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中国工农红军37个军序列魅力老照片打开 2023年 2月 3日2023年 2月 3日 点击上方魅力老照片关注我们,每一张老照片,都在讲述一段故事! 清平乐·蒋桂战争 毛泽东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中共在这个时期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经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革命军多次“围剿”和“清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红军时期最著名的有一、二、四三个方面军,还有一些独立的军团和军,一共出现过以37个军为单位的编制(有些军的番号有重复),其中一些军在红军时期因各种原因先后被取消。 1、红一军 军长许继慎,政委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湖北黄麻、商南、独山等起义部队合编而成)。 2、红二军 军长贺龙,政委恽代英(未到任,由朱勉之代理)。【湘鄂西红四军(前身洪湖赤卫队)和鄂西红六军合编而成。】 3、红三军(3支) 历史上有3支红三军:赣西南红三军(原红六军),黄公略任军长,政委刘士奇(后陈毅)。湘鄂西红三军,军长贺龙,政委邓中夏(后万涛、彭之玉先后代理,最后由湘鄂西分局书记夏曦兼任,直到1932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派关向应接任)。红一军团红三军,军长黄公略,政委陈毅(后蔡会文)。 4、红四军(4支) 历史上有4支红四军:分别是红一军团红四军,军长朱德(后林彪),党代表毛泽东(后潘心源,后罗荣恒)。湘鄂西红四军,军长贺龙,政委恽代英(未到职)。鄂豫皖红四军,军长邝继勋(政委曾中生)。四方面军红四军,军长王宏坤(后许世友),政委王建安。 5、红五军(3支) 历史上有3支红五军:红三军团红五军,军长邓萍(兼),政委张纯清。湘鄂赣红五军,军长彭德怀,政委滕代远。红军第五军(由宁都起义发展起来的红五军团改编),军长董振堂。 6、红六军(4支) 历史上有4支红六军。鄂西长阳红六军,军长李勋。赣西南红六军(后改红三军),军长黄公略,政委刘士奇(后陈毅)。鄂西红六军,军长孙德清(继由旷继勋任),政委周逸群。洪湖新红六军,军长段德昌。 7、红七军 由白色起义而来,军长张云逸,前委书记陈豪人(后继任政委邓小平)。 8、红八军(3支) 历史上有3支红八军:红八军,由龙州起义而来,军长俞作豫,政委邓小平。红三军团红八军,军长为李灿(继任何长工),政委邓乾元,后袁国平(兼)。湘赣苏区红八军,军长李天柱,政委王震。 9、红九军(4支) 历史上有4支红九军:鄂北地区红九军,司令员张焕民,政委孙永康。鄂北红九军:总指挥张木阡,政委马三光。豫西红九军(后改红十二军),军长邓毅刚,政委高静山。红四方面军红九军,军长何畏,政委陈海松(继任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 10、红十军(2支) 历史上有2支红十军:即红一方面军红十军:军长周建屏,政委邵式平(胡庭铨代理)。闽浙赣新十军,军长匡海龙、政委聂洪钧。 11、红十一军(3支) 历史上有3支红十一军:鄂豫边红十一军,军长吴光浩,党代表戴克敏。红一方面军第十一军,军长周建屏,政委萧劲光。东江红十一军,军长古大存,政委吴秉泰。 12、红十二军(3支) 历史上实际有3支红十二军:鄂东南红十二军,军长谢振亚。红一军团红十二军即闽西红十二军(原称红九军),军长邓毅刚(即邓伟,继任伍中豪,后罗炳辉),政委高静山(继任邓子恢、谭震林)。闽西区整编红十二军(原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组建),军长贺沉洋,政委施简(后左权)。闽西新红十二军即红一军团红十二军(邓毅刚和贺沉洋两军整编),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缩编后新红十二军(罗炳辉军),军长萧克,政委黄甦。闽西新红十二军,军长游瑞。 13、红十三军(2支) 历史上有2支红十三军:浙南十三军,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浙南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来,该军为当时编入中央军委(中革委)序列的全国14支红军之一,活动区域为浙(西)南的温州永嘉、时属温州的青田和缙云,以及台州温岭,丽水永康等地】。