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江西一大地主,买枪支持儿子参加红军,21年后儿子率军解放全省

上个世纪20年代,“打土豪、分田地”的声音开始出现。

对革命,毛泽东曾经说:

“革命从来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革命是暴动的,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力的行动。”

所以,早期的农民运动,就已经把矛头指向了地主阶级。

但在江西赣县,却有一个地主不在“打土豪”的土豪里头——这个地主,叫赖家芳。

说是地主,但却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赖家芳生财有道,一笔一笔攒下来的财富。

而他之所以没遭到打压,还因为他有一个儿子,叫赖传珠。

在赖传珠的宣传下,赖家芳买枪支持儿子参加红军。

可惜的是,这种行为却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忍镇压——最终赖家惨遭灭门。

一直到21年后,赖传珠带领解放军解放了江西全省。

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一个地主选择支持农民运动?而赖传珠在之后又经历了什么?

地主的儿子、成为革命战士

1910年4月3日,江西赣县赖家夫人生下了一个儿子,赖家芳非常开心地为儿子取名赖传珠。

赖家芳并不是纯粹地主出身,他自己原本也是农民的儿子。

只不过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他依靠自己的本事,一点一点积累财富,最终成为当地的一户地主。

而他的儿子,也不再是农民的儿子,而是地主的儿子。

虽然如此,但赖家芳却没有那时候其他地主的那种陋习,对农民也比较友善。

尤其对儿子的教育,赖家芳非常重视。

在赖传珠6岁的时候,赖家芳就将他送到了私塾学习。

这一学就是11年的时间。

而赖传珠也在父亲和传统私塾的教育下,十分关注家国之事。

在闲暇的时候,赖传珠会跟着自己的父亲外出见见世面,他总会看到外面世界的混乱不堪,看到人民群众正饱受折磨。

所以,很小的时候他就暗暗决定,将来一定要为社会的稳定尽一份力。

当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国政府在“三民主义”的带领下,与我党实行合作,进行北伐。

赖传珠得知后,对孙中山先生非常钦佩,在从学期间也一直以加入国民革命军为目标。

结束11年私塾生涯后,他进入赣南中学读书。

在这里,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系统学习革命教育的内容——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革命思想。

他开始参与学生组织的进步活动,并逐步扩大到社会层面。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赖传珠满怀激情地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队伍中。

在他眼中,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是革命的主力军,而只要是革命,他都是支持的。

但很快,他就发现,随着孙中山先生的离世,国民党已经不再是那个为国为民的党派。

尤其是在1927年,蒋介石反动派残忍杀害工人领袖陈赞贤——这也让赖传珠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对革命的背叛。

在那个白色恐怖笼罩下的社会,年轻的赖传珠并没有被吓到,反而参加了陈赞贤的追悼会。

追悼会结束后,赖传珠开始频频与我党人员接触,并萌生了加入我党的想法。

1927年4月,赖传珠义无反顾地加入我党,成为我党坚定不移的“好同志”——他也从一个地主家的儿子,成为一个革命斗士。

但也因为他的这一举动,他在国民党中遭到敌视,最后演变为通缉——无奈之下他只得返乡回到赖家。

大地主支持、惨遭“灭门”

回到家乡后,赖传珠并没有就此停下革命的脚步。

他接受组织的委托,在当地从事农民运动与农民起义。

赣南著名的大埠暴动,就是在他的策划下进行的。

赖家芳见自己儿子的革命队伍,从原先“正统”的国民党转变为共产党,还颇有些担心。

见到自己父亲的担心,赖传珠于是跟赖家芳系统讲述了我党的主张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赖传珠知道,自己的父亲不是一个迂腐、守旧的人。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儿子的宣传下,赖家芳非常看好我党的主张。

这是因为他自身就是农民出身,他经历过农民的不易,也知道家乡农民正面临的种种困境。

但他只是一个人,很难做出什么大的改变。

如今自己的儿子在为这项革命事业奔波,赖家芳自然是支持。

于是,当赖传珠需要资金购买枪支弹药,为之后的暴动做准备时,赖家芳二话不说就将家中的资产拿了出来。

有了枪支,还需要有人员。

而那时候人员来源最多的,自然是农民。

赖传珠就与父亲赖家芳商议,打开家里的仓库,把仓库里的粮食拿出来喂饱农民。

在这样的举措下,赖家很快就聚集了一批有武装的农民。

之后,赖传珠带着四十多名骨干队员,和附近联系来的2千多名农民,他们拿着大刀长矛,还有赖家芳为他们购买的土枪土炮,将附近的豪强地主斗了个遍——这也为我党早期在赣县的革命获得了一定的基础。

党中央得知这个情况后,对赖传珠加以褒奖。

而赖传珠也以为革命的火种会这样逐渐散播,最终在整个中华大地燃烧。

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变化会来得这么突然。

在将附近的地主打倒后,他就奉命前往于都参与暴动。

附近的国民党军得知这里发生暴动后,开始集结重兵准备镇压革命。

虽然赖传珠带领的队伍多达几千人,但其中真正有战斗力的很少,许多农民甚至连武器都是锄头一类的农具。

这在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正规军面前,根本就不够看,所以于都的作战并没有得利。

