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1959年9月的一天,河南省林县的县政府,突然来了几位不速之客,这几位中不仅有几个省里来的干部,更是有来自北京的干部。
这让整个县政府都非常的惊讶,自从建国以来,只有市里的领导下来视察过,省里的领导平日更是见不到,别说见到北京来的官员。
这群干部自称是奉毛主席的命令,来找一位叫顾贵山的红军团长。
经过一番寻找,很快便有了线索,下园村里有一个马夫,以前是帮团长喂马的,经过调查,原来这名马夫隐姓埋名,就是当年的团长。
那么曾经的红军团长,为什么到乡下做一名马夫呢?毛主席又为何要找他?
原来,当年顾贵山由于在之前连年的战争,累积的伤病时常复发,组织上为了他的身体,将他调离了前线的工作,决定让他好生的休养身体。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顾贵山在地方农业部、商业厅都工作过。
只是到了1951年的时候,他以自身身体不好为理由,放弃了无数人羡慕的稳定的工作,而是对组织提出了转业的需求。
面对这个曾经的老英雄的请求,组织经过慎重考虑后,同意了他的申请。
之后,顾贵山便默默无闻地前往了河南省的林县,当起了一个平凡的农民,并在当地结婚生子。
每天的生活很简单,就是拿着锄头种地、喂马、劈柴,这也代表着他从一个国家级的干部,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普通老百姓,而他则主动选择了这一条路。
虽说在乡下,日子过得并不容易,而且在生活中经济上,也是非常的紧巴,但是就是这样子的日子,却让他觉得无比的充实,并且苦中作乐,乐在其中。
而这一切都是顾贵山主动选择的,本来他是可以有着大好前途的。
作为一个红军时期的老团长,若是按照他的功绩或者资历,只要他不主动离开部队,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怎么说也都是一个将军的军衔。
而且就连顾贵山当年的下属,有的都已经成为了军区的首长,就可想而知如果他论资排辈的话,会是多么高的荣誉。
但是顾贵山就这么淡然地放弃了,并且还来到了一个极为偏僻的村子里,安家落户,自此隐居田野。
当年顾贵山突然来到这个偏僻的村庄时,村民们都是对他非常的好奇的,更是在听他说他当过红军时,村民们都对他非常的感兴趣。
在大家的潜意识里,当过红军的士兵,这么多年肯定是参加过很多次的战斗,如今为何没有继续回到部队里享福,为何要来这里当一个农民呢?这让大家非常的奇怪。
而对大家的疑惑,顾贵山只用一句话便轻飘飘地解释过去:“我当年在部队里,只是马夫,给部队首长牵马、喂马而已。”
而这个解释,显然让大家都信以为真,而相信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顾贵山来到村里后,经常给周围的村民免费治马,看马。
而且他的手段也是非常的不错,久而久之,大家认为,只有过去真正懂马,长期接触马匹的人才可以做得这么好。
这样子一来,他说他是马夫,那么大家便真的以为他是马夫,而且日子久了,村民们把他当成专业的兽医了,谁家的骡子、牛有问题,都会牵来让顾贵山给瞧瞧。
就这样,在长期和村民的接触中,他也彻底熟悉了林县的乡下生活,而原本老家是安徽六安的他,安徽那边的口音也被同化了,也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林县“本地”农民。
虽然顾贵山离开了部队,也从军队的人员系统中彻底消失,但是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本心,用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一个党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
顾贵山在村里面积极参加各种劳动,并且还几十年如一日般地坚持着,如果他以前的战友看到后,或许都会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因为眼前这个积极参加各种劳动,生龙活虎的村民,还是那个曾经在卸任书上,写下了“身体不好,积劳成疾”的老者吗?
