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忆红军藏族骑兵师师长马骏

忆红军藏族骑兵师长马骏

李中权

播音:李卫

19364月,我们跟随四川省委直属机关的同志一起北上,终于到达了丹巴县城。这时,原来的川康边省委书记傅钟同志调回总政治部任副主任有一天,把我叫去,先是介绍我同红三十一军的军长王树声、政委詹才芳见了面,然后对我说:“中权同志,组织上决定叫你去大金川的独二师任政委。”接到这个任命我很激动,深感责任重大。

傅钟同志接着把情况向我简单说了一下:当时,我红四方面军的主力九军、三十军等部队已越过了党岭山,眼下正向着西康的理塘、巴塘、甘孜县前进,准备迎接红二、六军团,然后一起北上,党中央会合位于川西的我红三十一军等部队殿后,正与四川军阀部队和蒋介石的李抱冰部形成对峙,以保障前方部队的胜利进军。

听到目前北上的形势这么好,我真是说不出的高兴。身旁的王树声军长、朱良才主任见我兴奋不已,笑着说:“年轻人,要沉住气。”我们都会心地笑了,不过,我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真有些不好意思。

红军藏民独立师师部遗址

1935年夏,在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大会师的影响下,散居在川西的各少数民族先进分子,纷纷响应党的号召,武装起来反抗国民党的军阀统治。在我地方党的领导和主力红军的帮助下,川西大金川丹巴一带的藏族头人马骏,于1936年春拉起了一支队伍,被总部授予金川省军区红军独立第二师的番号,马骏任命为该师师长,金世柏为副师长。为了巩固、提高这支武装力量,总部又从一、四方面军抽调了一百多名红军干部到该师任职。眼下,这个师共有两个团,两千多人,多数同志是藏族同胞,一半是骑兵,装备了三百多支步枪,其余是长矛大刀。他们强壮剽悍,能骑善射,作战非常勇敢。为便于开展工作,我们派去的汉族同志,都一律着藏族服装。

当时,上级交给独二师的任务是担负丹巴地区西起绥靖、东至党岭山约300公里交通线的警戒任务。具体分工是:一团负责丹巴至党岭山一线,二团负责旺至绥靖一线。

接受任务后,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既为我党有了第一支藏族武装而高兴,又为自己将在新环境中担任的角色而担忧。此次赴任,肩上的担子非同一般呀!在回去的路上,我一会儿欢乐地跳起来,一会儿又沉思视前方,想象着藏族兄弟的特征、习性……

4月初的一天,在部队的护送下,我沿大金川北上,到达了独二师师部所在地——巴旺。

前来迎接我的是一位非常英俊的藏族汉子,那人身材魁梧,体格匀称,英姿勃勃地站在我前面。他穿一领半旧的青缎袍,腰间系着藏蓝色的绸带,袍边和袖口上都镶着宽宽的滚条锦边,在阳光下闪闪照人。看上去,他不过三十多岁,脸庞微黑而细润,淡蓝色的大眼睛,透出和蔼诚恳的目光。他看完军部的介绍信,乐滋滋地望着我。然后腰身一躬,深深给我行了一个藏族礼。我赶忙照他样子还了一个藏族礼。

“可把政委盼来了!欢迎你,中权同志,我是马骏。”他操一口熟稔的汉语,显然受过良好的教育。一面迎我进屋,一面吩咐置备酒宴。接着,我们相互介绍了各自的简况。马师长说:“民族有别不是冤家,敌我之分才是对头。”他那直率的性格,开朗的胸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感到,民族问题的历史隔阂是可以通过共同的理想、信念而消除的。我为自己有一个满意的共事者而高兴。

“我父亲是头人,又是郎中,今年六十出头了,正忙着为我们筹粮……”马师长继续说着。

临行前,我就听王军长说过,马师长的父亲为我们红军筹集了十多万斤粮食,为人开朗,向往革命,个难得的好人。我赶紧对马师长说:“请马师长向令尊大人转达我的问候,祝他老人家长寿安康。”

