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领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丰富内涵,“文明之声”专栏,为您选读作家铁流的纪实文学作品《靠山》。该书全景式地展现了革命年代尤其是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感人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深情。让我们重温党史感人故事,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激发接续奋斗力量。
今天与您继续分享纪实文学作品《靠山》中“三个红军妹子”的故事。朱徐氏让丈夫朱兰芳把三个红军妹子送过山去,丈夫一夜没有回来。太阳出来了,朱兰芳依旧没有音讯。
沙洲村这一刻热闹起来,很多老百姓都出来为红军送行。一些墙壁上,还刷着标语,有的上面写着:“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有的是:“打土豪分田地!”朱徐氏和丈夫带着孩子把三个女红军送到村口的时候,大部队已经过了那片田埂。张红军不让再送了,朱徐氏还依依不舍,说什么也要再送送她们。一行人浅一脚深一脚地穿过泥泞的田埂,抬眼看看,部队已经到了山脚,朱徐氏看看渐渐暗下来的天气,对丈夫说:“等妹妹赶过去,那些人该爬山了,你把她们送过去吧。”张红军她们不同意,朱徐氏道:“你们是女娃,得小心些!”听着朱徐氏这样的口气,三个女红军一下子抱住她撒起娇来,接着哭成了一片。战争让军人已经没有了性别之分,对她们来说,只是战士!这久违的撒娇,对她们来说,已经变得陌生和遥远了。朱徐氏像哄孩子一样,轻轻地拍着她们的后背,抚摸着她们的短发。她细细地看看她们说:“咱们可是说好的吆,可要记住回来的。”张红军用力点点头:“大嫂,等革命胜利了,我们一定来看你,到时候给你带一床漂亮的花被子来!”朱徐氏听了笑笑:“我等着你们,可得好好的回来吆。”她说不下去了,低头摸摸自己的孩子,随后摆摆手,带着哭音对丈夫说:“你好好地把妹妹们送过山去。”三个女红军抹着泪水,给朱徐氏敬了个军礼,接着都转过身去,向前走了。朱兰芳对妻子说:“你们在这里等着我,咱们一起回家。”朱兰芳和三个女红军在越来越浓的夜色中走远了,朱徐氏还一动不动地凝望着,她想着三个女红军的模样,心里一时空空的。刚才还有一丝微亮的天际很快就消失了,黑夜把天地间万物都裹了进去。朱徐氏的孩子都哭闹着要回家。前边的山并不高,以朱兰芳的脚力,早就应该回到朱徐氏和孩子们身边了。朱徐氏喊了几声,可没有朱兰芳的回音,她决定先带着孩子回家,她想丈夫很快就会与往常一样,笑吟吟地站在家门口的。
躺在床上,盖着三个女红军留下的半截被子,朱徐氏一直听着门声,几乎一夜未眠。到了天亮,朱徐氏迷迷糊糊中突然打了个激灵,接着一下子坐了起来。她知道,丈夫一夜没有回来。她急急穿上衣服,看了眼熟睡的孩子,很快走出了家门。清晨的山野,弥漫着一股雾气,她穿过泥泞的田埂,在昨天晚上分手的地方呆呆站了一会,又向山脚下赶去,她眼睛左右张望着,幻想着丈夫正从前方迎面而来,汗涔涔的一下子就站在了自己面前,可是山野很静,根本就没有脚步声响起,也没有一个人行走。朱徐氏一口气爬上了山,太阳出来了,她站在山顶四面看着,又大声喊丈夫的名字,那尖厉的声音在山谷里一阵阵回响着,声音过后,大山又恢复了宁静。朱徐氏又破口大骂着:“你这个死鬼,说好要回家的吆,怎么不见踪影了?你躲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个女人边哭边骂着,突然觉得心里就像山中的无底洞一样,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了。朱徐氏回到村里,把丈夫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公婆,两位老人听说儿子一去无归,顿时慌作一团,婆婆放声大哭,骂儿媳不知天高地厚,公公白了儿媳一眼,急急跑到了族长家禀报,族长一听大惊,赶忙让人招来一群本族后生进山寻找,连续数日,他们翻了一座又一座山,嗓子都喊破了,朱兰芳还是踪迹全无。
出品:中国文明网
来源: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
文本:《靠山》(人民文学出版社、青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