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减员真貌

用事实说话 这是我们的责任

按:徐夫子惠我一文,觉得有道理,分享之。说谎历来容易,说出真相就难了。

2022年11月27日是湘江战役开始88周年纪念。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央红军减员经考证后的真貌。

通行的说法是经过湘江战役,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86,000人减员至30,000人。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谈到,中央红军突破第一道封锁线时减员3,700人,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时减员9,800人,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时减员8,700人。因此参加湘江战役的中央红军实际是64,000余人(石仲泉. 长征行.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6。)孔氏不算造假,他说的是“减员”,逃亡也算减员。

开始你为了夺取战争胜利的需要,而隐瞒事实或者说些谎话,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在一般学术规范和一般社会习俗上,你过了20年就应该让人家说了。不让人说,你就会像谚语所说的那样:“讲一句谎话就得再用一千句谎话来圆。”圆到最后你都没法立足于社会。

出发时8万多人,过了湘江仅剩3万多,据我考证,其中死战啊、生擒啊不到2万人,其他都是伤遣和逃亡。李德的那个苏区日记里讲,中央红军的逃亡率最高可达30%。长征这次是远走嘛,士兵有家乡观念,那么这个逃亡率就应比较大。不承认逃亡率比较大,也说不过去。有人瞎说当时“江水一片红,江底铺满尸”,捏造当地有个民谣“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白崇禧战后统计出来——他要报成绩的呀——红军尸体大概是7,500,水陆两处尸体;在战场上俘获的红军大概也是7,500,一共1.5万。那我们就算它3,000人(另外4,500人死在陆地)流淌全部鲜血入江,每人5,000毫升,3,000人的鲜血,体积充其量只有15立方米,重量为(1.06×15=)15.9吨,而红军主力强渡的四个渡口之一灌阳渡口,多年平均流量为58.9立方米/秒!15立方米鲜血几秒之内就会被58.9立方米/秒的江水稀释冲走!其他三处渡口就不谈了。你怎么能搞得“三年不喝湘江水”呢?这个没有可能,算进伤员的鲜血也不致有那么多。那么江底的尸体它过两三天是会浮上来的,白崇禧应该是在江水转弯,浮尸聚集之处——主要的叫做岳湾塘——点的河尸数字。白崇禧最后还用汽车把那些坐在山坡上饿得不能动的的逃亡红军,运回江西、福建去啦。

当时肯定有些被俘红军先被留下来充当仵作,收敛那些尸体,包括白军的尸体。现在官修党史说是当地的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去把红军的尸体给掩埋了。其实是给钱的,那儿又不是苏区,百姓不可能见义勇为。谁的尸体都要掩埋,不然这个当地就像现在一样有瘟疫了嘛,对不对。应是慈善机构和当地政府合作做这事儿的。没有什么“冒着生命危险”。潘达微当年也没有“冒着生命危险”为黄花岗72烈士收尸,而且实际收尸是由一个积善堂做的,潘氏起的作用仅是联系、呼吁而已,既没出钱,也没现场出力。那些都是好事者的添油加醋。同盟会也造假。

笔者于己所撰《红军湘江减员分类统计》一文之中,经过引述、统计以及归纳、推理,得出:湘江战役之前,中央红军死战、生擒、伤遗之数仅为2,500——这是苏联驻华最高军事顾问施特恩将军根据中共战报给出的数字,逃亡数应为86,789×25%=21,697人。抵达湘江之时仍有86,789-2,500-21,697=62,592人。过了湘江之后中央红军仍有62,592-30,500(传统说法湘江一役减员数字)=32092人。白崇禧战后给出红军水陆死战点尸数字8,000,生擒数字7,000,由此得出湘江战役红军逃亡数字30,500-15,000=15,500。也就是说,先后逃亡21,697+ 15,500 =37,197人,战斗减员17,500人,剩余32,092人。进入西南以后,对手力量不强,缴获比较容易,需要配枪空手人数大幅下降,从此难言缺枪,尽管扩红也有进展,新兵过后还是流失为多。37,197÷86,789×100%=43%──此乃中央红军长征甫离湘江之前的逃亡率,小一半了。

比起苏联红军卫国战争头一年半的逃亡数,每天平均6,000,中央红军的逃亡数是小巫见大巫,不过若论比例,则至少不相上下。可见一到“黑云压城”时候,一般成员一定会是丧失四个自信。如果彻底战败,为首得问绳绞、枪毙,则是古往今来惯例。

不过长征绝对不是逃窜,这是国民党造假。台湾著名学者蒋永敬于其《鲍罗廷与武汉政权》说的事实,乃是:苏联战略部署:割据华南只是权宜之计,割据西北才是长远之计。李德到后不出一年,中央红军就按原定部署由华南往西北去了。算是打仗换地方而已。至于说毛氏看了报纸才决定到陕北,也是造假或者误解。陕北红军派了个贾拓夫来瑞金领路,咋会开始没有目标?毛看报纸大为欣喜应是确定了陕北红军还存在,还活跃。至于到达陕北只剩8千人,这个并不凄惶,它有的是苏援饷金,每人每月发个2-3银圆,就会有无数人前来当兵吃粮。

国民党军趁着追剿红军,深入军阀割据老窝西南,为其开辟抗战川云贵根据地打下基础。说是这样说,但是,国共能够苟延残喘于陕甘宁川贵云,主要得力于苏日于其各自势力范围之间留下缓冲地带。日军没打潼关。日军要是违约,苏联可能报复袭满;中共若是大打出手,日本可能报复侵苏,从而导致后者两面作战(日本视中共为苏军附庸)。咱们不能自视太高,这也是抗战神剧。还有自视太高别例:“英军在港抵抗日军入侵,为东纵开进香港创造了条件。”这是从何说起哟?后来偷渡香港,不是可达20-30万人吗!东纵开进之后,跟日军决战过吗?排以上作战打过吗?只剩救出文化人可以炫耀一下,枪都没放一响。如今后人还抨击《月是故乡明》、《惊天大营救》严重歪曲了东纵历史!

延伸阅读:

潘达微为什么要说谎——《从黄花岗到红花岗:广州先烈路钩沉》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