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到了最为危亡的关头。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顾民族危亡,对中央苏区发动了4次军事“围剿”,均已惨败告终。
谁知因为博古与李德的错误指挥,我们在第5次反“围剿”斗争损失惨重。
随着1934年4月28日广昌陷落,我军其他的军事要塞也相继失守。
就在党的危亡时刻,我们召开了遵义会议。在毛泽东同志的决策下,我军准备北上渡江入川。
听到消息的蒋介石,彻底坐不住了。在幕僚的建议下,他任命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命他出兵围攻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5年,接到命令的刘湘思量许久,找来了自己的得力干将郭勋祺,让他带着部队去围剿红军。
谁知在离开前,刘湘却意味深长地叮嘱郭勋祺:“给红军留一条活路,就是给我们自己留一条活路。”
那么,刘湘为何在接到命令后思虑良久?又为何嘱咐郭勋祺给红军留一条活路呢?我们不妨来看看。
“蒋介石在川布局复杂”
提到川军,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令人动容的川军魂,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川军出川之前,四川实际上是处在长期的军阀混战之中的。
甚至在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四川地区依旧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强者为王的时代,哪位军阀实力强盛,就会被中央政府任命为省主席。
早在1932年,国民政府就已经有了将四川作为后方基地的想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民政府鼎力支持四川军阀刘湘,统一了四川。
川军实力强盛,蒋介石对此极为忌惮,所以他一方面把自己的嫡系部队调入四川,削弱川军势力,一方面利用派系之争,在分化刘湘的兵权。
无论是哪一方面的行动,对川军力量的削弱都是极为弱小的。
无奈之下,蒋介石只好动了歪脑筋。
恰逢1932年年底,我们的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转移到了四川北部,相继占领了通江,南江和巴中三座县城,在此建立了我们的川陕革命根据地。
红军入川给蒋介石提供了一个新的想法:既然川军与中共红军实力都如此强盛,为何不能让两方鹬蚌相争,最后我做渔翁,得其利益呢?
蒋介石行事果断,他当即派出川军去围剿红军的部队,期待着双方两败俱伤。
刘湘虽然是个军汉子,但没有两把刷子,又如何能坐上今天的地位?蒋介石的小把戏,早已被刘湘尽收眼底。
1935年,接到蒋介石命令的刘湘找来了自己的心腹大将郭勋祺,下令让他带着自己的部队去围剿红军:“勋祺,蒋委员长的命令你也知道,此去务必保证自己的安全。”
郭勋祺有些犹豫,但依旧站直了身体:“保证完成任务。”
那么,郭勋祺为何在收到命令时会有些犹豫呢?原来随着大革命的潮流,郭勋祺很早就与共产党人有过接触。
1922年,郭勋祺与陈毅相识,两人一见如故,一拍即合,很快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陈毅的革命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郭勋祺。
1925年8月,郭勋祺参加了共产党人领导的莲花池国民党(左派)省党部的活动,并在此次宴会之上会见了刘伯承。
两人相谈甚欢,郭勋祺对共产党有着不同寻常的亲近与喜爱。
1926年9月28日,郭勋祺甚至还参加了重庆军事会议,要知道,这次会议可是由杨尚昆之兄召开的。
这次会议,也为共产党人发动卢顺起义做了准备。
不仅如此,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之前,郭勋祺依旧为我党传递过不少讯息。
在331惨案之后,他也曾掩护我党的陈毅等人,将他们护送到武汉。这份情谊,可见一斑。
陈毅
作为郭勋祺的上司,刘湘对于郭勋祺的所作所为怎会没有一点察觉?所以在此次任务中,刘湘选择了郭勋祺。
在郭勋祺出兵围剿红军之前,似乎是看透了郭勋祺所想,刘湘意味深长地说:“现如今我们的处境并不如意,给红军留条活路,就是在给我们留活路。”
郭勋祺闻弦声而知雅意,瞬间明白了刘湘所想:“我明白了,首长放心。”
红军长征之四川时,不出意外地受到了郭勋祺的“围剿。”
刚开始,红军对于郭勋祺部的“追剿”很是警惕,但很快,彭德怀就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这支部队的行军速度,与红军的行军速度实在太过相似。
红军快,他也快,红军慢,他也慢。
不仅如此,除了第1次交锋,此外的数次交锋都让彭德怀、陈赓几人看出了不对。
郭勋祺部,不像是在“追剿”红军,更像是在做戏给蒋介石看。
在得知对面领兵的人是我们的老朋友郭勋祺后,彭德怀派出了一小只小队对郭勋祺部发动了攻击。
这边郭勋祺,也正在发愁这出“追剿”大戏接下来该怎么演:“这监视的哨兵什么时候能撤走啊,净在这耽误事儿。这戏再这样演下去,蒋介石那边迟早能看出端倪……”
彭德怀派出的这对试探兵力,可谓是解了郭勋琪的燃眉之急。这队小兵在郭勋祺部,只是制造出了一些小小的动静,没有给郭勋棋造成太大的损失。
这招却极好地瞒过了蒋介石的耳目,给蒋介石的耳目营造出了两军交战的场景。
郭勋祺眼睛一亮,他心里明白红军方面已经领略到了他的用意,甚至已经开始对他进行配合。
此后双方配合默契,即使蒋介石发送多方电报催促,派出诸多探子监视,也丝毫抓不住郭勋祺的小把柄。
共产党的部队,就这样有惊无险地走出了川军的势力范围。
顺利完成任务后,郭勋祺找到了上司刘湘复命。
刘湘认为郭勋祺这次的任务,完成得极为出色。
蒋介石明显不这么认为,他直言郭勋祺此人并没有太多的才能,甚至要撤掉他的官职。
面对蒋介石的质疑,刘湘并没有辩解。
他只是果断地出手,全力护住了郭勋祺,更是在不久后更是寻了个由头,让其加官进爵。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刘湘与蒋介石的关系,实际上并没有那么融洽。那么为何刘湘会听命于蒋介石,选择出兵作战呢?
