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河海吾师 | 苏红军:拨云寻道得真知 培根铸魂育新人

河海大学官微陆续推出优秀教师和先进团队系列文章,激励广大教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在全校营造崇德修身、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苏红军:拨云寻道得真知 培根铸魂育新人

苏红军,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测绘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支部书记;主要从事高光谱遥感、资源环境遥感等方向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发表高质量论文8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多部,授权发明专利和软著多项;兼任国际期刊《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副主编、《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青年编委等,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论与方法工委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委会委员、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时空大数据专委会秘书长等;曾获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江苏省青年遥感与地理信息科技奖、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踔厉奋发 勇立潮头
本科求学至今,苏老师与高光谱遥感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大学期间,为了更好地掌握高光谱遥感的知识,苏老师读了许多相关书籍和资料,还花了两年多时间自学了计算机专业的10余门核心课程,并顺利通过计算机二级、三级考试及中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程序员考试,为后续开展高光谱遥感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老师在学术会议上做报告

从事高光谱遥感研究十多年,苏老师带领学生建立了高光谱遥感智能感知与地学应用研究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面上、青年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项目。围绕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从高光谱遥感影像多特征优化、小样本优选、多分类器集成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构建了高光谱遥感多分类器集成学习分类框架,突破了多特征、小样本、多分类器背景下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的关键技术难题。为了及时掌握国外的高光谱遥感最新技术,他曾多次出国学习、访问、参加学术会议,与国际同行开展合作研究,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为国产遥感卫星的数据处理和业务化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为高光谱遥感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相关技术在地理国情普查、矿物识别等领域得到成功验证与广泛应用。

苏老师在户外考察

2021年,苏老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在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开展的2021年度“强国青年科学家”寻访活动中,获得“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苏老师表示,未来将继续在高光谱遥感及其地学应用领域深化研究,为推动我国自主的高光谱遥感信息智能处理研究以及高光谱遥感高层次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苏老师获2021年度“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称号
真情教学 真心育人
苏老师投身教育事业十余载,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最本真、最纯粹、最持久的信仰,践行立德树人教育使命,做仁而爱人的摆渡者,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守教书育人、甘为人梯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苏老师始终秉持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理念和宗旨,坚持学术引领与立德树人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在课堂上,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近年来,他先后教授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图像解译》《地图制图学》《测量学》《高级遥感技术》《Frontiers of Remote Sensing Science》等10余门不同层次的课程。苏老师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获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河海大学第24届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等奖项,承担了江苏省研究生教改项目,参编《遥感图像处理》(双语)等教材。
多年来,苏老师勤勉努力、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符合国家、行业需求,以水利为特色的、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测绘遥感复合型创新人才。他指导本科生获江苏省普通高校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江苏省高校测绘类优秀毕业论文、河海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全国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竞赛等奖项10余项,指导国家、省、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近10项;他培养博硕士研究生38名,指导研究生获江苏省高校测绘类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省级奖项20余项,连续获第三、四届江苏省高校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等。

润如河海 因材施教

《论语》有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苏老师不断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严要求高标准地对待自己,仰望星空,志向高远。在担任专业课教师、班导师、本科生学业导师、研究生导师期间,苏老师坚持因材施教,启发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和发展的突破点,根据兴趣爱好、人生目标等进行相应规划,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发现学生、唤醒学生、成就学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了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苏老师联合教师、学生党支部创建了“教授面对面”等师生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课余活动,搭建师生沟通桥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多角度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才。同时,苏老师秉持以人育人、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带领师生支部与企事业单位三方共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引导学生拓宽学术视野,赋能学生全面发展。苏老师指导的学生里,有些继续读书深造,有些成为优秀大学生村官,还有些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苏老师与课题组同学合影

苏老师在科学研究和学生培养等方面方法创新、成效显著,多次获得河海大学优秀班导师、河海大学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未来,苏老师还将继续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做好引导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表率和示范,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水利特色的测绘遥感高层次人才。
END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河海农水,70年!
河海水港,70年!

省委宣讲团走进河海大学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来源:教师工作部;地学院
编辑:小海螺记者龙怀熙张然、柏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