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红军桥畔产业兴——“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红色足迹行”主题系列报道之五

“红军当年来到了家合村,帮助群众扫地、砍柴、挑水……这座红军桥见证了当年军民亲如一家,也体现了共产党人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走进西秀区杨武乡家合村,一条大屯河从村中穿村而过,新翻修过的红军桥静静地矗立在河面上,认真阅读桥边碑文上的文字,红军桥背后的故事宛如在耳畔响起……

1935年4月13日至14日,中央红军第三、五军团长征途径今西秀区(原安顺县),其中红三军团一部及红五军团进入杨武,经过当时的鱼良坝桥时,在桥的对面修筑工事,准备阻击追兵,部分队伍在杨武驻扎了两天。

杨武乡红军桥

在红军抵达杨武之前,反动派造谣污蔑红军“杀人放火”,不少群众都逃进山里躲避。面对这种情况,红军到来之后,拿出了“看家”法宝——发动群众,红军指挥部设在杨武大寨孙家大院,在场坝上召开宣传大会,宣讲共产党和红军的各项政策,开展没收地主财产的活动,把没收来的地主财物、粮食堆放在场坝上,当即分给贫苦农民。 

短短两天时间,红军每到一地,买卖公平,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优良的作风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后来,为传承红军精神,当地群众将“鱼良坝桥”改名称“红军桥”,千方百计保护至今。

红军桥石碑

在杨武乡还流传着一个悲壮的革命故事:红军离开杨武之后,红军战士刘少山和另外一名无名战士因伤病掉队,不幸被反动保长抓走并杀害。
杨武乡杨武村老凹坡朝天洞是刘少山烈士牺牲地,朝天洞洞口旁边有杨武乡立的一块石碑,碑文简要介绍了刘少山烈士牺牲经过、迁墓过程等。

碑文记载,刘少山和另一名战友在掉队后,只好藏在老凹坡对面的拿孔山上。当地反动保长吕启明发现二人行踪后,带人将他们抓走。伤势较轻的战友被带下山,随即遇害。而病重的刘少山虽然受尽折磨,仍坚贞不屈,被推进暗无天日的老凹坡朝天洞中,不幸牺牲。

杨武乡民族新村一角

青山埋忠骨,松柏伴英魂。1958年,刘少山的遗骨从洞中取出,公祭后隆重下葬。1976年再迁葬安顺烈士陵园。铮铮铁骨的刘少山烈士誓死不屈的故事还将流传下去,见证浩气长存,让后人感触到红军战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红军长征经过杨武后,在杨武乡留下了红军桥、红军坟、孙家大院等红色遗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参观者慕名而来,到杨武乡红军桥瞻仰红色遗址、缅怀革命先烈。杨武乡有关部门适时启动实施升级改造工程,2021年6月,杨武乡“红色文化陈列馆”在红军桥岸边落成。 

红军桥旁新修的红色文化展览馆

为讲好红色故事,赓续长征精神,杨武乡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目前建设红色文化馆3个,展馆长期免费开放,并成立红色文化讲解志愿服务队1支,共5人。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讲解场次1000余场,让红色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都会带着孩子们到红军烈士的坟前扫墓,到红军桥宣誓,也会通过学校国旗下讲话讲述‘红军桥’的故事,让红色精神通过学校教育代代相传。”杨武小学大队辅导员李玲巧说,当年红军长征时在杨武播下了革命火种,留下了红色基因,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杨武人奋力拼搏,建设家乡。

杨武乡大力发展肉鸡养殖产业

“红色基因代代传,红军长征过杨武留下的长征精神,今天依然激励着杨武乡的干部群众,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而奋勇前行。”杨武乡党委书记杨勇说。
近年来,杨武乡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畜禽、精品水果等特色种养殖产业,让产业兴旺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

走进杨武乡猛邦村养鸡场,养殖棚内加温装置、喂食器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小鸡仔们争先恐后地觅食,时不时发出“咯咯咯”声音。

杨武乡辣椒种植

“一批鸡的养殖时间大概在90天到110天左右,一年平均下来有2.5批次。一个棚大概有3亩左右,两个人可以养3.5万到4万只鸡。”猛邦村养鸡场代养员王廷超告诉记者。

据了解,2019年,杨武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安顺立华牧业有限公司落地平田村开展优质鸡养殖项目,采取“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由公司统一提供饲料、鸡苗、药品、技术服务等,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引导农民科学养鸡,增加收入。

杨武乡小黄姜采收

肉鸡养殖只是杨武乡重点特色产业之一。据杨武乡宣传委员肖甜甜介绍,近年来,杨武乡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核心,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打造粮食、蔬菜、果业、水产品等优势主导产业。今年,全乡完成粮食生产面积4.54万亩,产量1.89万吨,发展蔬菜、中药材、精品水果、辣椒、茶叶等特色产业种植11393亩,生猪存栏量1.94万头,禽类存栏数为88.84万羽,牛存栏数2431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将传承红色基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杨勇表示,杨武乡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广阔的优势,不断整合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引导群众在确保粮食增产的前提下,多形式发展一些经济价值高的农畜产业,促进群众增产增收。
(来源: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