而作为顾贵山本身来说,有觉悟不说,阅历也非常的丰富,以至于他在村里依旧受到十分的器重。
因为村民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所以村里给他挂了一个党支部副书记的头衔,让他平时处理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
1958年的时候,村里公社刚成立了食堂,而食堂最缺的就是炊事员,但是在那会的思想观念里,很多人认为炊事员就是“没出息”的工作,没有人愿意报名这个岗位。
而这个时候,就是顾贵山率先站了出来,第一个带头报名做了炊事员。
有了他的带头作用,这件事情顺利了许多,因为那时的顾贵山,已经在村里成了名人。
大家都知道这个副书记能力丰富,都比较信任他,而经过他的带头后,食堂的问题也终于得到了一个很不错的解决方式。
并且后来,他又被任命为了伙食委员会的主任,主管大家的饮食安全和菜品数量。
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部队中消失了一个老团长,但是在这个偏僻的乡下村庄里面,却多了一个基层的积极分子。
顾贵山在村里生活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没有一个村民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也没有人知道他的过往。
1910年,顾贵山出生在安徽六安县的一个普通农户中,从小就和父母一起务农,此外小的时候还读过几年的私塾,也算是有一些文化。
到了少年时期,革命的火焰在中华大地上燃烧着,而安徽省也组织了很多的革命根据地,在父母的支持下,他也参加了当地的革命活动,并且在1928年成功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加入共产党之后,深知自己是一名党员,积极地参加着各种的革命活动,而且总是冲在最前面,为群众出力为组织排忧解难。
于是表现优异的他,很快受到了群众百姓和党组织的欣赏和认可。到了1929年,顾贵山光荣地加入了红军队伍,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在当时的红四军,三十六团中,顾贵山参加了很多次的战斗,而在每一次战斗中,他都没有退缩过,多次立功,同时也先后担任了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务。
顾贵山虽然当上了连长,但是他依旧坚持和战友们一起完成任务,把战友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兄弟。
在一次的突围战斗中,有一名战士由于腿部受伤,行动极为不方便。
顾贵山见状,直接背起战士,带着他一路突围,最终顺利地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他是真的为每一个战士都做到,能不抛弃就不抛弃。
而到了长征时期,顾贵山也跟随着红二十五军,开始了两千多里的长途跋涉,以及多次的残酷战斗,最终来到了陕北和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到达陕北后,他们的队伍进行了整编,而顾贵山则被任命为红十五军团的团长。虽然对战士们非常的爱护,但是他对部队的军官也非常的严格。
在顾贵山看来,军官作为指挥部队的“领头羊”,必须加强学习新知识,训练新的战法只有这样子,才可以避免在战斗中,由于指挥官的无能,导致战士出现大幅度的伤亡。
而顾贵山这么做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他所率领的部队作战风格不仅勇猛,而且打法也十分的灵活,让敌人闻风丧胆,同时顾贵山在很多次的战斗中都立下了战功。
当时毛主席听说了顾贵山的事迹后,连连夸赞道:“此人真是一名虎将啊”。
转眼到了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地爆发,顾贵山则带领部队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自从顾贵山参加了红军以来,据统计,一共经历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战斗共400多次。
而作为指挥官的他,经常亲临战斗前线,在冲锋的时候也多次身先士卒,得到了士兵们的信任,因此也多次负伤。
而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次,在和日军交火中,他在前线阵地正在观察情况时,却被敌人以密集式炮火覆盖轰炸,辛亏他及时的躲进了战壕里。
但是炮弹的威力,依旧导致他的腰部严重受伤。经过后方医院第一时间的抢救,他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由于医疗水平有限,有一些弹片并没能取出来,于是这些弹片便也一直留在了顾贵山的体内。
在1937年著名的平型关战役中,虽然我军后来大获全胜,但是面对的毕竟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日军,这其中的凶险也是可想而知的。
在战斗中,顾贵山的双眼,被日军的毒气弹所伤害,导致出现了短暂的失明,他立刻强忍着疼痛解决了眼前的敌人之后,撤下战场。