刘湘在当时有自己的想法。在收到蒋介石派他去围剿红军的命令后,他曾在书房坐了许久:“什么是上策?我该怎么做?”
就是在这样一段思考里,他果断做出了自己的抉择。
由于局势原因,他并不能拒绝蒋介石的命令,经过慎重的考虑,刘湘对红军最大一次规模的“围剿,”就在郭勋祺与彭德怀的配合中,变成了一场唱给蒋介石的大戏。
彭德怀
实际上,在这次“围剿”后,刘湘与郭勋祺两人依旧与我党联系紧密。
“七七事变”后,刘湘表现出了自己积极抗日的态度,并在1937年的7月10日致电蒋介石,为川军请缨抗战。
刘湘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含糊,在外来侵略者面前,他的抗日立场极为明确。
在主动请缨后,他又开始动员全国的抗日活动。
他不仅通电各省军政首长,邀请他们共赴国难,更是极为豪气:
“我们四川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四川的粮食,除了基本的居民供需,其他的全部可以拿出来提供给作战的战士们!不管之前如何,如今面对外来侵略,我们川军绝不含糊!”
在南京的国防会议上,听到刘湘这话的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等人极为动容。
要知道那时的四川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得上贫困。
正因为如此,刘湘的话愈发显得真诚。在这次会议中,我们也展开了对刘湘的统战工作,全力支持刘湘对外一致抗日的思想。
在抗战期间,毛泽东同志曾经给刘湘写过一封信。
抗战期间,延安的图书馆中缺乏大量的图书资料,为了更好地教育资源,毛泽东同志希望刘湘能够给予帮助。
收到信的川军毫不含糊,最后双方商定给予1万元的帮助。
谁知在下属将最终结果传达给刘湘时,刘湘却动了怒:“1万元未免有点太过于小气,既然要同人家合作,就应该出点力的。”
他大手一挥,批复了五万元援助图书馆的建设。
这样的行为,不得不说是刘湘与我党合作的成功之举。
1937年11月9日,刘湘乘坐飞机前往抗战前线,他亲自率兵在抗日战场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令人痛心的是,在抗战过程中,刘湘却因为旧病复发,在1938年1月20日,病逝于汉口。
即使是在生命最危急的时候,刘湘依旧挂心抗战,他在遗嘱中坚强的嘱咐川军继续抗战。这也就是后来那句有名的——敌军一日不退,川军一日不还的出处。
刘湘对抗战的决心与对国家的赤诚令人动容,他的老部下郭勋祺也秉承着他的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奋勇杀敌,立功无数。
1937年9月,郭勋祺带领部队出川参加抗战,在10月成功抵达武汉。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参加太湖战役,并掩护中央军进行西撤。
战争截止到11月24日,郭勋祺的部队在太湖西延等地与日军交火,他身先士卒与日军激战了几个昼夜,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与此同时,他也在战斗中身负重伤,那时他的左腿早已鲜血淋漓。
面对手下的劝说,他极为坚定:“轻伤不下火线!这是规矩!”
不仅如此,在次年的4月份,郭勋祺指挥144师伏击芜湖日军,取得重大胜利。
此举不但有效地牵制了芜湖当地的日军,对台儿庄战役也起到了极为积极的支援作用。
1938年的春天,郭勋祺凭借累累的战功,成为了川军第五十军的军长。
那时他的军部设立在青阳县木镇,与云岭新四军军部的距离很近。
陈毅于是经常到50军的军部来看望郭勋祺,两人回忆往昔,谈论抗战局势,十分投机。
在这一时期,郭勋祺也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很多有意义于我党的事情。
他不但掩护新四军顺利通过50军的防区,从东进入苏南敌后进行抗日作战。
接着先后邀请陈毅,谭震林等人给50军的官兵们做抗日救亡的演讲。
最令人动容的,则是他曾经支援新四军大批的枪支弹药与军用物资。
1938年的秋天,郭勋祺支援新四军30多支步枪,1万多发子弹。没过多久,他又给新四军提供了3万发子弹,500套军服和白衬衣。不过郭勋祺与陈毅等人的来往过于亲密,引起了蒋介石的猜疑。
1939年的冬天,多疑的蒋介石寻了个“作战不利”的名头,撤去了他50军军长的职务,将其困在了重庆。
郭勋祺抗日的一腔热血,就这样被埋葬在重庆城中……
离开了抗日战场的郭勋祺,并不甘心。他在重庆的日子里,一直坚持学习。
在1940年8月他选择参加了陆军大学特5期学习,并在1942年9月成功毕业。毕业之后的郭勋祺,在国民党政府担任着一些没有实权的闲职。
直到四川解放后,我党感念郭勋祺对国家的贡献,任命他为新中国西行署委员兼交通厅的厅长,他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59年12月,郭勋祺病逝于成都,享年70岁。
不论是郭勋祺,还是刘湘,我们从两位川军将领的身上,均看到了灼灼燃烧的川军魂。
在抗日战场上,川军的伤亡人数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伤亡人数的五分之一,阵亡的人数更是高达26.3万人。
他们中有无数个像刘湘、郭勋祺这样的爱国志士。他们为了驱逐外来侵略者,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付出不容置疑、不容磨灭。
每位川军战士都是人民的英雄,川军之魂也如同最炽热的太阳,永远在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
(图文均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