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日三,亦作日山,原名美男,清光绪三十年三月二十一日(1904年5月6日)生于县城曾家湾(今属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玉溪镇南关街)的一个书香家庭。
曾日三6岁启蒙,后入县立高小读书,15岁考入省立第三师范,在校期间一心专心苦读。三师毕业后,遵父命在县税捐局任职员,因与本人志趣不投,便辞去税捐局的差事,在近城区高等小学教书。因治学严谨,成绩卓著,被推举为第一学区学务委员。1927年,参加国民党,任县劝学署督学。
1928年1月朱德率部智取宜章县城,当国民党新老县长设宴为朱德、胡少海等接风洗尘时,他与地方官绅一道出席作陪,亦被扣押。后经中共党员吴仲廉将他为人和表现向朱德汇报后获释。2月6日,被推荐到县苏维埃政府从事宣传工作。不久,任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三师秘书。4月,随军上井冈山,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四军警卫连党代表。
1929年初,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他任军部秘书,与曹里怀、吴仲廉等人,揣着墨水瓶,冒着漫天飞雪,沿途出布告、写标语,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1930年6月,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并与吴仲廉结婚。不久,调红三军任政治部主任,与军长黄公略、政委蔡会文率部参加第二、三次反“围剿”斗争。1931年9月15日,国民党第五十二师企图逃往吉安,他指挥红三军第八师炮兵连猛烈阻击,并亲自跃入前沿阵地指挥战士冲锋,打得敌人溃不成军,俘敌500 0余人,胜利结束第三次反“围剿”的最后一战。
1932年春,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参加乐安、宜黄、黎川、资溪和福建建宁等一系列重要战斗。1932年秋,任福建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政委,与司令员叶剑英一道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加强地方武装建设,统一闽西苏区的军事指挥,1933年,任红三军团政治部副主任,参加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春,任红五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曾日三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1935年6月,代理红五军团政委。9月中旬,在张国焘召集的营级以上干部会议上,他当场抵制张国焘的错误决定,并与董振堂、欧阳毅联名向红军总司令朱德写报告,反映情况。张国焘将曾日三调出红五军团,派往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任政治部主任。
1936年9月,红九军到达甘南,即将与红一方面军会合,这时,由红四方面军第五、九、三十军组成西路军调往黄河以西。10月,部队向甘肃河西走廊进军,遭到马步芳和民团几万人的包围。1937年1月,代理红九军政委,领导余部继续战斗。4月下旬,部队撤到红柳园子,敌人策马包抄上来。他命令一部分战士掩护伤病员与妇女先走,自己留下,以残墙断壁做掩护,向敌人马队射击,最后被敌人包围,子弹耗尽,不幸被俘,不久在西宁英勇就义。
来源:郴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