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1955授衔时,还有3000名老红军不够授衔资格,怎么处理?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也效仿其他国家进行了一场授衔仪式,一方面是为了让军队建设变得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对此前奋战的革命先烈进行表彰。不过由于中间受到朝鲜战争的影响,导致整个授衔仪式推迟到1955年才举行,而一部分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将领,他们便失去了这个机会。
不过和这部分牺牲的将领比起来,我国还有3000多名老红军更让人感到惋惜,他们作为最早加入革命的人,跟着我军走南闯北立下赫赫战功,但按照当时的标准,这些老红军却并没有授衔资格。那么,你知道国家最后是如何处理的吗?

授衔标准
自古以来,军队中最服众的方式的就是论功行赏,因而在我国1955的授衔中,主要就是以资历和战功作为参考标准。除此之外,军人在授衔时担任的职位,也被当成是一个关键因素。而这些老红军之所以没有授衔资格,主要便是他们的职位不高。

老红军的意义
要知道当时我军中还健在的老红军,他们全都经历了无数战争的洗礼,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这些老红军作为前辈,还帮助我军培养了数之不尽的人才。军人本就需要服从命令,这些老红军之所以一直都在基层,实则也是在严格听从上级的安排和规划。

再者,他们虽说几乎没有作为领导层指挥过战斗,但也是能够从长征一路闯过来的人,此前我军赢得的所有胜利,这些老红军都是见证者和参与者。何况按照这些老红军的资历,他们足以称得上真正的开国功臣,如果授衔仪式都没有他们的事,那也就失去了该有的意义。

特殊待遇
只是不管怎么说,他们那会儿确实不满足我国的授衔标准,但老红军的贡献,所有人又看在眼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军委经过一番商议后,决定给这3000多名老红军特殊待遇,那就是按照资历来授衔,只要达到标准的老革命,他们都能得到少校军衔。

无论怎么看,少校都是最适合的军衔,它不会影响到其他将领应有的军衔,同时也能展现出国家对这些老红军的重视。不得不说,国家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它却让老红军感到温暖无比,同时也是军队温情一片的体现。

事实上在那样一个年代,无论是将领还是普通士兵,任何只要不畏生死站出来抗战的人,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敬重的人。当然了,我们在缅怀先辈的同时,也应该努力过好当下的生活,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