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中央红军长征后在于都开展的艰苦游击于都知讯网打开 2023年 1月 11日2023年 1月 11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离开可爱的苏区实行战略转移后,蒋介石调集了大量兵力,丧心病狂地对苏区进行“清剿”,叫嚣要“掘地三尺”、“斩草除根”,决不让红色勢力“死灰复燃”。瞬息之间,黑云压境,敌军麋集,我红色根据地面临着一场大劫难。 项英、陈毅、贺昌等领导同志受命于危难之时,组建了作为留守机构的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领导红军和苏区人民为保卫红色故土,掩护红军主力长征,开展了艰苦的斗争。 中共中央分局的游击突围 10月26日,敌人侵占于都,随后瑞金、于都、会昌,根据地内的全部县城陷入敌手。10月下旬,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撤至于都宽田的龙泉和石晗,并在宽田设立了直属中央分局的瑞西县;与此同时,赣南省委、省苏及军区领导机关也撤离于都县城,迁到于南地区的利村、小溪一带,这时,占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敌人对手无寸铁的人民群众大施淫威,疯狂地进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面对敌人的血腥暴行,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积极组织红军和地方人民伍装,为保卫苏区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红色政权,同凶恶的敌人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1935年1月12日,留守苏区的红二十四师与地方游击队一道,主动出击攻打驻扎在宁、瑞边界洋陂的敌六十七师的1个团的敌人,以阻挡敌人向苏区后方推进,整整2天1夜的浴血激战,虽给敌以重创,但红军也伤亡400余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敌封锁堡垒却没有攻克。同月28日,红二十四师和独立三团、独立十一团共5000余人攻打驻在牛岭封线上的粤敌第二师1个营,以图从于南地区打开一个缺口,由于指挥失当,红军伤亡甚重,师长周建屏也受伤,队伍只得退回小溪、禾丰一带。此时的敌人,气焰更为嚣张,加紧缩小包围圈,在于、会两县沿河调兵遣将形成封锁线,企图以南北夹击之勢就地歼灭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红军在西江、宽田、黄龙之间的狭窄地域、同时,敌余汉谋部的3个师也将赣南省机关及部队压缩包围在于都南部的禾丰地区。中央根据地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对此,项英、陈毅、贺昌等率部队从黄龙井塘转移到禾丰的隘上、丰田的畔田桥一帯,与赣南省机关及部队会合。就在这时,党中央的声音越过千山万水从西北传到中央分局,项英等当即召集紧急的联席会议,根据党中央电报的指示精神,作出了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及赣南省的机关和部队,进行分散突围开展游击战争的决定。嗣后,部队分9路突围,开展游击战争。 3月中旬,历尽千辛万苦和艰难曲折的项英、陈毅在原代英县委书记曾纪财的引导下,化妆离开了中央苏区最后一块红色土地上坪,突出敌围,到达信丰油山地区,并先后汇集了赣南省军区司令员、少共书记陈丕显率领的一小部分幸存人员和中共赣粤边特委书记李乐天、杨尚奎等,开始进行赣粤边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于都地方政权的游击战争 为使中央根据地内各县更好地开展游击战争,1934年9月中旬,中革军委就发出命令,要求被敌占領或即将占领区域的县、区军事部改为游击司令部,并组建游击队,实行机关武装军事化。红军主力北上后,于都、胜利、登贤、瑞西、兴胜、于西等县均先后改为县游击司令部,组建了游击独立团(营)等地方武装。各区、乡也成立了游击队,此后,各級党政率领所属武装队伍,与广大革命群众一道,不断地伏击、奇袭、骚扰入侵之敌,同时积板做好坚壁清野、除奸灭霸工作。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掩护红军主力安全突围转移。