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上方“诗画天地”免费订阅本刊
来源:炎黄春秋,文/俞源

时任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回忆说:“朱德同志坚决反对另立中央,对张国焘起了有力的制约作用。朱德总司令在党和红军中的巨大威望,人所共知。也只有他,才能同张国焘平起平坐,使张不敢为所欲为。自从张国焘另立中央,朱德同志就和他唱对台戏。朱总司令的地位和分量,张国焘是掂量过的。没有朱德的支持,他的‘中央’也好,‘军委’也好,都成不了气候。”
对于筹划和团结红二、六军团北上,朱德也有独特的贡献。一、四方面军分离后,因为通讯密码被张国焘控制,红一方面军、党中央与红二、六军团之间的通讯中断,但红军总部与他们仍保持着联系。1936年3月,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率领下占领黔滇交界的资孔山区,并准备在南北盘江间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朱德利用张国焘壮大队伍的企图,3月23日与张国焘电示红二、六军团,设法渡过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北进。朱德后来与原二方面军同志说:我想,二、六军团红军过江,我们气壮了,北上就有把握了。为了迎接等待二、六军团会合北上,朱德率红四方面军在康北高原度过了饥寒交迫的几个月。
4月27日,贺龙、任弼时等率红二、六军团胜利渡过金沙江。朱德闻讯,立即致电祝贺,并派三十二军迎接二、六军团。此期间,朱德更加抓紧合作北上的准备工作。首先是精简机构充实连队战斗力,组建了红军历史上第一个骑兵师,以准备对付西北敌人的骑兵,由许世友任师长。朱德检阅时,号召大家团结一致,英勇作战,为保障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做贡献。
同时,组织了李先念、何长工、李天焕等组成粮委会筹集粮食,由于当地贫瘠少粮,因此减少部队粮食供给,号召以野菜充饥。朱德亲自领导了野菜委员会,亲自请教老农和医生,带队挖可以吃的野菜,还编了《吃野菜须知》的小册子,召开了野菜展览会。朱德总是惦念着红二、六军团。他说,不仅要学会与拿枪的敌人展开斗争,还要学会和雪山草地这个自然界进行抗争,革命才能胜利。他号召大家买羊毛,捻毛线,织毛衣。他经常到供给部检查工作,手里总是捻着羊毛,一边捻,一边动员大家不仅要作好自己过雪山草地的准备,还要发扬阶级友爱,为很快到来的二、六军团的同志们准备御寒的衣物。在朱德的带领下,指战员加倍努力,为即将到来的二、六军团织出了两万多件羊毛衣裤。
6月22日、30日,萧克、王震带领的红六军团,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带领的红二军团分别到达甘孜附近,朱德亲自迎接。二、六军团同志到来前不知道张国焘闹分裂的事,而张国焘又派人向他们散发了中央有错误的小册子。朱德与王震、任弼时、贺龙等分别谈话,澄清事实。之后,任弼时说:“总司令,我们来听你指挥。”贺龙说:“总司令,我们二、六军团天天想,夜夜盼,就盼与中央会合。”朱德说:“你们来了,我们一起北上,党中央、毛主席在那里。”
7月1日,红二、六军团在甘孜与红四方会师。当天,党中央从陕北发来贺电:“我们以无限的热忱庆祝你们的胜利会合,欢迎你们继续英勇地进军,北上陕甘与一方面红军配合以至会合,在中国的西北建立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建立抗日救国统一战线,向着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卖国贼,开展神圣的民族革命斗争。”会师后,二、六军团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合编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
7月1日,在庆祝两军会师大会上,朱德迎着春雷般的掌声讲话,他身穿土制毛上衣,脚踏草鞋,外表与士兵们一样。他说,祝贺你们战胜了雪山,欢迎你们来与四方面军会合,但这里不是目的地,我们要继续北上,要北上就必须团结一致,不搞好团结是不行的。此外,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人烟稀少的草地,我们要有充分准备,克服一切困难。
