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公众号:纪人物
新中国在成立之前,经历过一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在那段岁月中,中国人民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自己的自由而战。而红军们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奋斗红军,和农民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友好的。他们有个宗旨就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如果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拿了群众的粮食也会给群众们打下借条,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红军的纪律性。农民家中有一“借条”,红军曾借走1000斤青稞,后来怎样?
1935年6月,红军在小金县两河口镇召开了“两河口会议”。
这一次会议,集体通过了北上建立根据地的决定,并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
张国焘因为惧怕胡宗南部的20个团的军事力量,于是提出“川康计划”,但遭到否决。
即使如此,张国焘的右倾思想过于根深蒂固,仍旧选择故意南下拖延红军步伐。
与此同时,蒋介石迅速在松潘地区集结了大量精锐部队,由于丧失先机,“松潘战役计划”一枪未鸣便无疾而终。
强攻行不通,那就选择迂回,于是红军决定从毛尔盖进入松潘地区。
敌人哪肯这么轻易的放弃,此的情势不容乐观,一路上粮草都在消耗,到松潘毛儿盖地区的时候,部队里已经没有什么粮食了,不得不停下来休整一番再继续前进。好在当时红军在这里休整的时候,正好也到了青稞收获的季节,这对于红军来说是个好消息,起码在这里能筹备到一些粮食。
但是当他们到村里之后,发现村里已经是空无一人,因为当时反动派对红军的污蔑,导致老百姓在看到部队过来的时候都选择逃离,当时正值7月,是青稞收割的季节,但是因为军队的到来,地里的青稞都没有收上来。
此时敌军正集结精锐向松潘方向移动,进入大草地继续长征时不我待。为了尽快完成筹粮任务,红军首先征收了当地具有反动性质土官的粮食,并以连为单位,分别前往毛尔盖和黑水地区的村寨筹粮,但由于村民躲藏未归,收获甚微。
在这个紧急关头,因为情况也是比较特殊,当时的领导人就决定先在地里收割一点粮食,但是要给百姓写欠条,并说明原因,与此同时还提出,只能收割成熟的,而且要先从领导的家里收取,在实在收不够的情况下,才能去普通百姓家里割。在收取完之后,他们将所收取的原因,以及借走的数量都写在一块木板上,插在他们的地里,让他们以后可以去找部队拿相应的报酬。
2016年,藏民仁青卓玛的祖居被拆迁了。仁青卓玛返回祖居,他翻找了一些物品,有用的便打算带走。在一个旧箱子底下,他却找到了一块木牌。木牌早已泛黄,可上面字迹清晰可见。细细一看,他立刻呆住了。原来,这是当年红军留下的“借条”,这块木牌长度一米左右,宽度20cm左右。它既是一块木牌,也是一块割麦证,这块木牌相当于红军给百姓打的欠条。木牌中写的内容是,他们从仁青卓玛的家里取了1000斤的青稞,留下了这块木牌,作为一个证明,证明这些青稞是红军们购买的,以后仁青卓玛可以拿着这块割麦证去红军部队,或者苏维埃政府进行兑换。
很多人找上门来说这块木板现在是文物,愿意出高价购买,但都被老人拒绝了。后来当地民政部门将木板进行了专业的鉴定,确定是当年红军所留后,表示可以按照市价对老人家进行偿还,可却遭到了老人的拒绝。
仁青卓玛也没有拿这个木板去换钱。她说,其实这1000斤青稞早就已经还了。之前房屋总是漏水,房间里很潮湿,无法入睡。因为国家的政策。她不仅有了自己的大房子,而且还有自己的大批羊群和牛群。他的日子现在过得非常的好,而这归功于国家的政策,仁青卓玛一直念着,政府对他们家的改变。
面对这样的故事,我们也是体会到了当时红军的苦,在那样的时期还能够同敌对势力周旋,真的非常了不起,让人很敬佩。现如今美好的生活真是来之不易,请大家好好珍惜,珍惜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天。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