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88年前的今天,红军过栾川,发生了这些事…

88年前的今天,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栾川,在三天两夜的时间里,四战四捷,跋涉近百公里,在叫河镇另辟蹊径,绕过敌人的“铁桶阵”,巧入陕南,化解了全军覆没的危机,在陕南建立起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半年之后,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长征部队。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蒋介石调动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实行“清乡”和追剿,根据地被分割、压缩,红军生存困难,减员严重,遂作出战略转移的决定。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省委率领下,从罗山何家冲出发,开始向平汉路以西实施战略转移。

蒋介石调动三十多个团的兵力对长征途中的红军进行追剿和堵击,企图将红二十五军彻底消灭。

在跳出敌人桐柏地区的保卫圈、鏖战独树镇之后,红二十五军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封锁,于1934年12月3日从嵩县明白川翻山越岭进入栾川。栾川头号恶霸、大匪首李起凤在国民党宛西地方自卫团司令别廷芳的支持下,率领地主武装“十大连”两千余众,同别匪派来的张仲奇团在栾川庙子东沟的十八盘布防拦截。红军刚刚进入十八盘就与匪徒接火,红军先头部队迅猛反击,土匪从未见到如此阵势,迅速崩溃,四散而逃。李起凤还不肯罢休,急忙绕到庙子东沟菩萨怀收拾残匪,沿北山,抄小路,抢到咸池村附近的山坡上进行堵截。当听到红军反击的机枪声时,匪徒们又吓破了胆,当其中一人受伤之后,余皆惊慌失措,仓皇而逃。不到半个小时,又结束了一场战斗。

(复原的“红军是咱穷人的兵”标语)

当天下午四点钟红军到达栾川,部队乔装占领了栾川镇所在地栾川街。晚上,红军分别驻扎在七里坪、榆树庄和栾川街。在驻扎地,红军宣传队刷写标语,张贴告示。在栾川寨门前举行了文艺演出,会场上首次挂上了马列像,唱响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

(向红二十五军掉队战士墓敬献花篮)

次日天未明,当地民团“十大连”对驻扎在七里坪的红军宿营地进行摸营骚扰,打死我哨兵1人,抢走三八式步枪1支。红军立即吹号集合,向西进发。敌人又在榆树庄、二龙山和寨坡布下包围圈,妄图将我红军合围歼灭。我驻七里坪、榆树庄和栾川街的红军分进出击,经过一个多小时激战,匪徒溃散而去,红军打死打伤匪官兵10多人,缴获枪支10余支。这是“十大连”成立以来第一次惨败。

之后,部队按计划向西行进。在经过城西九里胡同时,敌埋伏在两边山头,对我后卫部队进行袭击。战士们一阵冲杀,击毙匪徒4人,打伤数人,余皆抱头鼠窜。

(九里胡同战场遗址)

四日傍晚,红二十五军到达栾卢交界的叫河镇,在街两侧山顶驻扎,准备次日取道五里川、朱阳关,进入敌军力量相对薄弱的商洛。此时,红军得知,前面杨虎城部十九路军六十师已经抢先占领入陕的关口五里川和朱阳关;后面“鄂豫皖追剿总队”总指挥上官云相率领5个旅的兵力紧随其后,两侧还有国民党第40军44师和95师的夹击。红二十五军陷入了敌军布下的“铁桶阵”。

在红二十五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军首长商定,一定要在地势复杂的叫河山林中寻找一条冷僻的小道,绕开五里川和朱阳关两个隘口。但红军人生地不熟,当地百姓长期受国民党反动派和大股土匪的滋扰,对“队伍”充满戒心,不少群众被裹胁进地主武装的围寨里,无法接近,派出的多路侦察员都失望而归。

面对绝境,多名重伤员联名给军领导写下了请战血书,要求担架队员都归队参加战斗,他们这些走不动的伤员集体断后,愿为二十五军突围流尽最后一滴血。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匡书华当时还不到12岁,还是个孩子的他哭着对军首长说:“我没有家,红军就是我的家。突围的时候,我要跟着大哥哥们一起冲锋,就是死也要死在一块儿。”此时此刻,这支部队3000人的生死存亡,系于一线。

就在红二十五军绞尽脑汁寻找入陕之策时,实施远距离侦察的红军手枪团在青山村巧遇当地货郎陈廷贤。陈廷贤随红军手枪团来到军部。军长程子华向货郎陈廷贤询问路况,没想到一张口两人都是山西口音。两个漂泊在外的老乡相遇,都很激动,感情一下子拉近了很多。挑货郎陈廷贤看到红军战士来到此地秋毫无犯,还买粮食发放给老百姓,让他非常感动,红军的善举赢得了陈廷贤对红军的信任和好感。当程子华向陈廷贤讲明红军面临的情况后,陈廷贤表示愿为红军带路。红二十五军的命运由此而发生根本转变。

由于常年在豫陕交界的深山中来往走动卖糕点,陈廷贤对山中的大小路径都非常熟悉。他提供了一条隐蔽的入陕小道,由于道路险峻,当地老百姓都不走这条路。出发前,红军派出手枪队向朱阳关佯攻,让敌人误以为红二十五军是从大道入陕。12月5日黎明,陈廷贤带领红二十五军主力,由叫河马阴出发,顺姬家岭、香子坪、通河、大石河等沿线,越过了“七十二道水峪河,二十五里脚不干”的深山峡谷,神不知鬼不觉地绕过朱阳关,从卢氏县城脚下神速通过,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胜利抵达陕南。

陈廷贤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将红二十五军带出重围,脱离险境。红二十五军的将士们对这位素不相识的挑货郎充满感激之情。军长程子华动情的对货郎陈廷贤说:“小老乡,是你救下了红二十五军近3000名红军战士的命”“你是我们共产党的人,是我们红军的人”。

(位于叫河镇的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红二十五军过栾期间,正值寒冬,飞雪过后,冷风刺骨。红军战士衣衫单薄、忍饥受寒,但是他们行军途中和驻扎期间精神抖擞,秋毫无犯。挖了地里的萝卜,就在坑里放几枚铜元;吃了群众的馍馍,照价付钱;要了大娘一捧杮子,还赠皮带一条;住了老百姓的房子,走前扫净庭院,把水缸添满。

不同于历来兵匪打家劫舍、无恶不作的威武、仁义之师,在山区群众心目中树起了光辉的形象。时至今日,红二十五军将士们机智勇敢,在货郎带领下“巧入陕南”的故事还在民间广泛流传。(来源:栾川档案信息 作者张正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