中央苏区全部失陷后,面对敌人的疯狂报复和白色恐怖,便出没于崇山峻岭、密林竹嶂之间,神出鬼没,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在风餐露宿、忍饿挨冻的环境下,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保持着高昂的革命斗志。 于都县的游击斗争,开始是在中央分局及赣南省的领导下,配合红二十四师与敌人周旋并伺机打击之。1935年1月30日,于东赤鹅游击队,联合于都独立三团,在固院脚下伏击国民党一部,经过一阵紧张激烈的战斗,活捉敌人70余名,毙敌百余名,有一部分残敌企图过河逃命也被淹死。2月中旬,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及赣南省机关分散突围后,于都县委、县苏机关及武装坚持在于都南部进行游击斗争。于都独立三团与红二十四师一道,于19日在梓山上蕉黄蜂雕、五里排、磨刀寨等山峰与国民党的3个团发生遭遇战,我军凭借着山高林密地形熟,和用“金蝉脱壳”之计,导致两面夹攻红军的敌人,狗咬狗地互相厮杀,混战中,1名敌团长丧命,死伤敌人数百。同月下旬,于都县苏主席兼独立营营长王仕槐在畚岭的一次战斗中不幸被俘牺性。不久,县委书记兼独立营政委钟先灿也在战斗中殉职,队伍被打散,各级机关干部许多牺牲、被俘、失散。 兴、胜、于、宁等县的大部分地区相继失陷后,胜利县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在县委书记赖传来及县苏主席谢先策的率领下,于1935年1月与凌步循所率的胜利县独立营一道,转战兴、胜两县边界的马安、仙下、三贯及九山、安子洞、坝子、城岗及万泰等山区。3月上旬,胜利县机关及部队在樟木山的牙石寨,遭敌军2个团的包围,由于敌众我寡,一场血战之后,营长凌步循、政委钟圣祥均壮烈牺牲,谢先策、赖传来也在突围中负伤被俘,后遭敌杀害。 登贤县在红军长征前就建立了一支300余人的独立营,红军主力长征后,就在禾丰、丰田、小溪、乱石、茶梓一带坚持游击斗争。1935年2月间,遵照中央分局的指示,在禾丰进行了精简机构和编队,将机关中的老、弱、病残及妇女就地安置隐蔽,剩余的则编成了一支精悍的部队——登贤县挺进大队,县苏主席钟家瑶任队长,县委书记陈梦松任政委,挺进大队在掩护中央分局及部队分散突围后,便向信丰挺进,因遭强敌堵拦,被迫退回赣县的小汾,赤竹园一带游击。3月上旬,挺进队与赣南省机关不期相会后,再向油山突围,队伍在安远塘村的张屋又与敌人遭遇,几经拼杀,敌我双方伤亡惨重,除赣南省机关少数人员突围外,其余的大多阵亡,被俘或失散。瑞西县的机关及独立营,在中央分局机关撤离黄龙后,便开始独立的游击战争。1935年2月间,国民党“清剿”军进犯宽田地区,瑞西县委、县苏及地方武装,在县委书记马德明的领导下,同来侵之敌进行了7个昼夜的顽强抗击。最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队伍转移到上宝山区开展游击斗争。由于形势进一步恶化,马德明便带着瑞西机关及独立营转战汀瑞县的铜钵山区。4月上旬,因县委副书记陈书告投敌叛变,招引了敌人以重兵“清剿”瑞西县机关驻地白竹寨,机关和部队被打散,马德明与儿子马伯泩返回上宝继续开展秘密活动,后不幸落入敌手,在狱中,马德明进行了坚贞不屈的斗争,最后跳崖壮烈就义,坚持游击战争最久的瑞西县机关也解体了。兴胜县委和县苏及独立营,在红军长征后,遵照中央分局的指示,先后游击在兴、于边界,并计划进入信丰油山一带与项英、陈毅会合。1935年3月间,县委领导江由宗叛变投敌,致使兴胜县的革命斗争被其葬送。 于西县委书记刘儒获率领着还未完全健全的于西县委、县苏机关及独立营,于1935年2月27日在赣县长洛与国民党军的1个团发生激战,使队伍损失甚大,组织机构也被打散。在于都境内的游击和突围中,中央分局和赣南省机关,还有各县机关及部队,英勇顽强、百折不挠,与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敌人频繁地发生极其残酷的鏖战,伤亡甚为惨重,有的在战斗中捐躯,有的受伤被俘英勇就义,有的被打散失踪,瞿秋白、贺昌、阮啸仙、古柏、刘伯坚、梁柏台、马德明、王仕槐等一大批我党久经考验的优秀党员、干部,杰出的红军指挥员及革命群众,把一腔热血洒在这块红色故土,他们虽然牺牲了,但那不怕艰难困苦、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却永照后人,光耀千秋。 (选自《可爱的于都》第五篇“红色故土垂青史”供稿:于都县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