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县永隆乡胡浩春
毛泽东同志1931年春在充满革命豪情的壮丽诗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写道:“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充分表达了他对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取得第一次反围剿 胜利的高度赞扬的喜悦心情。人们不禁要问:是谁率领“天兵”,活捉了敌军军官张辉瓒,为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位功臣是时任红四军第十师师长王良 同志。为表彰、嘉奖这位作战功臣,毛泽东、朱德特将红军缴获张辉瓒的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奖给了王良。王良戴 着这块怀表,率领部队投入了红军反第二、第三次“围剿”, 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战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将领一一 红四军军长。
王良,重庆市綦江县永城镇人,1905年8月5日出生。1926年9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五期。1927年8月加入中国 共产党,同年9月参加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 义,并跟随毛泽东进军井冈山,为建立巩固第一个农村革 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在中国工农红 军的第二、第三次反“国剿”中,王良英勇善战,功勋卓著, 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指挥员,他牺牲时,年仅27岁,为 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年轻生命。
王良在红军队伍中,不断受到毛泽东革命军事思想的 教育和影响,经过无数次的战斗锻炼,逐渐成为为一位成 熟的英勇善战的杰出红军指战员。1927年9月红军到达永新 县,王良参加了三湾改编。1928年2月,王良奉命率部队攻 打永新城,歼敌一个营取得了进军井冈山会师以来的第一 次战斗胜利。4月,秋收起义部队与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王良即任十ー师三十ー团一营一连连长,并率队参加了攻打龙源口战斗。
1930年12月30日,王良率领红十师担任对龙岗西北之敌的攻击任务。王良灵活地指挥部队迁回插入敌人侧后, 断退路,完成了对敌人的全面包围。红十师与兄弟部队相配合,在岗战斗中,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全歼国民 党军18师师部和两个旅,俘敌9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9000多件,并活捉了敌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取得了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毛泽东,总司令朱德决定,把缴获张辉瓒的怀表、钢笔嘉奖给了王良。毛泽东同志还填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一词予以赞扬。
1932年6月13日,王良率军返回赣南根据地的途中经武平县大禾圩时,遭遇反动民团武装兰启观匪部的顽固阻击。他和政委罗瑞卿冒着危险,亲临前沿阵地观察,不幸被敌人罪恶的子弹击中头部、肩部,当即倒在血泊之中。牺牲前,他郑重地将毛泽东、朱德同志奖给他的怀表、钢笔一一转交给了罗瑞卿同志,并嘱咐罗瑞卿同志要将革命进行到最后胜利。1949年10月1日,在庄严的开国大典上,罗瑞卿同志凝重地将王良烈士的宝贵遗物转交给毛主席、党中央。
以后,记录着王良烈士显赫战功的怀表和钢笔,一直存放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王良同志牺牲以后,红四军全军干部、战士悲痛万分将他的遗体护送到闽西南交界处的会昌县,王良同志的牺牲,对党和红军是一 个重大的损失。聂荣臻同志在他的回忆中写道:“王良同志是个很好的同志,四川人,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一贯作战勇敢,待人热情诚实,对他的牺牲,我们大家都感到非常痛惜。”王良是“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初期著名的军事指挥员。”“他英勇善战,屡建功绩。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在群众中传为佳话綦江人民为了缅怀王良烈士,在棊江烈士陵园树立了王良烈士纪念碑,并将烈士的遗物顶军帽和一根军用皮带埋葬在那里。王良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王良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