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平凉大营救——记红军援西军在平凉的活动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静、会地区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率领红五军、九军、三十军约21800人西渡黄河,“以在河西建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向河西进军,以便获得国际援助,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1月8日,奉中共中革军委命令,红军西进部队改称西路军,由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等率领,在环境恶劣、孤军西进、粮食弹药十分匮乏的条件下,经过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马步芳、马步青10万敌军5个多月的艰苦战斗,相继攻占古浪、凉州、永昌、山丹、高台等地,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共毙敌25000余人,最终因孤立无援,粮食弹药消耗殆尽,遭受重大伤亡而失败。红军7000余名将士血洒疆场,近万人或被俘或失散流落于甘肃、青海等地,剩余不足4000人的部队,受马步青部骑兵部队数日轮番攻击,逼迫撤进祁连山,处境十分危急。

党中央紧急措施组建援西军

1937年2月中旬,中共中央得知西路军告急,即于27日由中革军委主席团发出《关于组织援西军问题给彭德怀、任弼时的指示》,决定由红四军、三十一军、二十八军、三十二军、骑兵一团组成援西军。刘伯承任司令员,张浩任政治委员,左权任参谋长(后李达接任)、刘晓任政治部主任(后宋任穷接任),即日开赴镇原待命。红四军、三十一军立即由陕西淳化、三原地区出发兼程西进,红二十八军、三十二军和骑兵一团由平凉开往镇原。

3月上旬,西路军已在河西战败,施援已失去良机,根据中革军委决定,红军援西军暂驻防镇原,一方面收容接待可能返回的西路军指战员,另一方面进行军政训练,就地开展地方抗日救亡活动,向当地群众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援西军司令部驻镇原县城,红四军驻屯字镇,红三十一军驻南三镇(平泉、中原、新城)。红二十八军、三十二军和骑兵一团由追击军改为援西军后,3月初由崇信、灵台、泾川等地分别移驻镇原开边、三岔、太平、马渠一带。

3月下旬,党中央利用国共合谈进行联合抗日的有利时机,一方面致电指示西路军余部要保存力量,团结一致,设法进入新疆,并致电共产国际通过与国民党新疆地方当局沟通,由国民党新疆边防督办盛世才调满载物资的40多辆汽车,跟随由共产国际帮助进入新疆的党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到甘(肃)新(疆)边界接应。另一方面,在4月上旬,由中革军委副主任周恩来通过致电国民党谈判代表顾祝同及马步芳、马步青的有关亲属,要求将被俘的几千名西路军将士全部送至平凉归队。同时,派回族党员吴鸿宾通过青海省国民党主席马麟向马步芳写信介绍,以合法身份到河西调查西路军人员被俘情况,并通过给甘肃省主席贺耀祖写信介绍张文彬(张纯卿)赴兰州设法交涉、营救关押在兰州的1300多名西路军将士。5月上旬,周恩来获悉部分西路军被俘人员已在送往西安途中,为防止被俘人员到达西安后无法脱身,便致电红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和政委任弼时,速派部队到必经之地平凉接应。

徐向前千里徒步经过平凉城

1937年3月14日,被国民党军队围困在河西山丹的西路军接到中革军委电示后,在石窝召开了西路军军政委员扩大会议,决定徐向前、陈昌浩离开部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报告,其余部队分成三个支队,由李卓然、李先念等组成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李卓然负责政治工作,李先念负责军事指挥,转入祁连山分散打游击,并逐步向新疆转移。

16日,徐向前、陈昌浩挥泪告别了幸存的3000多名战友,由陈明义带领警卫排护送启程东返。在快走出祁连山时,为了缩小目标,徐向前、陈昌浩命令警卫排就地坚持打游击,两人单独东进。到达大马营一带时,身患胃病的陈昌浩,留住到了一个行医的湖北乡党家中休息养病,后几经辗转,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才回到延安。归心似箭的徐向前与陈昌浩分手后,打扮成羊倌,孑然一身,沿着祁连山边的戈壁滩,昼夜兼程东行,到永昌至凉州地带,碰上了被打散的西路军特务营长曹光波,一路同行,经土门、景泰、坐羊皮筏子过黄河到达打拉池小镇,徐向前用金戒指换了身绵袍装扮成商人,曹光波换了身衣服装扮成伙计,改装后继续东返。

