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李开芬还不到17岁,刚参加红军不久,还没做出什么成绩,还没走上战场,就被有心之人扣上了特务的帽子,问心无愧的她虽心有不甘却无力反抗。
刑场上,李开芬双手被反绑在后面,面前是挖好了准备掩埋她的土坑,行刑人拿着枪,指着她的头,问她有什么遗愿?李开芬说唯一愿望是想为革命做贡献,死在战场上,死在自己人手里不值得。
这话让在场的人动容,但行刑人怎会相信,认为她死到临头还狡辩,扣动扳机就准备开枪,李开芬绝望地闭上双眼。这时,远处一位骑马赶来的女同志大喊:“枪下留人!放下枪!”
这位女同志就是我们的双枪女英雄,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她看到递交上来的材料中要枪决李开芬,气的拍桌子大怒:“李开芬要枪决?就因为她父亲是地主吗?他为红军做过很多好事,你们怎么可以把所有地主一概而论?简直草菅人命。”
就这样,在张琴秋的担保下,李开芬被安排到了工农医院,但她依然没有洗脱罪名,领导专门派保卫人员监视着她。为了证明自己清白,李开芬没有退缩,努力工作。
1935年,李开芬又跟随红军踏上了长征之路,这时的李开芬已是外科医生,保卫人员依然寸步不离的监视着。行军路上,在艰苦的环境下,她克服困难,一次次拼命抢救着伤员,领导也对她有了改观。
在一次进入山区后,粮食紧缺,只好派战士和医务人员去挖野菜和采草药救治伤员。可是这点东西怎么能够维持下去?于是医院决定派人去敌人的驻扎地夺粮。
李开芬首当其冲,带领三十多个女同志来到了敌人的寨子外,兵分两路,一队人留守在寨外,李开芬领着另一队人翻墙进去。在打探后,发现敌人正呼呼大睡,李开芬和同志们拿着麻袋,猫着腰,磨房装粮食,突然寨外响起了一片枪声。
李开芬镇定自若,让大家不要慌,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装粮,正准备撤退时,磨坊门口过来了十几个敌兵,睡眼惺忪的样子,寻找着枪声的来源。李开芬示意大家低头不要开枪,等敌兵往寨外走后,趁乱拖着粮食成功运了出去。
拖着救命粮回去后,医院要给李开芬立功,连监视她的人员都说,人家提着脑袋干革命,我有啥可监视的?我还要向她学习。
后来的又一次战斗中,李开芬不惧生死,冲在最前面,提着大刀与敌人殊死搏斗,一人就砍死好几个敌人,还救出了一位被包围的将领。这样的人谁不佩服?一次次死里逃生,李开芬用战功证明了自己。
1936年,红军在甘肃会师,经历了三年的监视,李开芬终于得到了党的信任,摘掉了“特务”的帽子。同年10月,李开芬被调到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踏上了西征之路。
1937年,西路军开始分散打游击战,同样是一次次历险,刚从包围圈突围出来,又被马步青抓住。在监狱里,马步青用棍棒、皮鞭毒打她,还试图诱惑李开芬等人,承诺让这些红军女战士当阔太太过好日子。李开芬哪肯屈服,最终成功说服传令兵,逃了出来。
回来后的李开芬恢复了党籍,继续甘肃兰州参加工作,在办事处接待她的是秘书长朱良才。同样经历过从马步青掌下逃脱的朱良才,对李开芬很是敬佩,之后的接触中,朱良才对李开芬很有好感,还表达了爱慕之情。
李开芬对待感情很谨慎,朱良才之前结过婚,又比自己大十多岁,她也不了解这位上司,所以没有当场答应,而是私下打听朱良才的为人,在认定朱良才是个可靠之人后,1938年她们结婚了。
1955年,朱良才被授予上将军衔,李开芬便成了上将夫人,但他们从不以身居高位而自持清高。在授衔三年后,朱良才因为身体状况差影响工作,便主动辞职,还提出了不再享受该有的待遇,在他看来,没有干实事就不能白领那么多待遇,那是无赖。
李开芬同样也是一位高风亮节之人,虽然职位高,但她从来不占用公家资源,不坐专车,都是骑自行车或者走路上班,不开小灶,从不搞特殊,把精力放在工作上,无人不尊敬她。
李开芬的一生经历无数挫折、磨难,长征中、战场上九死一生,却从不退缩,不屈不挠、坚定自己心中的理想,震撼我们的心灵,激励我们前行。
1999年,82岁的李开芬病逝,她的生命定格在那一刻,但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没有她们的血与泪,哪有吾辈安和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