还好有身边的战友发现了他,立刻把他送到了治疗处,由于救治及时,他的双眼逐渐地恢复了视力。
第二年出院以后,首长考虑到顾贵山的身体已经有了多处的受伤,尤其是身体里还有弹片未取出。为了他的安全考虑,不让他前往一线部队,调他到后方的115师担任卫生院的院长。
此后的多年,顾贵山便在军队医疗系统中任职,同时他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基础包扎知识,后来在医院期间,更是学到了给战马治病、看病的本事。
1947年,解放战争中期,组织任命顾贵山担任太行新一旅合作社的总经理,在位期间,他努力学习相应的经济知识,为政府的经济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旧病复发,组织调他到地方工作,因为在那里没有太忙的工作强度,方便他养伤休整,但是很快,顾贵山便主动请辞,归隐田园了。
到了1959年时,此时已经距离新中国成立整整十周年了,为了庆祝这意义深长的十周年,中央决定挑选一批红军优秀战士,到北京参加庆典,进京观礼。
毛主席十分看重这次庆典,他特意嘱咐,一定要尽可能地找当年参加过长征的战士们来参加,因为只有主席知道,经历过长征的战士们,当年是多么的不容易。
就在大家赶制名单时,毛主席说:“要找到当年一个叫做顾贵山的团长,我对他印象很是深刻。”
原来,当年毛主席在长征的时候,见到过顾贵山,这个打仗勇猛地团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到毛主席的任务之后,有关人员开始分批寻找当年的老英雄们,只是大部分老战士,都可以对得上号,但是顾贵山却怎么也在记录中找不到。
因为当年的顾贵山在建国后就归隐了,即使是中央军委,都没有来得及将他登记在册。
工作人员经过翻看长征时期的记录,看到了后来顾贵山被调到了农业部进行工作。于是立刻致电农业部,但是农业部的人经过一番查询后,发现顾贵山早已经主动辞职去了河南。
就这样子,一波三折,工作人员又找到河南省委,而商业厅的同志终于给了他们想要的答案:“顾贵山因为身体不好,主动请调去了林县。”
虽然还没见到他本人,但是终究是缩小了寻找范围,这让工作人员欣喜不已。
只是林县也并非是一个小地方,有着将近几十万口人,而想在这里找一个人,不说是大海捞针可也差不多了。
于是找到了林县县政府,县政府便发动群众一起寻找,不久就有群众汇报,在下园村有一个人,自称是以前是给红军首长喂马,但是这个人的身份只是一个马夫。
工作人员听说后,哪怕有一丝丝的希望也要去看一下,就这样子,一行人开车终于来到了顾贵山的家中。
此时顾贵山正在整理草料,由于在村中多年的劳作,加上他也已经逐渐上了年纪,此时他就像是一个平常的农村老汉,和当年英勇的红军团长压根扯不上关系。
工作人员上前问道:“老同志,您是不是当年的红军团长?”
顾贵山心中诧异,怎么会有人知道自己的身份,但是他不明白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加上他已习惯农村的生活,便说道:“我确实当过红军,但是我只是一个马夫,并不是你说的团长。”
直到工作人员再次说道:“您不要谦虚,您一定要实话实说啊,毛主席非常的想念您,让我们一定要找到当年的红十五军团团长顾贵山。”
听到“毛主席”时,顾贵山情绪立刻激动了起来,“毛主席还记着我吗?他的身体可还好?”而这一连串的回答,也已经变相地承认了他的身份。
就这样子,一行人终于说通了顾贵山,将他接到北京,参加了十周年的建国庆典活动,顾贵山穿着专门为他定做的将军大衣,也终于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
后来,每当顾贵山向人说起这件事时,他的眼中就充斥着自信的光芒,这件事也是他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件事之一。
顾贵山和毛主席谈到了很多,从当年的长征谈到了今天的新中国,毛主席询问他为何当初要辞职归隐,他面对主席坦诚地说出了原因。
“我是个老人,而且很多过去的知识和能力,已经不适应今天的新时代了,加上身体经常出现病痛,不如把机会让给我们国家,更加优秀更有能力的年轻人。”
毛主席对顾贵山的气魄大加赞赏,之后又询问顾贵山在生活中,是否有什么困难的时候。
顾贵山说道:“多亏您的领导,现在家家户户分到了田地,在村里有地可以种,有粮食可以吃,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日子过得非常的好。”
参加完庆典之后,顾贵山便继续回到了河南林县,过着平凡的生活,中央曾经给他送去了任命书,让他担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但是顾贵山依旧拒绝了。
到了1986年,这位曾经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老人,与世长辞,在临终前,他要求子女不许为自己立碑,也不许子女向组织上提任何要求。
虽然顾贵山没有留下一块墓碑,也没有留下一页的自传,但是他的精神也永远地存在人民的心中,是平凡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
也正是因为在革命队伍中,有许许多多向他一样的共产主义战士,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繁荣昌盛。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