5月底,徐向前带曹光波经靖远、静宁、隆德等地翻过六盘山来到了平凉。这天,国民党正好调动部队沿西兰公路往西开,城里到处是军人,气氛十分紧张。徐向前带曹光波在城区一家书店买了张地图,找了个旅店住下,关起门来一边休息,一边察看地图,寻找回陕北的准确路线。第二天上午,徐向前带曹光波离开平凉城,一路向东走。此时,红军援西军政工人员正在西兰公路沿线化装秘密活动,向失散的西路军人员暗示寻找红军的路线、地点。徐向前和曹光波到达四十里铺一带后,顺便在路边的小摊上买了点吃的,边吃边和摆摊的农民搭讪,从中打听到北面山上住有红军,两人吃完饭后立即动身,涉过泾河上了北山,顺利回到了援西军总部。

援西军千方百计营救西路军

红军援西军在驻防期间,派出小股侦察部队和部分政工人员沿西兰公路活动,积极开展营救工作。特别是红三十一军,在平凉、泾川等西兰公路以北地区,派出小分队和工作人员进行秘密活动,收容接待西路军失散人员,并和驻防平凉的国民党军政人员交涉,积极营救西路军被俘人员。红三十一军军长萧克在驻南三镇期间,多次到平凉同新任的国民党平凉专员胡公冕和国民党驻平凉四十三师师长周祥初等交谈合作事宜,协商被国民党四十三师接管关押的被俘红军遣返问题。

1937年4月,国民党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电令驻防兰州的国民党孔令恂九十七师暂行接收被俘红军。九十七师在兰州拱星墩设立了临时“感化总队”,15日至30日,先后5次接收从河西押送来的西路军被俘人员1830多名,其中女红军100多名。被俘的西路军人员,除少数被遣解回原籍外,其余1300多名战士被编为士兵队,130多名排以上的干部被编为军官队,关押在一个集中营内进行“感化教育”。关押在“感化总队”的被俘红军,建立了以方强、卜盛光、徐太先为领导的党的秘密组织,分别与军官队的秦基伟、徐立清和士兵队的李明等取得了联系,积极组织领导被俘红军将士,在集中营内从要求改善生活开始,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斗争。

5月初,担任红一方面军三军团保卫局长的张文彬,奉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指示来到兰州后,一面与国民党甘肃省政府当局交涉,要求将被俘西路军人员送到平凉回边区;一面代表党中央到拱星墩“感化总队”看望慰问被俘的战友。张文彬走遍了集中营的每一个房间,和战友们一一握手,并代表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副主席向战友们问好,转达党中央的亲切关怀,给每个战友发了一块银元的慰问金。集中营的红军将士见到党中央派来的亲人,激动万分,强烈要求“感化总队”召开欢迎会。张文彬在欢迎会上向战友们讲解了“西安事变”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并告诉战友们,党中央正在和国民党方面交涉,设法使你们早日回到红军中来。但是,国民党政府要把你们送往南京,为了统一战线的团结,考虑政治影响,你们可以采取半路逃跑的方式回到延安。要求战友们保重身体,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团结一致,与国民党的迫害作斗争。

5月中旬,国民党南京政府命令甘肃省政府当局派部队,将关押在兰州“感化总队”的被俘红军押解南京。国民党驻兰州九十八师派了500多人的一个营,押送被俘红军军官队和士兵队的1300多人从兰州出发,经过9天的行程,到达平凉飞机场附近驻扎休息。负责押解的敌军营长根据九十八师师部的命令,把被俘红军人员全部移交给驻平凉的国民党周祥初四十三师,由四十三师负责押解到西安。敌军在接交过程中,对被俘红军士兵队只清点了人数,对军官队则一个个点名交人。周祥初受平凉专员胡公冕的暗示,放松了对被俘红军看管工作,并让接管押解的敌军营长将移交的剩余伙食费分发给每个被俘人员,还给每个被俘人员发了干粮。晚间,被俘红军住在飞机场旁边一个敌军营房附近。晚饭后,被俘红军内的地下党组织给每个房间传递来纸条,上面写着“卧床不起”四个字,红军将士看到纸条后,明白党组织的意图,就是在第二天出发前,尽量拖延时间,以打乱敌人预定的行程,寻找回边区的机会。

当晚,被俘红军士兵队的况玉纯,从房东口中秘密打听到了北面山那边驻有自己的队伍,就趁在房东家里一起烙饼子的机会,将消息悄悄告诉给了编在同队未暴露身份的红二六五团一营长。营长和未暴露身份的军政治部干部商议后,利用夜深人静、监视的敌军熟睡之机,组织在房东家里同住的八九名人员,巧妙躲过敌军设在飞机场的警戒哨,穿过飞机场边设置的几道河沟障碍,过泾河上了北山,在当地一位老大娘的热情接济和一位村民的帮助指引下,顺着山路翻过了一道山梁,遇到红三十一军的征粮人员,一同回到红三十一军政治部,与在这里逃出敌营的几十名西路军被俘人员一起回到了设在镇原县城的红军援西军总部。