同日,朱德从甘孜致电徐向前,要他率中路总队立即出发,迅速向北前进。3日,朱德和张国焘、任弼时率右路军从甘孜出发。7月中旬,董振堂率右路纵队从绥靖北上,经过一个多月行军,8月上旬,三路纵队先后通过最艰难的草地。朱德要求红四方面军的同志把牦牛留给后续到来的红二方面军,他把自己驮帐篷、行李的牦牛也交给兵站,嘱咐兵站“要珍惜每一块牛皮,不能浪费,这关系到四方面红军和二方面军几万同志的生命”。
9月初,蒋介石为了阻止红军三大主力会合,急调胡宗南部抢占西兰大道。张国焘畏敌,提出西渡黄河进入甘肃西北地区的方案。9月16日,在岷州三十里铺,红军开会讨论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西北地区工作的问题。朱德要大家坚决执行中央指示精神,张国焘被迫同意。中央21日的电文称,红四方面军北上部署,对整个战略计划更为有利,统一指挥十分必要,此间军委以毛、彭、王(稼祥)三同志赴前线与朱、张、陈(昌浩)三同志一起工作。但此时,张国焘再次提出西渡黄河的主张,并且不经朱德同意,发出部队停止北进,挥师向西的命令。
在此关键时刻,朱德态度十分坚定。9月23日,西北局会议,朱德几次发言,与张国焘激烈争辩。他责问:一、二、四方面红军可以会合,为什么不会合?27日,党中央致电称:“四方军现有主力进入隆静会大道,敌无阻止可能。”张国焘不得已同意出会、静,会合一方面军。30日,红四方面军分作五路纵队,自珉州、漳县北进。
10月9日,朱德率部到达会宁。时任322师政委的萧华回忆说,听到电话里熟悉而亲切的四川口音,他真兴奋得要跳起来,给他打电话的,正是敬爱的朱总司令。总司令在电话中首先关切地问:“毛主席好吗?周副主席好吗?”
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贺龙、任弼时等率部到达会宁与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师。到此,红军的伟大长征胜利结束。毛泽东欣然称赞朱德总司令“气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而朱德自己则说:“当一个领导者,愈是困难,愈要镇静……所谓履险如夷。”
四、率先垂范始终与官兵同甘共苦、为各民族劳苦大众谋利益
红军长征途中,为了避开敌军主力的围堵,朱德率领红军走过人烟稀少的彝族、藏族聚居区,走过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雪山草地。
遵义会议后,1935年5月初,朱德协同毛泽东、周恩来,带领红军巧渡金沙江,把尾追的国民党军甩在江南。5月中旬,蒋介石调动大军部署在大渡河畔围堵红军,并致电各军称:“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大军覆灭之地,今共军入此汉彝杂处……给养困难的绝地,必步石军覆辙,希各军师长鼓励所部建立殊勋。”蒋介石料红军不敢从彝区通过,因此把守备重点放在大树堡一带。为避敌军堵截,红军果断选择了经过大凉山彝区冕宁至安顺场的小路。毛泽东满怀信心地说,彝人最痛恨的是白军,彝族人听说朱德总司令的队伍来了,会高兴的。5月21日,红军到达冕宁县。当天,朱德召集了有彝汉同胞参加的群众大会。他讲话说,彝汉是一家,穷人要团结起来,打倒蒋介石和四川军阀,才能翻身过好日子。他还以红军总司令的名义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彝人太毒;苛捐杂税沉重,又复妄加杀戮。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凡我彝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这一布告,生动具体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在彝族群众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刘伯承总参谋长正是根据党的民族政策的精神,与彝族沽基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先遣部队在彝族同胞的帮助下,顺利通过大凉山,直达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在此期间,彝族同胞在当地还建立了红军彝民支队,多达千余人。
