远地就闻到了一股臭味。他们看着眼前叫花子的悲惨模样,一直挥手让他快走。就这样,项与年安全地通过了国民党守军的关卡。

过了这一关,马上就能找到红军的中央组织了。他强撑着被摧残的身体,一步一步向信仰存在的地方前进着。

终于,项与年找到了红军组织,当他走进院内时,已经瘫倒在地,无法再向前一步了。红军战士发现了他,将他救援起来。项与年喘着粗气说:“我要见周恩来!”

红军战士火速上报,周总理听闻后,马不停蹄地赶到了现场。项与年在看见周总理后,指了指自己的鞋底。

几位特科成员马上反应了过来,他们从项与年的鞋底中,挖出来“铁桶计划”的关键情报。

原来,项与年害怕字典会被国民党人搜查出来,便提前将重要情报藏在了鞋底里。

周总理拿着国民党绝密的情报,又看了看眼前奄奄一息的项与年,不由得流下了心酸的眼泪。

很多战士都被项与年的精神感动,但是他们也知道,眼下根本不是伤感的时候。尽快破解“铁桶计划”,才是最关键的事情。

收到关键的情报后,中央领导再次召开了会议。王明和博古等人,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知道,如果在继续正面打下去,红军将会全部打光。

1934年10月10日,根据项与年送来的绝密情报,中央领导人决定,在夜间进行转移计划。于是,悲壮的长征之路,开始了。

这封情报并不是长征的关键原因,早在情报送来之前,毛主席中央领导人便有了长征的计划。而这封情报的到来,让他们的计划提前了。

毛主席等共产党领导人决定将计就计,蒋介石想要用部队牵制住红军。

红军便也派出了部队,假意被蒋介石牵制住,同时将红军大部队进行了转移。据统计,当时的红军只剩8.6万人了。

在红军转移这个紧要关口,也是蒋介石执行计划的关键时期,他的一千多辆装甲车已经出动了。

可是,等蒋介石包围好以后才发现,自己的“铁桶计划”已经变成了“漏桶计划”。

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气得七窍生烟,暴跳如雷。他在屋内破口大骂,一会要枪毙那个高官,一会要击毙这个亲信。

而他在生气的同时,也下令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

项与年也被安全转移了,还在敌后的莫雄得知最新消息后,也是松了一口气。幸运的是,蒋介石并没有继续向下追查,也根本没有怀疑到莫雄的头上。

毫不客气地说,蒋介石根本没有意识到,他的计划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情报被提前透露出去了。

蒋介石还以为,是毛主席等领导人英明神武,提前执行了战略转移计划。毕竟这个时间口,实在是太巧了。

蒋介石的部署与红军的转移,也不过几天内的时间。

虽然莫雄没出什么问题,但是蒋介石在1935年的一封电报,还是把他吓了一跳。蒋介石在电报中,让莫雄去贵阳地区。

莫雄害怕蒋介石是设局抓他,他便找同志商量了一下。当时地下情报人员刘哑佛说道:

“莫大哥放心,如果我们露馅了,他只需要让你去省城开会,便能抓到你。蒋介石让你去贵阳,应该是有别的事。”

最后,莫雄还是硬着头皮去了贵阳。而蒋介石,也确实没有发现这件事,他叫莫雄过去,是给共产党这位“背后功臣”升了一个官。

莫雄手下的人马,也被蒋介石升为了国民党中央军的一个师。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莫雄依然在为共产党进行着情报传递工作。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又建立了不少的功勋。同时,他也被国民党给盯上了。

在解放战争时期,莫雄便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但是他得到了消息,在1949年国民党捕杀地下党员时,他逃到了香港进行躲避。

一直到1949年10月,广州解放以后,毛主席特意找到叶剑英元帅说:

“莫雄是我们的老朋友,老同志。你要找到他,无论他以前做过什么,我们都要安排他工作。”

在毛主席的嘱咐下,叶剑英元帅找到了莫雄,并且转告了毛主席的嘱咐。莫雄在得知毛主席的牵挂后,也一度泪流不止,十分感慨。

同年11月,他便被委任为北江治安委员会主任,没多久,便被提拔为广东省参事副主任。1956年10月,他还受到了李克农将军等人的邀请,来到北京参加了国庆典礼。

莫雄在广东工作了很多年,在1979年6月时,他成为了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在余生中,他积极参与议政,努力撰写文章,为了台湾回归祖国的事业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1980年2月12日,对革命事业有过突出贡献的前辈莫雄,病逝于广州,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