马师长又以藏礼相谢。不一会儿,马师长叫人送来一套崭新的藏服,并亲自帮我穿戴好。

酒宴过后,马师长叫来几个藏族骑手,做骑马表演,有的骑手带两匹马,坐骑不用鞍子,可以从这只马上跳到另一只马上,枪也打得很准。我惊叹不已。

第二天,马师长陪我到部队去,每到一处,他都对部队做一次简短的讲话,先说一段藏语,再用汉语重复一次。他说:“要听党的话,党知道的东西多,了解全局,党的指示最正确,我们都要遵守这个道理。”他讲话的时候,部队精力非常集中,一双双神采飞扬的眼睛,不时地跟着他的手势转动。看得出,他在部队中有很高的威望。也说明了党的政策在少数民族中扎下了根。

晚上,马师长又与我欢快地聊起来。他说我穿上藏袍,很像藏族人,不过,有些动作还不够自然。接着,就给我做开了示范动作。

我问他:“藏族的袍子为什么那么长呢?”马师长笑了:“汉人衣服有口袋,藏袍没有口袋,可装的东西比口袋还多。”我笑问:“这是怎么回事?”他摸了摸腰间扎的宽布带,“这腰袋一扎,上半身的袍衣就成了一个大口袋,里边可以放衣服、糌粑、盐巴、茶、木碗等。”

“那……下边为什么还拖那么长?”

他又滑稽地朝我笑笑,说了声“看着”,便站起来,像跳舞一样,身子反时针转圈,藏袍也摆了起来,然后就向地上一倒,长长的藏袍将他的身子全盖上了。“这叫有铺有盖,起卧动作最快。”

听他这么一说,我的心也动了,照他样子做了几次,的确如此,不用脱衣和穿衣,不用铺褥和盖被,说走就走,真是太方便实用了。他还给我讲起了藏人的习俗、历史及心理。他说如果藏族姑娘骑马在前,你可不能与姑娘赛马,否则就是求爱了。他玩笑似地说:“李政委,你可要小心哟。”我们会心地笑了。

他又说:“我们少数民族只有投入祖国的怀抱,才能进步,才能幸福;而这个祖国只有共产党领导才能走向光明。”他列举了许多事实,听得出,他的信仰是经过长久思考的,否则,不会这么明朗和坚定。

后来,我问他:“你对令尊大人当头人怎么看呢?”

他笑笑说:“眼下还得这样,他老人家要是不当头人了,怎么能筹集到那么多粮食呢?红军的事业需要他这么做。”他边说边向我投来征询的目光,我赶忙点点头。他接着又说:“不过,老人绝听我指挥,只要革命胜利了,他就不做头人了,情愿去做郎中。

“到那时,人民知道了这一切,要是还选你父亲当苏维埃主席呢?”

“那——他就听人民指挥呗!”

我听着他的回答,感到心里甜甜的,这是多么好的一对父子呀!我深感肩负的重任,一定要建设好这支少数民族为主的武装。

马师长对金副师长很佩服,他曾对我说:“金副师长不愧是鄂豫皖根据地出来的战将,战斗勇敢,组织指挥精明细巧,红军里边人才多呀!”

他又赞扬了桑吉悦希同志(后改名天宝),说桑吉悦希年轻英俊,精明强悍,对桑吉悦希很感兴趣。他还赞扬了我军派去的两个团政委,一个姓杜,一个姓卜,都是文武双全的好手。

独二师,就是在这样一位有知识、有气魄、有能力、有教养的师长带领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重要任务马师长和我也相处得像一个人一样,欢快而又舒畅。不但处处理解我,而且时时将自己“亮”出来,让别人来了解他。的确,人与人相处,再也没有比相互理解更崇高的了。