1935年6月,朱德率红一方面军从懋功北上翻过梦笔山、长板山等几座雪山,来到藏族聚居区,这里藏胞受反动当局宣传,多已藏匿,红军严重缺粮。7月中旬,则格、黑水一带沟谷里的青稞即将成熟。朱德在部队缺粮又找不到当地居民的情况下,下令部队派人四处寻找藏胞回家,同时组织部队割麦“按当地粮价付给现款”。总司令亲自与战士、炊事员、饲养员们一起割麦。由于麦地与部队驻地相距一二十里,运粮如何解决?朱德不但与战士一起割麦、打麦,年近五十的他,还像在井冈山挑粮一样,挑上五六十斤粮食回驻地。他向战士们挑战说,我能挑,你们年轻人怎么样?他的激励使得饥饿、疲劳的战士们浑身有了力气,齐心协力,很快把青稞挑回了驻地。
红军长征途中,朱德三次率军过草地。第一次是1935年8月中下旬,在草地走了五天,到达阿坝。第二次是1935年9月下旬,张国焘为了搞分裂活动,带领左路军南下,朱德当时率红军总部随左路军行动,又一次过草地,到达松岗、党坝一带。第三次是1936年7月,朱德率部队从甘孜北上,经过20多天,走出草地,走到阿坝。第三次过草地,是历时最长最艰难的一次。朱德带头发动官兵挖野菜,大力执行对藏民的政策,使红军渡过了难关。1936年4月,部队来到甘孜、炉霍。这一带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差,藏族居民中的贫苦群众,身受层层剥削,一贫如洗,连糌粑都吃不上。到达的红军几万人衣食无着。在此种情况下,朱德仍坚持要红军官兵秋毫无犯。当朱德红军总部开进炉霍时,藏胞受反动派宣传恐吓,都远逃深山。朱德立即召集各部队负责人宣布了几项规定: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爱护藏民的一草一木;在藏民回家之前,不准进他们的屋;看管并喂养好藏胞留在家中的牛羊。4月的高原,春天到来了,但一片片土地无人耕种,朱德发动机关和部队帮助藏胞种地。他在动员大会上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现在,藏族同胞对我们不了解,暂时不能回来种地。我们能眼看着春播的大好时节从眼皮底下溜过去吗?不能!这一季种不上,藏胞们将来吃什么呢?我们和藏胞是兄弟,是一家,我们要帮助藏胞把地种上,而且要种好,这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朱德白天与官兵们一起下地干活,晚上工作处理军务。不久藏民纷纷回来,与红军建立了良好关系。白利寺的第五世格达活佛被红军的宗教政策和“解救穷人”的宗旨所感动,亲自出面动员藏民和其他寺庙尽力支援红军。朱德很高兴,亲自到白利寺看望格达活佛,向他说明红军长征的目的,鼓励他为贫苦藏民多做好事。格达活佛见红军最高长官如此朴素慈祥,更加积极支持红军的工作,并担任了甘孜地区波巴政府(藏族人民政府)中的重要职务。
面对军粮匮乏,朱德更立足于发动红军官兵挖野菜,解决饥饿问题。他亲自访问藏族同胞,询问什么野菜可吃。尔后,他组织了由炊事员、饲养员和警卫员共十余人的野菜调查小组,亲自带领大家挖野菜,回来后分类择净,煮好,加酥油炒,大家吃了,齐声叫好。接着他发动直属队挖野菜。野菜多了,他提出将野菜分类整理好,召开“展览会”,向全军推广。野菜几十种,其中有牛耳大黄。有战士惊讶地说:这不是中药么?朱德笑着说:“药材也来参加革命嘛,应该管他叫‘革命菜’。”总司令还集合队伍在大操场召开挖野菜动员大会,讲话说:同志们,野菜也是宝,有了它就饿不死了。我们要纪念红五月,大家都上山挖野菜。总司令的革命意志和乐观精神,鼓舞官兵们又一次战胜了粮食困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引导前进方向的旗帜。长征中,担任红军总司令的朱德,在艰难行军中,以50岁的年纪,与年轻的官兵同吃同住同行军,吃苦在先,古今中外,何曾有过这样的总司令?他的榜样在红军中形成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在彝族、藏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他模范地宣传和执行民族平等政策,使红军得到彝胞和藏胞的理解和支持,这些都是朱德对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贡献。
讲述朱德长征中的这些故事,不由使人想起红军到达陕北后,陕北民歌《绣金匾》的歌词:“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金匾绣咱毛主席,领导的主意高。二绣总司令,革命的老英雄,为人民谋生存,能过好光景。”这就是人民心中的英雄,人民心中的丰碑。
点击上方关注诗画天地视频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