而赖传珠离开家乡去了于都,这也让国民党军队来到赣县后,找不到农民起义部队。

残忍的国民党部队,找不到起义部队,就将屠刀挥向了起义军的家人们。

赖传珠家乡有数百人惨遭逮捕杀害,特别是赖传珠的家人,更是被悉数屠戮。

赖家芳知道革命可能会有这一天,但他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来得这么凶猛。

在将儿子送走不久,国民党军就来到了赖村。

赖家芳被他们抓到了监狱中,一同被抓的,还有赖传珠的母亲和几个伯父。

国民党军对赖家芳威逼利诱,想让赖家芳去劝降赖传珠。

但赖家芳宁死不屈,始终没有屈服。

国民党军见事不可为,将赖家芳残忍杀害,整个赖家数十口人都惨遭杀害——几十年积攒的家产也被国民党掠夺。

在于都的赖传珠,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不已——甚至怀疑是自己带给家里人灾祸。

当时起义部队遭到残忍镇压,损失惨重。

赖传珠接受建议,带着队伍打算去找毛泽东同志。

参加红军、成为新四军大管家

1928年3月,赖传珠的部队辗转湘赣边界,终于在湖南桂东找到了当时的伟人。

毛泽东见到他很是高兴,还说:

“我早就听说了你在大埠暴动中的事迹。”

赖传珠却脸色低沉,他向毛泽东汇报了大埠暴动的经过,并讲到了自己家乡遭遇的事情。

最后,他红着眼眶告诉毛泽东:

“我要参加工农革命!”

毛泽东听完他的话,点了点头之后,开口说:

“你来井冈山就对了,革命的火种是不会被消灭的!所有的困难都是需要我们去面对的,我们一定要探索!”

毛泽东的话虽然朴实无华,但却让多日来沉浸在被“灭门”的悲伤中的赖传珠振作起来。

从那之后,他不再是地主的儿子,而是毛泽东和我党坚定的追随者。

赖传珠发动过起义运动,指挥能力非常出色。

毛泽东在井冈山一带打地主时,赖传珠总能做出正确的指挥,屡立战功。

毛泽东对他的能力非常信服,让他当了红一师特务连党代表,负责毛泽东和其他党中央的安全任务。

这项任务关系到党中央领导人们的安全——从这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对赖传珠的信任。

在反“围剿”时期,赖传珠跟随毛泽东进行大转移。

在争渡黄泥河时,他更是不要命般地战斗在前线。

当时,敌军的部队已经快来到红军的面前,领导这支部队的是国民党著名将领薛岳。

赖传珠得知后,带领部队前往阻击薛岳部队,为之后赶来的部队打开一个豁口。

在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面前,赖传珠部被逼到了绝境,他下令所有士兵准备上刺刀,与敌人拼杀。

他自己也是红了眼,一直在前线指挥作战。

战场上极其危险,在不经意间,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胸膛,他也应声倒下。

身旁的警卫员看到后,急忙将他送到了后方。

子弹距离心脏非常近,手术后赖传珠昏迷了四天四夜,警卫一度以为自己的首长就要没了。

当时部队没有抗感染和消炎的药,只能在伤口上涂抹凡士林,再用布条缠上。

虽然赖传珠从鬼门关挺了过来,但失血过多带来的不适,还有那剧烈的疼痛,却需要他自己扛住。

部队转移在即,为了不耽误部队,赖传珠始终强忍着这种疼痛,这一忍就是三个月。

毛泽东得知后,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抗战爆发后,赖传珠担任新四军参谋处长,后来升为新四军参谋长。

此后多年,虽然新四军几经变迁,但因为赖传珠一直担任参谋长,新四军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动。

这也让赖传珠被人称为“新四军的大管家”——有他在,新四军就不会乱。

率军解放全省、赖传珠的大义

抗战胜利后,赖传珠被调往东北战场,与林罗刘三人共事。

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的各大战役,他都参与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渡江之后,他的部队来到了江西。

看着自己的故乡,赖传珠一时间百感交集。

参加革命时,他尚有一个完整、幸福的家,但在革命开始后,他就成了孤家寡人。

每每想到自己父亲对自己的教育,赖传珠总会非常感慨。

时隔21年,如今家乡就在眼前,赖传珠终于可以跟自己的父亲说一句:“我回来了。”

在他的指挥下,部队进入江西,解放了江西全省。

之后,他又被任命剑指尚未解放的海南岛。

当时,海南岛的守将就是曾经的老对手——薛岳。

为了抵挡解放军的步伐,薛岳在海南岛实行“环岛防御”。

在国民党火炮飞机的掩护下,海南岛一副“固若金汤”的场面。

赖传珠得知后,并没有就此胆怯,而是指挥部队,以“偷渡和强渡”的作战形势准备登岛。

海南岛在他的指挥下也顺利完成解放。

1955年,赖传珠被选为授衔评议小组的成员。

他是正兵团级,按照标准来说应该授予上将军衔,而且部队中对于他的军衔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但赖传珠却提出了降军衔的想法,只是为了向全军做出表态,方便之后工作的进行。

他的决定遭到了罗荣桓元帅的拒绝,他又找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是知道赖传珠的经历的,也知道赖传珠的心中对于这些虚名的淡漠。

但毛主席知道,这是赖传珠应得的,是对他功劳的肯定。

于是就拒绝了赖传珠的提议。

赖传珠还想说什么,毛主席就说:

“如果你降为中将,那原本应该授予中将的人要怎么办?”

听了毛泽东的话,赖传珠不再强求。

1955年授衔仪式上,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赖传珠戎马一生,在和平年代始终不忘为国奉献。

他告诉自己的儿子:“人要有信仰;人也要有精神。”

1965年12月24日,赖传珠在沈阳病逝。

在病逝前,他还坚持在会议上做了长达6小时的发言。

得知他病逝后,刘少奇说:“多么好的一个参谋长啊!”

周总理、邓小平、徐向前、叶剑英等人在他的骨灰回到北京时,亲自前往接机。

党对赖传珠的追悼会非常重视,在规格上甚至可以用国葬来形容,由此也足见赖传珠对我国革命事业的贡献之大!

谨以此文致敬开国上将赖传珠!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阅读、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投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