中国工农红军十三军,军长董振堂(兼),政委何长工(注:该军为宁都起义红五军团下辖。1932年6月,红14军缩编为39师,归红13军建制。红5军团副总指挥赵博生兼任红13军军长,王如痴任政委。) 14、红十四军 江苏省的第一支工农武装,何坤为军长。 15、红十五军(3支) 历史上有3支红十五军:徐海蚌地区红十五军,军长陈资平。鄂东南红十五军,军长蔡申熙,政委陈厅(鄂东南红八军第四、五纵队合编而成。)。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军长黄中岳(后左权),政委左权(后朱瑞)。 16、红十六军 军长胡一鸣(后孔荷宠代),政委于兆龙。(鄂赣边独立师和红五军第一纵队与修水、平江、铜鼓等各县赤卫队合编而成)。 17、红十七军 军长张涛,政委方步舟(湘鄂赣军区红军独立第三师与赣北独立师、河北指挥部合编而成。) 18、红十八军 军长严图阁,政委徐洪(湘鄂赣军区红军独立第一、二师合编而成。) 19、红十九军(3支) 红十九军:历史上有3支红十九军:冀中红十九军,军长葛占农。冀东红十九军,军长不详。闽西红十九军,军长叶剑英(继任游端祥),政委杨尚昆。 20、红二十军(3支) 历史上有3支红二十军:闽西红二十军,军长胡少海(继任萧大鹏),政委邓子恢。红一军团红二十军即赣西南红二十军,军长曾炳春(刘铁超继任),政委刘士奇(后曾炳春)。冀南红二十军,军长张兆丰。 21、红二十一军 由闽西最初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四纵队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一纵队合编而成。军长胡少海,政委李任予。 22、红二十二军(2支) 历史上有2支二十二军:红一军团红二十二军,军长陈毅,政委邱达三。赣南新红二十二军,军长萧克(罗炳辉继任),政委梁锡祜(旷朱权继任)。 23、红二十三军 江西军区第五分区所属各县独立团在会昌合编而成。军长毕士悌(刘雄武代),政委李宗白。 24、红二十四军 1931年,山西省委领导驻平定地区西北军一部发动武装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军长郝光,政委谷雄一。 25、红二十五军 鄂豫皖后长征至陕北。军长旷继勋(继任吴焕先、徐海东、程子华),政委王平章(继任吴焕先)。 26、红二十六军 负责人(军长)刘志丹。政委杜衡(兼)。 27、红二十七军(2支) 历史上有2支红二十七军:鄂豫皖红二十七军,军长刘士奇,政委郭述申。陕北红二十七军(扩编后),军长贺晋年,政委李宗贵。 28、红二十八军(2支) 历史上有2支红二十八军:皖西红二十八军,军长为廖荣坤,政委王平章。陕北红二十八军,军长为刘志丹(后宋时轮),政委宋任穷。 29、红二十九军 历史上有2支红二十九军:川陕边红二十九军,军长陈浅伦,政委李艮。陕北红二十九军,军长萧劲光(继任李仲英、谢嵩),政委朱理治。 30、红三十军(2支) 历史上有2支红三十军: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红四方面军以原红十一师为基础,加上苍溪、长池独立团等部队扩编组成)。红一方面军第三十军,军长阎红彦,政委蔡树藩(陕北地方武装和晋西北游击队合编而成)。 31、红三十一军 军长王树声(继任孙玉清、余天云、王树声、萧克。),政委张广才(红四方面军在川陕地区以原七十三师为基础,连同任玮璋起义部队、独立团等扩编而成)。 32、红三十二军 历史上有2个红三十二军:东北地区红三十二军,军长李红光。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毛尔盖会议后由红九军团改称而成)。 33、红三十三军 军长王维舟,政委杨克明(红四方面军川陕苏区川东游击队改编而成)。 34、红三十四军 军长张广才(红四方面军升钟寺独立师和川陕军区独立二、三、五师及红三十军一个团合编而成)。 35、红三十五军 军长邓毅刚(邓伟),政委罗贵波(赣南赤卫总队、区赤卫大队、乡赤卫队、闽粤赣赤卫军合编而成。) 36、红三十六军 军长张甲洲,政委赵尚志(1932年11月中旬,黑龙江巴彦抗日游击队改编而成,没有军部)。 37、红三十七军 负责人杨靖宇【1932年11月,吉林省海(龙)、柳(河)工农义勇军在中共满洲省委代理军委书记杨靖宇的领导下,根据中共中央北方会议精神进行整编成立。没有军部】。 【编辑/杨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