4月中旬,在一次剿匪战斗中,我的左腿中弹负伤,被送到了红九十一师的医院治疗。马骏同志闻讯赶来看望我,这使我们的情谊更加深了。我对这支部队,对马骏同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这种亲密关系才开始不久,就被张国焘的毒计割断了。

19366月,红二、六军团到达甘孜,同四方面军会师。两军会合后,由于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徐向前等同志,对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严肃的斗争,加之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对张国焘错误的坚决抵制,张国焘只能被迫放弃自己的错误主张,同二方面军共同北上。但是,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及思想方法依然侵害红四方面军的肌体。

7月的一天,红九十一师骑兵班突然送来了一份只准我亲收的信件,这使我感到诧异。当时,我们作战隶属于九十一师指挥,我猜想是新的战斗行动,但为什么不准给马师长看呢?我打开一看,是叫我去九十一师面谈。顿时,疑虑袭上心头。我到了九十一师师部,师长和政委把我带到一间静悄悄的小屋里,他们脸色沉重地取出一份张国焘发给九十一师的绝密电报,说:“你看看吧!”

电报的内容是:红军即将长征北上,估计独二师师长马骏不会随红军长征……现特令设法将其处决,不得有误。

看完电报,我眼前一黑,脑嗡嗡作响,全身好像遭了雷击似的,心口仿佛在惨痛地流血……我下意识地背过身子,眼眶被股股热流冲动着,我再三命令自己:不能激动,不能流泪,这是军令,这是军令呵……马骏师长的音容笑貌又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眼前。我记得第一次下部队的时候,在伤员中见过马师长的老父亲。他是一个精明强干的老人,正给伤员们医治伤口。老人听说我和他儿子共事,笑呵呵地说:“李政委,我儿子性情不好,不大懂事,你可要好好地帮助他哟”不久,他老人家将筹集到的一百多万斤粮食,全都交给了红军。他们父子是真心实意拥护红军,倾尽全力为红军服务的,看不出任何动摇叛变的迹象,怎么能这样无端怀疑、乱施淫威呢?难道上级掌握了其他的情况,而我没有察觉?

师长和政委好像看出了我疑虑,深深地叹了口气,问:“马骏有什么反常的现象?”我说:“没有,我认为他很正常。”听了我的回答,他们都非常惋惜,可是,这是张国焘的命令,不执行不行呵!

就这样,马骏师长惨遭了张国焘的毒害。这在我的心灵上,留下了永久的悲痛和遗憾。后来,又传达了张国焘对独二师的处理意见:原则上取消独二师番号,愿意长征者可以留下,编入红军主力,不愿北上的可回家。

独二师一夜间化为乌有。广大的藏族青年是热爱红军向往革命的,当宣布可以回家的时候,他们纷纷要求参加红军主力北上长征。除少数人回家外,大多数同志被编入了红军主力。他们后来都表现得很好,有的被送到中央党校学习,有的成长为我党我军优秀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天宝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

别了,巴旺。

别了,独二师——红军第一支藏族武装。

位于丹巴半扇门中学校园的红军藏民独立师师长马俊塑像

面对着马骏师长的亡灵,我是无法告慰的。我哭马骏,也哭自己。一想到马骏师长的妻子家室和老父,我就痛心疾首,仿佛将自己的良心都出售给了魔鬼。多么凄惨可悲呀!由马骏同志的被害,我不得不对自己发出责问:为什么对张国焘的那一套不起来斗争,不坚持正义呢可是,我的耳边又响起很多人的话语:“当心哪!张国焘见你脸色不好,都可能把你杀了的

对马骏师长的追思伴随了我一生。

“来时路”故事组选自《星火燎原》未刊稿

作者简介

李中权(1915-2014),四川达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川东游击军大队中队长,大队政治委员,中共绥定道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川西道委组织部部长,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中共天全县委书记,金川独立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员,第二分校大队政治委员,第二分校三团政治委员,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政治委员兼衡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空军参谋长,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第二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