第二天,住在平凉七里店的被俘红军将士,按照地下党组织的指示卧床不起,敌营长多次亲自来催,被俘红军将士才慢慢地穿衣起床,直到8点多才把队伍集合起来,敌师长周祥初作了“训话”,宣布由四十三师接防“感化总队”,派一个营押解去西安。出发前,为了拖延时间,军官队嚷着还没有吃早饭,后又嚷着要包饺子吃,敌人没有办法,就留下一个连看守军官队,另外二个连强行押着士兵队先走了。军官队利用包饺子的机会故意拖延时间,等吃完饺子时间已到中午12时许,才被押解慢慢上路,走出平凉城郊约有一里路程,走在前头的方强等带头行动起来,要大家借故大小便、要水喝为由,有意拖延时间,100多人的军官队伍拖了五六里路长,敌军不得不在每个军官队员身边派一个土兵押送。军官队乘这个机会,就对押解的士兵做宣传开导工作,以争取看押士兵的同情,使看押的士兵逐渐放松了防范,造成有利的脱险条件。

敌军押解被俘红军沿西兰公路东行,沿途两旁的树荫下,有卖茶水的小摊,也有开小铺子的摊点,军官队的人员带着身边看押的士兵,故意到路边摊子上喝茶水、到小铺子里买烟抽消磨时间。红军援西军接应人员,有的摆小摊招呼被俘红军喝茶歇脚,有的三三两两骑着自行车在公路沿线叫卖锅盔、香烟,有意接近被俘红军,给茶碗下或锅盔、香烟里加上纸条,指明四十里铺东北部是游击区,并以找钱为名给每个被俘人员送上银币,作为路途费用。

敌军营长带队押解红军士兵队到达四十里铺后,不见军官队到来,就命令士兵队原地休息等待。军官队走到四十里铺已是下午四五点钟了,吃完饭后天快黑了,敌军营长只好下令原地驻扎,地下党组织决定在四十里铺宿营的计划终于实现了。镇上没有营房,敌军只好将1000多名红军分散住在镇上的老百姓家中,并派出两个连的兵力分布在镇四周麦地边警戒,另一个连的两个排分布在街道两头,留一个排守卫营部。晚上9时许,天空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暴雨,敌军把布置在镇外周围警戒的部队都撤了回来避雨。被俘军官队的大多数人员和士兵队部分人员接到地下党组织的通知,乘此大雨滂沱的机会,都三三两两地溜出老百姓家,悄悄向公路北面泾河滩方向转移,然后上了北山,回到了红军援西军总部;有些得到当地群众避护和帮助,直到第二天晚间才回到了边区;还有少部分跑错方向的人员,隐名埋姓,流落到华亭安口煤矿、瓷厂、砚峡煤矿和韩家河山区、马峡苍沟关山林区一带。

由于当地群众的鼎力掩护和帮助,红军援西军的积极营救,大部分被俘西路军将士从平凉沿途回到了党和人民的怀抱,其中有西路军的重要将领方强、秦基伟、徐立清、卜盛光、徐太先、辛元林等。红军援西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张浩、政治部主任宋任穷等领导,专门到援西军招待所看望回到边区的西路军将士,并代表党中央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向西路军将士问好,热烈欢迎西路军将士归来。

红军援西军在驻防期间,为了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援助,红三十一军政工人员在平凉草峰、泾川党原等地广泛开展群众工作,帮助群众收麦子,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方针,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动员群众参与营救工作。红军在平凉草峰、泾川党原什户子等地秘密建立的中共党支部,为党在平凉、泾川等地组织的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红军援西军奉中央军委命令开赴陕西三原进行改编,分别参加八路军一二九师和一二〇师建制。

土地革命时期,党先后在5个驻平凉国民党军队中建立了组织,发展了24名党员,领导并组织开展了兵运、武装起义、抗日救亡及统一战线等活动,这些活动与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追击军、援西军在平凉的浴血奋战,激励着平凉人民的革命斗志,推动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平凉组织的快速发展和进一步掀起抗日救亡革命活动的高潮奠定了一定的组织保障和重要基础。

作者:王

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更好的素材,请联系我们——

电 话:0933—8712268

邮 箱:1042405393@qq.com

你点的每个好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