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上方文字
关注我们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事迹展
序厅
第一单元:挥师西渡——单独肩负打通国际路线的历史重任
1936年10月8日、9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和静宁地区胜利会师,为了执行打通国际路线的宁夏战役计划,也就是《十月份作战纲领》。
第二单元:策应河东一一全力完成服从全局的历史使命
就在西路军全力西进途中,却接到中央电示,要求部队“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的根据地”。
本来,按照11月8日制定的《作战新计划》,河东红军将分成南路军和北路军,河西红军组成相应的西路军,大家都开始新的长征。但和张学良通报情况后,张学良要求给他三个月时间。这也是后来发生“西安事变”的一个重要征兆。因为此时的张学良和中国共产党已经达成了一个“三位一体”(即红军、西北军、东北军)建立西北国防政府率先在西北地区形成抗日新局面的一种默契。并为此不断的向蒋介石哭谏,要求停止“剿共”团结抗日。而此时的蒋介石,正在拼命的园其已持续了8年的“灭共”美梦,他把此时对河东红军的“围剿”看成是这快见分晓的“最后五分钟”。
直到1936年12月27,军委主席团明确电令西路军“仍执行西进任务,占领甘、肃两州,一部占领安西”,西路军加紧从永昌、山丹撤离,开始向临泽、高台继续西进。
军委主席团继续西进的指示
第三单元 血战临高——充分展现中国工农红军血战到底的气概
红五军军部驻地高台县城天主教堂
局势发展一波三折,为了防止内战爆发,也为了全民族抗战有一个巩固的后方,以及不给国民党内部那些破坏统一战线的人以口实,西路军在缺粮少弹地冻天寒的极端环境中,移军临泽、高台,并在此与数倍于我军的地方军阀进行了殊死搏杀。
高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高台沦陷后,敌人又向临泽扑来,驻守临泽县城的五军三十七团和总部直属队坚守一天后,在九军接应下,突出重围,此时,整个西路军全部集结于临泽地区的倪家营子一带。整个形势极为不利。
1月28日晚,西路军13000余人第二次来到倪家营,在这里与马家军血战40余天。
第四单元 风雪祁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极限挑战
3月12日晨,西路军从三道柳沟突围后且行且战,到达梨园口——祁连山的入口处,准备由此进山。而此时,敌人的黑马队、白马队、灰马队、黄马队、花马队等如潮水一般纷至沓来。
梨园口血战,九军损失2个团,军政委陈海松、二十五师政委杨朝礼、军政治部宣传部长黄思彦、总部回民支队副司令马有明、七十三团团长孙汉言及八十一团团长等2000多人壮烈牺牲。
第五单元 多方营救——充满关爱和历经曲折的凤凰涅槃
1937年1月24日中央电文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对西路军的安危极为关怀,早在西路军组建初期的1936年11月,就曾不断电报询问:“⑴你们依据敌我情况是否有单独西进、接近新疆、取得接济的把握?⑵如果返河东有何困难情形?⑶你们能否解决衣服问题?”此后,一直非常关注西路军的命运,特别是当西路军处于困境时,曾不断设想,要么请张学良之于学忠部设法策应,要么提出西路以甘州为界,甘州以东不相侵犯。
尾 厅
千里河西千里情。为了纪念西路军的光辉业绩,缅怀西路军的悲壮征程,凡是西路军征战过的地方,河西各族人民纷纷修建纪念碑、纪念塔、纪念堂,并推出宣传西路军英勇事迹的展览。西路军理论研究工作者纷纷发表有关西路军的文章,出版各类专著和书籍。西路军亲历者更是纷纷撰写有关回忆录和纪念文章,文艺工作者也相继推出了电影《祁连山的回声》、《姐姐》、《红流》、《惊沙》等感染力极强的作品。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凤凰电视台、甘肃电视台等相继拍摄了有关西路军专题片。
正因为西路军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功绩,西路军这段历史本身的厚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卓然、徐向前、李先念生前分别留下遗言,要把骨灰撒在河西走廊这片他们当年战斗过的土地,撒在那些牺牲了的先辈身旁。
排版编辑:高宇凡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