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历史背景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侵华日军在当时的中国南京犯下的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
在中国,“国家公祭日”古已有之,在古代称为“国祀”。人们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乃至将其定格、固化为一个“公祭日”,反映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成熟与强大。
同学们在这特别的一天,向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向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默哀。
以“诵”铭记历史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仅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同时更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同学们深情吟诵,表达愤怒,用稚嫩的声音回顾了那段撕心裂肺的沉痛历史,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爱国志士们用生命换来的,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以“书”铭记历史
回顾这段历史,是为了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鞭笞。而今的纪念是为了不忘,痛定思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警告自己: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一江遗恨同胞血,万古深仇父老心”,为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同学们在书法作品中流露勿忘国殇的爱国意识和捍卫和平,奋勇争先,砥砺向前的爱国情怀。
以“画”铭记历史
铭记历史,就是树起了一面镜子,无论是对企图颠覆历史的人,还是渴望和平的人,都需要这个镜子随时折射提示。用画笔书写意气风发,未来更要用自己的本领保卫祖国,保卫家乡。祭奠南京大屠杀,不是囿于历史的伤痛中而不自拔,是痛定思痛,反省自己,知耻而后勇,发愤图强!同学们更懂得:少年强则国强,蓦然回首,勿忘国耻;放眼未来,强我中华。
跨越时空的对话
2015年10月9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孩子们站在时空的另一端与英雄深情对话,一字一句都饱含深情,道出了对祖国的赤心。不但了解并铭记了这段历史,更接受了一次心灵洗礼,警醒历史的真相,国耻不可忘,激发了爱国热情,坚定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2014年习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走出了硝烟的战场,迈入了歌舞升平的和平时代。在我们放声高歌的同时,也应该在心中长鸣警钟。北山小学的学子们将背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努力学习,强国有“我”,请祖国放心!吾辈当以史为鉴,守护盛世中华!
完
中国梦 北山梦 我的梦
扫码
关注
我们
策划丨北山红军小学大队部
执行 |尹春菲
制作丨辛雪宸
一审 | 李娜娜 杨华杰
二审 | 韩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