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红军长征期间从不中埋伏?这个困扰蒋介石的未解之谜,终于解开了

有许多研究长征的专家一直以来有一个疑惑,当时长征途中,国民党部队围追堵截,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可为什么红军很少中埋伏,或者说很少中那种战略性的大埋伏。湘江之战是因为行军速度缓慢,大家意图都是明确的,你要过江,我肯定不让你那么容易过江,因此也不算埋伏,是国民党公开的阻击。

这个问题也困扰许多长征迷,他们也觉得不可思议,为啥都是敌人差一点点就被红军溜走了呢?

直到解放后,朱总司令在一次与四方面军的主管情报电台工作的宋侃夫聊天时,谜底才揭晓,朱老总说道:“我们离开中央苏区,进入湘、滇、黔、川地区以及四渡赤水时,对周围敌情搞不清楚,是你们四方面军电台的同志们,也包括你宋侃夫同志,经常在深夜,把破译敌人电报的情况,整理电告我们,让我们对敌情了如指掌,不至于迷失方向,进入敌人的伏击圈啊。”

宋侃夫回忆起当时红四方面军总部有一位电讯专家叫蔡威,居然破译了川军和国民党中央军的电报密码。为了给中央红军提供情报使之能清楚地了解周围的敌情,蔡威和他等人开始以贺国光行营电台为中心。

贺国光是蒋介石的身边人,最核心的幕僚之一,因此能够得到最准确第一手的资料,甚至是蒋介石的电报也可以获得。

光有电报还不行,还必须破译密码,红四方面军情报部门加紧破译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密码。

蒋介石给他的嫡系部队发送信息的密码十分难猜,开始只能猜出几个字,以后发展到能译出一部分字,经过逐步摸索规律,终于破译了全部的密码,有了一个密码本。于是,红四方面军将掌握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周围敌军的部署、兵力、行动方向等重要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总指挥部,经分析整理后,由方面军领导人审阅,再用电报拍发给中央红军。

由于中央红军的电台处在行军状态,方位不断变化,因此蔡威带领电台全体同志坚持全天守听,定时呼叫联络。只要中央红军一宿营,昼夜立即通报。

中央红军(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后的半年间,大部队白天行军,电台人员只好收起机器跟随行动,路上无法进行工作。此时,红四方面军的电台还在川陕苏区的固定位置,于是在白天负责截收敌台信号,并将其破译出来。天黑后,一方面军的电台到达宿营地,四方面军的电台马上把截获内容发给一方面军。接着,一方面军的电台在夜间工作,截收国民党军夜间的电报通信。两个方面军相隔数千里仍保持着接力式的相互配合,才确保了在长征中几乎不间断、无遗漏地截收敌军的全部电报。

后来红四方面军从四川西部长征北上,而一方面军此时已经在延安扎下了根,这时候就换了位置,四方面军白天电台停机行军,而一方面军的电台负责截收破译国民党部队的电码,再通知北上途中的四方面军的电台。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在延安曾对四方面军的负责电台的宋侃夫讲:“你们红四方面军电台的同志辛苦了,有功劳呀!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在四渡赤水前后,是你们提供了情报,使我们比较顺利地克服了困难。现在,你们夜顺利地到了陕北,也是多亏了电台传信息。”

所以,革命成功确实需要多方协作,在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之下,红四方面军和一方面军紧密联系,当然还包括在敌占区工作的一些隐秘战线的情报人员的情报传递(但是这部分人员因为处于龙潭虎穴之中,有些关键情报也要有合适的时机才能传送,不像四方面军通过截获直接的调兵信息来分析),确保了信息的分享,给毛主席他们在长征中做出决策提供了最靠谱的依据,那些重大军事决策都不仅仅是在地图上圈圈点点可以做出的,一定需要充实而准确的信息补充,才能下决心打出四渡赤水这样的神仙仗,把敌人调地团团转。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