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大田地名之窗 | “中央红军村”百束村

//

地名,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一段乡愁,还是一种文化。有地必有名,有名必有典。大田的一街一巷、一山一水,一桥一亭……每一处地名,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蕴含着无穷的故事,都浸润古往今来的风韵。大田县是开展全国“深化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的福建省2个试点县之一,为提升信息社会的地名公共服务水平,传承与弘扬大田地名文化,大田县融媒体中心与县民政局联合开设《大田地名之窗》栏目,将陆续推出我县地名故事,带您探寻大田的街角巷落、绿水青山,感知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沧桑巨变。

百束村鸟瞰图

“中央红军村”百束村位于武陵雪山脚下,俗称百束洋。“百”意为“多”,“束”为田亩单位,“洋”意为大片田园。又因村中有良田千百亩,且山青水秀、地灵人杰,又名“瑞州洋”。

百束村距乡政府仅一公里,西与漳平市厚德村相邻,东连象形牌匾山,西依雄伟的大雪山,南拥螺山、太高寨,北临孔九坑溪与武陵村隔水相望。百束村为千年古村落,村中池、林两姓共居,池姓于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从福州迁入,林姓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从仙游迁入。百束村有“传统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探花故里”“中央红军村”等四张名片。

百束村风光秀丽。溪水环绕,蜿蜒东去,南有安兜崙“象鼻”卷揽,北有下池“仙鹤嘴”阻挡,水口狭窄,石笋屹立。千年古树红豆杉与翠竹相伴,溪上石拱桥,桥南探花亭,岸边竹柳摇曳,村中瓜果飘香。

百束村渊远流长。村中西平祠、绿陇堂、祖武堂、福履堂、贵和堂、长山堂、世美堂、福临堂、述祖堂等古建筑光彩夺目、流光溢彩,人文历史厚重, 2015年被三明市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

百束村人才辈出。古有林选青、林枝珍、林冠芬、林琼、林寿春四名诰封武显将军。林琼诰封翰林院检讨、晋赠文林郎,探花林宜春,“父子双进士”林腾蛟、林嵩辰;有林兴国、林曦霄、林清藻、林佐汤、池千八等进士或举人;近有“叔侄两司令”,一时成为佳话,还有池冲、池宏、林云祥等,历代才俊层出不穷。

探花府——林宜春故居

1929年8月,朱德军长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000多人出击闽中,首站进入武陵,驻扎在百束村,发动武陵人民闹革命,点燃了闽中、闽西北红色星火。1937年2月,中共河北省立农学院支部书记的林鸿图返乡百束,发展族亲林大蕃、林茂森、林志群等为中共党员,创建大田县党组织,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百束村有12名烈士英勇献身,有老游击队员、老地下党员、老交通员等革命“五老”人员63人。鉴于百束村对革命事业的突出贡献,1985年,省政府命名该村为“革命老区村”,2017年被三明市政府命名为“中央红军村”。该村现有“朱德旧居”“探花府”“翰林第”“林鸿图故居”“林志群故居”等多处纪念馆,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百束村水尾泰安桥

供 稿:林克源 林振概 林小珍 涂江斌

统 稿:范立洋

编辑:林晓燕(实习)

编审:林璐统筹:王英德

监 制:叶长江 总监制:颜全飚

喜欢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