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tar-宋红军教授
现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神经科学系教授,兼任再生医学学院-神经发展和再生项目的负责人。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之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助理教授。曾获得美国神经科学协会青年研究员奖,入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NAM)院士,成为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一员,获得美国国家神经疾病和中风研究所(NIH)的杰出指导奖。宋红军教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与妻子明国莉教授(Dr. Guo-li Ming)一起,于Nature, Cell, Science, Nature Neuroscience, Neuron, 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 Cell Stem Cell 等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
研究室主要有四个研究方向:
i)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发生学,其最近的课题是使用克隆系谱追踪方法解决成体神经干细胞的起源问题,并通过小鼠遗传模型研究成体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发生的调控机制
ii)成体大脑海马体神经发生学,通过记录和调控成年小鼠海马体中的新生神经元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来研究新生神经元如何促进特定大脑功能的发展
iii)神经表观遗传学和神经表观转录学,研究组正在开发新技术来揭示神经发生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并解决不同的表观遗传机制在调节不同的神经发生过程和神经元功能方面的潜在能。
iv)神经元单细胞基因生物学,课题组最近开发了单细胞RNA-seq技术和一个名为 “Waterfall “的生物信息学工具,用于研究连续生物过程中的分子级联。目前,他们正在尝试将其单细胞分析扩展到ATAC-seq、HiC、ChIP-seq、蛋白质组和分子交互组。
哺乳动物的大脑发育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新生的神经元遵循定型的迁移模式,组织成复杂的神经回路形成所需的特定模式。主流观点认为,哺乳动物大脑发展的基础在于,主要的兴奋性神经元组成辐射状的柱子,作为脑回路的基础的单位,而抑制性神经元则切向分散在这些柱子上以调节主要神经回路。然而,宋红军教授的研究组发现兴奋性主神经元的前体在成年哺乳动物大脑中表现出切向迁移。这项发现对神经发育的理解至关重要,为大脑可塑性、疾病和修复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概念基础。
研究组发现了成体海马体神经发生过程中的两步迁移过程,其中神经母细胞的显著切向迁移之后是未成熟神经元的有限径向迁移。在此过程中,放射状胶质细胞(RGCs)在3天内产生Tbr2+中间祖细胞。之后4天中,这些细胞成为DCX+增殖的神经母细胞,延伸出长的部分与SGZ相切,直接接触血管。在这个阶段。神经母细胞以血管为基质,沿切线迁移,离开其母体RGL。7天后,新生的神经原细胞径向延伸出树突,发展成NeuN+Prox1+齿状颗粒神经元,并通过颗粒细胞层的有限径向迁移。这个模型证实了切向迁移的神经母细胞和新生的神经子细胞利用血管作为迁移基质,揭示了这一神经原基成分的重要作用。
Biostar “星推官”
余雨然
BioStar“星推官‘之一,目前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Medical Sciences专业,关注神经科学方面,尤其是神经发生学,神经干细胞,以及退行性疾病。
作为UCLS-VC的一员,希望与大家共同学习生物医药技术前沿,分享产业动态,共同打造生物经济时代!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