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张红军,男,汉族,1976年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二公司副总经理兼中铁二十三局集团G5京昆高速公路绵阳至成都段扩容TJ10标项目经理部三分部项目经理。
工作格言
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张红军(左一)讲解项目先进工法
22年,他从基层开始一步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项目经理;22年,他经历了从单一的桥涵专业到多专业综合性技术管理的学习、历练、成长;22年,他从工程普通一兵到荣获省部级优质工程、样板工程奖项的项目带头人。他就是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二公司副总经理兼G5京昆高速公路绵阳至成都段扩容TJ10标项目经理部三分部项目经理张红军。
2000年,刚刚走上交通建设工地的张红军,心里满是新奇。可一个多月后,他就被高强度、高难度的施工工作累趴下了。他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
“交通工程建设,向上写是‘土’,向下写是‘干’,可这干的都是造福百姓的积德事。”老工友一番话,让他那颗摇摆不定的心定了下来。从此,他在工程一线一呆就是二十二年。寒来暑往、季节更替,白天他去施工现场,晚上就在灯下计算工程量、写施工日志,踏踏实实地开始了他在学中干、干中学的奋斗历程。
近年来,交通工程发展日新月异,施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更新。为了掌握最新技艺、破解建设中的难题,他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我只是想多学一点,应对难题更从容一点。”不善于表达的张红军憨笑着说道。
2020年6月,成绵苍巴项目的“工程战斗”打响了!作为项目经理,张红军开启了“快进”模式。白天他用双脚丈量现场,晚上他挑灯夜战研究方案,那单薄的身体里仿佛有着使不完的劲头和耗不光的精力。
全线征拆最大的一块“硬骨头”就是永明枢纽互通,该区域因历史原因,存在政策讲解难、价格确定难、搬迁拆除难等多项难点。张红军带着党员干部深入民居、企业,苦口婆心的讲解,不厌其烦的核算,耐心做好每一位拆迁户的思想工作。
跨绵遂高速施工现场
永明复合枢纽互通作为成绵高速扩容工程上的重要立交节点之一,原设计9跨绵盐路,并有4处与成渝环线相接、2处与省道绵盐路相接,施工难度前所未有。党支部召开了专题会议,由张红军牵头成立“党员先锋岗”攻关小组,确定任务分工,形成攻坚克难战斗堡垒。在此过程中,张红军的妻子患病手术,急需照顾陪伴,可作为项目经理和攻关小组的牵头人,为了保证节点工期,张红军选择了留在现场,妻子只能自己住院休养。时隔不到一个月,妻子刚有好转,张红军的岳母重病住院,而此时正是整个方案优化和变更过程的关键时期,他又没能回家尽孝。通过攻关小组夜以继日的勘察、计算、论证,最终方案减少用地 622.545 亩,减少桥梁509米,从9跨绵盐路优化至上跨5次,共节约费用1000余万元。
2022年下半年,为确保“治理效能提升”活动达到实效,实现“双零”目标,张红军又带领大家全力以赴,通过方案优化、倒排工期、24小时3班倒连续作业等手段,将原计划年末完成的全线涉高速路施工部分,提前3个月工期全部完成,把一个看似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现实。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的这首诗,正是对张红军二十二年奋斗之旅最生动、最形象的诠释。
二十二年的栉风沐雨,二十二年的摸爬滚打,二十二年的善作善成,二十二年的厚积薄发。张红军扎根基层、埋头苦干。张红军扎根工程一线,抓落实、提质量,争做先锋,埋头苦干,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供稿:G5京昆高速公路绵阳至成都段扩容TJ10标项目三分部
局办公室 周锐
审核:陈鹏程 杨焱韬
责编:邓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