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8月26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报导了“武义农民游击队成立红军,战败白军,进攻县城”的消息。全文如下:
武义通信:武义农民游击队自本年二月组织以来。跟着目前全国革命浪潮之日益扩大。同时其游击斗争亦日益发展。经常与国民党白军开火。解决地主豪绅。得到广大农民劳苦群众的拥戴。白军一败涂地。均拖着枪逃回城里去。躲在城内的一般土劣地主。极度恐慌。现在该县已在武装农民包围中。该县游击队派代表与东方军委接洽。转变为红军。实行土地革命。建设苏维埃政权。
1930年1月27日深夜,中共武义县委书记邵李青组织武义王村、邵宅一带的党员骨干,在王村十里坑源的龙潭坑召开秘密会议,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浙武红军游击队,在当年乌云密布的武宣大地上竖起了第一面红军大旗,这是浙江省最早成立的红军队伍。邵李青任红军党代表、副总指挥和参谋长。随后,浙武红军相继组建了北路、西路、东路、南路、第五路指挥部,红军队伍人数最多时达3000多人。
王村成为了武义红军的摇篮、根据地,红军的指挥部就设在王村大公山上的金堂坪。1930年4月,国民党当局派出保安队2个连,汤恩伯派出正规军1个连进驻武义,与武义豪绅组织的木壳队,合力围剿红军。浙武红军总指挥部沉着应战,组织了四次反“围剿”战斗。
反“围剿”战斗中,最精彩的发生在6月9日。拂晓,驻金华、武义、永康的省防军及木壳队共300多人,联合攻打大公山金堂坪红军总指挥部,红军发挥千斤棚、黄檀炮的威力,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并采取“调虎离山”之计,派出卫士联系北路红军夜攻武义县城西门,国民党县长朱毓珍连忙下令调兵回访,大公山红军得以解围。
不幸的是,8月27日,浙武红军党代表邵李青第二次去上海买枪,在上海日租界被捕。10月2日在兰溪英勇就义。
(金华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来源:“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浙里学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