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果然,中国士兵也没让他们失望,在饭冢国五郎摆拍的时候给他来了个痛快的。于是,101联队迎来了第3位联队长。
新上任的联队长布施安昌大佐认为这件事情挺丢人的,为了鼓舞士气,他带着刚刚补充完毕的日军对庐山防线发起了多次冲锋,可均告失败。
在侵华战争中,日军炮火的作用是很大的,可在庐山却没有发挥出太大作用。这是因为,炮兵在进行平地攻击和对不超过300米的高地进攻的时候是一种打法,可对于高度超过300米的山地进行攻击时候是另一种打法。
庐山不仅地势险要,道路难行崎岖,让日军炮兵行动困难,而且平均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让炮兵发挥的余地不大。
日军后来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就想了一个点子,那就是把高射炮拖到了庐山半山腰。
用高射炮打阵地战,连冈村宁次都认为,日军这种做法简直就是胡闹。
可即使日军把高射炮都拖到了庐山半山腰,仍然没有攻上庐山。
反观庐山守军,不仅炮位布置隐蔽,而且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屡屡给日军造成致命的打击。连101联队的联队长布施安昌和101师团长伊东政喜都被炮火击伤。
就在101师团陷入苦战的时候,在万家岭方向,一场围歼106师团的战斗打响了。为了集中力量全歼敌军,薛岳下令,第66军调离庐山,去围歼106师团。
至此,守卫庐山的仅剩下杨遇春指挥的两个团的保安队了。

在第66军华振中的160师在阻击日军的时候,庐山上的两个保安团也没闲着。杨遇春抽调了一个加强连,带着23挺机枪支援160师,保证了阵地不失。
1938年10月4日,66军抽调离开庐山,保安团成为了主角。日军101师团趁机向庐山的隘口街阵地发起猛攻。
隘口街位于德星路中段,既是通往庐山的要道,也是庐山守军撤往德安的后路。日军只要占据了隘口街,向南可以直取德安,向西可以直取马回岭,接应被围困中的106师团。
杨遇春很清楚隘口街的战略价值,因此率部死战不退。从10月4日战至10月9日,隘口街才失守。从此,庐山成为了一座孤岛,庐山守军成为了一支孤军。
而此时,日军即使想要救援106师团也来不及了。在10月10日,薛岳率部全歼了突入万家岭地区的106师团主力一万余人,获得了大胜。
此役,在庐山上孤军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的两个保安团功不可没。
隘口街虽然丢失了,但没有明确命令让杨遇春率部撤离庐山。庐山作为一个战略支撑点仍然有存在的价值。
这个期间,杨遇春当年在井冈山学到的游击战术得到了充分发挥。他派人潜入被日军占领的九江,利用保安团士兵都是本地人的有利条件,在九江城内建立了情报站和秘密电台,获取日军情报。
日军占领了隘口街后,大量的作战物资都要通过德星路运往前线,杨遇春在得到情报后就抽调部分兵力组成突击队,频繁下山偷袭日军,破坏交通。
虽然每一次袭击看似战果都不大,但却袭扰的日军后方不宁。
不胜其扰的日军恼羞成怒,集中了1个旅团的兵力于1939年4月15日开始围山,想要从根本上拔除这个心腹大患。
由于庐山当地春雨连绵,造成部分地区山体滑坡,形成了一条上山小路,日军终于攻上了庐山。
1939年4月16日晚11时,杨遇春接到第9战区长官部参谋长赵子立的电报,要其率部撤出庐山向岷山转进。
4月17日上午,邓子超率第3团突围成功。可胡家位的11团仍然被日军包围在牯岭。
就在大家认为11团凶多吉少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雨,引发山洪,水深过膝。胡家位乘此良机,果断率部突围。
从1938年8月到1939年4月,庐山保卫战打了约9个月的时间。
自1938年10月到1939年4月,杨遇春独自率领两个保安团坚守了约7个月,打出了国威、军威。
“没有庐山的坚守,就不可能有金官桥、东西牯岭、隘口街的长久防御,就不可能有106师团迂回到万家岭地区被歼灭这回事。”
杨遇春虽然在庐山保卫战中立下了战功,但在蒋军内部,他毕竟是有过污点的人,是不可以重用的人。
在黄埔3期的毕业生中,很多人都位列中将、司令等要职,可杨遇春却一直在保安部队中晃荡,始终得不到蒋氏的重用。终其一生挂着少将军衔、拿着中将的工资,仅此而已。
杨遇春也知道自己的根底,因此也从来不敢在蒋氏和军中同僚面前争功或表现出任何
抗战胜利后,杨遇春调防浙赣路,兼任浙赣护路司令。可这位号称游击专家的人却在四明山游击队手中吃了一个大亏,不仅部队被打散,连本人也被游击队俘虏。
可四明山游击队不识货,根本不知道俘虏的这个人就是当年的红军叛将,竟然把他释放了。
蒋氏败退后,杨遇春也跟随逃离,在80岁的时候去世。
如果没有庐山9个月的坚守,杨遇春在世人眼中只能是一个红军叛将的身份。
可由于他在庐山保卫战中的表现,总算是挽回了一些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