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红军的故事~​分水岭阻击战

关注乡土大小事

是你、我休闲的好伙伴,

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视频号

探花村

分水岭阻击战

分水岭紧依阳明山麓是双牌县与永州市零陵区的分界岭。它又称马鞍山,山高约800米,两边山顶为尖型,山谷为“v”字形。“v”字形两边怪石嶙峋,悬崖峭壁。岭的南边是狭长的山漕,道路狭窄曲折;岭的北边是茫茫山峦,道路崎岖而陡峭。这里自古以来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战略地位十分显要。

1934年7月,中央红军反“围剿”陷入困境。为了调动和牵制敌人,减轻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压力,党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六军团先行突围西征,为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治委员王震、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率红六军团9700余人,于1934年8月23日下午与先头部队在铲子坪会合后,旋即兵分两路向零陵以北蔡家埠前进,准备强渡湘江。红六军团主力到达湘江东岸蔡家埠以后,发现敌情已发生重大变化:湘江西岸敌军布防严密,易守难攻,加之湘水陡涨,涉渡十分艰难;北有刘建绪的九个团及大批保安部队,西有桂军由道州、全州奔零陵而来;南有王东原的15师一路紧追,形成合围态势,军情十分危急!24日凌晨,军团首长经请示朱德同意,周密考虑决定:部队向敌人防守较为松懈的阳明山地区前进。

23日傍晚尾追红军的国民党军王东元15师赶到茶林,并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往全约冲方向侦探红军行踪。

红军曾经过村庄

8月24日下午,红六军团主力分两路抵达福田庙门口,就地宿营。作为后卫的红49团立即调整行进方向,后卫做前卫,立即返回来时经过的马鞍岭至分水岭两侧构筑工事,占领阵地。第三营第七连作为尖刀连冲上分水岭上的“v”字形两侧,挖战壕修掩体,迎接来犯之敌。

王东原虽然没有料到红军会迅速折返分水岭阻击他们,但见分水岭山高坡陡,树林密密匝匝,疑有红军埋伏,便开炮侦探,“轰”“轰”几声炮响,山上鸦雀无声。敌军见没有什么动静,放了几枚迫击炮后,就用机枪扫射。敌军越打越起劲,越打越靠近山前。待敌人运动到能用手榴弹投掷到的范围内时,红军战士随即甩出手榴弹,把敌人打得滚的滚爬的爬,一片鬼哭狼嚎。敌人发现中了红军埋伏,恨得咬牙切齿,凭着优良的装备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红军居高临下,敌军哪是红军的对手,一次次的冲锋都被打退。经过近1个小时激战,分水岭阻击战以敌军死伤54、红军只有张铚秀排长一人受伤的代价取得胜利。后卫连在完成掩护任务后,张铚秀排打扫完战场撤出阵地,前往福田庙门口方向进发与大部队汇合。

张铚秀:(1915年7月-2009年8月14日),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1928年参加虹桥村农民暴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昆明军区司令员、云南省委书记。

(廖孟安根据1973/1983采写材料及《红军长征在永州史料录》和张铚秀《红六军团西征断忆》整理)

温馨提示

手机横着全屏观看,视觉更佳

为减少骚扰,已不支持向未关注用户发消息,但你关注后可以发消息回复能力不变。已关注用户可从文章内快捷发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