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云程笃行 | 红军长征第十七站——云南宣威

云程笃行

前言

红色遗址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为新青年聆听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提供学习之地。游览红色圣地,寻觅爱国足迹。今天,让我们来云游红军长征的第十七站——云南宣威

1935年4月25日,红九军团在军团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等率领下从贵州盘县进入云南。26日,从富源龙口场、沾益乐利村出发经大偏山、沙石岭、炎方进入宣威,在下午五时左右抵达宣威板桥。军团部到达板桥后决定由作战科长刘雄武(宣威板桥龙津人)率第八团攻占宣威县城。

(红军长征过宣威路线图)

宣威来宾铺(虎头山)之战,是红二、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后所进行的大仗之一,也是红军在云南境内与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最大的战斗。双方投入参战部队4万余人,其中红军1.7万余人,敌方共约3万人。当时红二、六军团共1.7万余人,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同志率领。

(虎头山)

1935年4月26日,红九军团从富源龙口场、沾益乐利村一带出发,一路佯设红军番号、拉长队伍、挥舞红旗,向宣威前进,经大偏山,沙石岭、炎方,踏上叙昆公路,从余家河口等地进入宣威县境内,当日下午五时左右抵达宣威板桥。

(红九军团到达宣威)

红军进入板桥后,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地下党员徐文烈、何正坤等主动与红军联系,提供敌情,配合红军宣传发动群众。当晚红九军团决定由军团作战科长刘雄武率八团攻占宣威县城,徐文烈主动充当向导,带部队顺利进入城南黄家山嘴一带作战斗部署。国民党宣威县长陈其栋慑于红军声威,当晚弃城逃跑。

(红九军团到达宣威板桥)

以虎头山一带为主战场,包括紫灰山、陡山坡、东山脚、海河梁子一带,方圆达数十里。战斗给前堵后追之敌以沉重打击,共毙俘敌近1000人,缴获各种枪四百多支。红军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红二军团四师十二团团长钟子庭、十一团政委黄文榜,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三团政委段兴寿、十六师组织科长唐辉、十七师组织科长罗辉等400余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

(虎头山之战)

红军二、六军团在宣威虎头山遭到敌军前阻后追的夹击,但英勇的红军指战员不惧数倍于己强大的敌人势力,以寡敌众,果敢勇猛出击,浴血奋战痛击敌军。

(英勇的红军)

感悟

红军长征过云南宣威,使云南各族人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领导力量,从而拥护党的主张,在党的领导下争取彻底的翻身解放。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敢于碰硬、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严格的纪律自觉,走好新的长征路。

文字|源自百度百科

图片|源自百度百科

编辑|团委秘书处 王浩林

初审|书记处 陈悦蕊

复审|唐 朝

终审|张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