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以博古为首的临时党中央过高地估量了红军的力量和九一八事变后全国革命的形势,加紧在中央苏区推行“左”倾冒险主义政策,于1932年1月9日作出《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重新提出了红军夺取中心城市的主张。10日,中革军委发布《关于攻取赣州的军事训令》,红一方面军、地方红军,分别组成主作战军和支作战军。彭德怀为主作战军总指挥,陈毅为支作战军总指挥。主作战军攻城部队由红七军、红三军团的红一师、红二师组成;支作战军由江西军区各独立师和地方武装组成,负责阻击吉安方面敌军;地方工作部队由红一军团红四军各师组成并负责压迫广东方面敌军。在临时中央电促下,红军攻城部队于2月4日到达赣州城郊;担任地方工作部队的红四军各师到达信丰、南康等地;红五军团也于2月16日移至贡江东岸的梅林、储潭一线。至此,完成了合围赣州城的任务。红七军主攻东门,红二师主攻南门,红一师主攻西门。
担任赣州城防卫的是国民党军第十二师三十四旅,旅长马崑,下辖六十七、六十八2个团和1个独立连。兵力约3000余人。赣南各县逃亡在赣州城的地主武装有人枪5000左右。再加上警察队、商民自卫团等武装,共有兵力近万人,有相当的守备力量。赣城危急时,可得南面粤军、北面宁军的增援。蒋介石第三次“围剿”苏区失败后,赣城守敌旅长马崑就按南昌行营关于“准备三个月粮草,屯积枪支弹药,加固城防工事,做好死守准备”的命令,进行了相应的准备。
红军攻城部队按照中革军委的布置,经过紧张的政治动员、阵地练兵、发动群众、挖掘坑道等,各项准备就绪后,从2月13日开始至3月4日,先后发动了一次爬城进攻和两次爆城进攻。第一次攻城是2月13日晚,选择西南城角,在机枪火力掩护下,架设云梯,进行攻城。第二次攻城是2月23日,在西、南、东三城门全面发动爆城进攻。上午9时,主攻西门的红一师炸开了西津门月城右角城墙。11时,主攻南门的红二师在炸开南门外城一角后,冲进了月城。与此同时,主攻东门的红七军也炸塌了东门之月城,攻上了城楼。第三次攻城是3月4日拂晓,在中革军委总部直接指挥下,红七军用3个大炸药包炸开了东门外城城门,炸塌左右两侧城墙20余丈,为攻城部队创造了条件。但是,这几次攻城都因敌军据高坚城墙猛烈阻击和其他种种原因,红军战士浴血奋战而未能成功。3月7日,红军攻城部队奉命撤退。
1932年春,红军攻打赣州城历时33天,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未能取胜。但红军战士为了赣州人民的解放而英勇顽强、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永垂千古!
来源:中共赣州市章贡区委党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