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一生虽征战沙场,最爱戎装,但也只留下唯一一张正装照。
而这张珍贵的影像,就是当年他赴苏联疗伤时候拍的。
那天,他在异国他乡遇到一位下属。
此人名为李天佑。
彼时,这位26岁的年轻人胆气凌人,小小年纪已替代陈光成为343旅旅长。
心性高傲的林彪对他甚是喜爱和看重。
因此,其罕见地与部下来了一张合照留念。
林彪
那么,李天佑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今后他又将会创下怎样的辉煌战绩?
老虎连长,多次负伤
实际上,开国大将张云逸曾是李天佑的领导。
他这样评价过此下属:
“这个小鬼头,还不到16岁就这样凶!到26岁、36岁,那还得了?广西军阀没得混!”
能让张云逸给出这么高的评价,想必他的能力相当出色。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李天佑14岁就报名参军。
一年后,他参加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成为红七军的一员,后任军部特务连副连长。
邓小平
到了16岁,是他冲得最凶猛的一年。
这期间,李天佑曾受过三次重伤。
不过也正因此,众人看到了他的勇猛和胆识。
那是1930年的2月。
李天佑先是在掩护主力撤退中,脚掌被子弹击穿。
然而,其伤还未愈,又被任命为军部特务连连长,参加攻打格江县城。
格江县城本就工事坚固。
再加上国民党军猛烈的火力,红军连续攻击均未奏效。
在紧要时刻,突破城防的艰巨任务落到了李天佑身上。
他年纪虽轻,胆量却不小。
接到任务后,其二话不说,立即挑选出12名精悍的战士跟他组成突击队。
林彪、李天佑
彼时,他们肩扛竹梯,身带竹钉,仅凭一身胆气就往国民党军的火力网冲去。
但那个时候没人知道,组长李天佑的腿早在中途中弹。
不过对此,他却一声不吭,强忍着伤痛,鲜血汩汩流了一路。
在枪林弹雨中,李天佑第一个攀梯跃上城头。
紧接着,他朝着敌人奋力甩出几颗手榴弹,轰的一下炸毁了中伤自己的机枪。
这时,其他战士也陆续跟上来。
他们并肩作战,同国民党军展开生死肉搏。
那一刻,李天佑带头杀红了眼。
他全然忘记自己的伤势,拼杀出一道突破口,让大部队顺利攻入城内。
这次胜利让领导看到了李天佑的勇猛。
非但这样,两个月后,他不顾尚未痊愈的伤势,再次扛起冲锋的重任。
李天佑
当时,为攻下驻守在于长蛇岭山峰制高点的敌人。
李天佑在炮火的掩护下,带着埋伏在敌人碉堡死角的特务连,猛冲奇袭。
哪知敌兵也有暗招。
李天佑不幸再次被击中了脚背。
不过,他忍着剧痛,眼疾手快干掉敌兵,继续镇定指挥全连占领碉堡、扫除障碍。
直到扫荡完国民党军残余部队,其才被送进野战医院治伤。
如此来看,在他这个年纪,完全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李天佑不怕难更不怕死。
他喜欢带头冲锋陷阵,专打硬仗恶仗。
其全身上下都有着使不完的精力和热血。
自然,这股子锐不可当的劲儿,使他大放异彩。
提起李天佑,军中战士无一不竖起大拇指,并送他外号“小老虎连长”。
张云逸
但是荣誉的背后通常满是伤疤。
舍生忘死固然令人赞叹,可李天佑差点儿也因此命丧黄泉。
1932年2月,红七军在奉命攻打赣州的战斗中,两次突击受挫。
李天佑率70多名敢死队员突击攻城。
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和纷纷坠落的沙石,向城墙崩塌的缺口发起冲击。
可这一回,敌军来势汹汹,早有准备。
敢死队刚冲上城墙,就遭到敌人的疯狂反扑。
70多人顿时死了大半。
目睹队友惨状的李天佑也深受重创。
李天佑和战友
而他的右手和背部也连中3弹,直挺挺从城楼上跌落。
幸运的是,其身下有战友尸体做缓冲和掩体,所以没有遭受不可挽回的重伤。
最后,还是特务连的通信员在尸堆中找到了他;
并将其背回后方医院。
再次醒来时,李天佑双眼通红,为战友的牺牲而自责难过。
这是他第4次负重伤。
血与泪的教训让他开始明白,想要打胜仗,光有一腔孤勇不够,还必须得有脑子。
不仅如此,他的领导邓小平来看望伤员时,也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不简单呐! 你打仗勇敢,希望好好养伤,努力提高自己。我相信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智勇双全的红军指挥员。”
至此,李天佑将这番话放在了心上。
伤愈归队后,他升任了红 7 军 58 团副团长。
在之后的反“围剿”作战中,其开始慢慢学着沉稳镇静,进步了许多。
而后,李天佑还获得了三等红星奖章。
只是他也没有因此骄傲自满。
李天佑表现依然不俗,历任红5师师长、红4师师长等职务。
他全程参加了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的历次大仗,成为红军中老资格的指挥员。
到1938年,李天佑已经是八路军115师下辖343旅旅长。
在平型关战役中,李天佑作为主攻率部重击日军。
平型关战役
就连一向不苟言笑的师长林彪都笑称:
“老虎要发威了!”
要知道,在战士们心中,师长林彪才是“小老虎”(彪,意思是小老虎)。
而他却称李天佑老虎,可见林彪对他的看重和喜爱。
只不过,就在众人期待这颗冉冉升起的战星在战场上的精彩表现时。
这年5月,李天佑却因新伤加旧伤复发,被迫撤离前线。
后来,他先是在延安治疗了半年,可一点不见起色。
于是到了年底,组织便安排他赴苏联继续疗伤。
令人佩服的是,即使离开祖国,李天佑的心也始终紧系战场,时刻等待着重返杀敌。
千里远征,一心为国
1939年6月, 李天佑辗转到达苏联,进入共产国际红十字会疗养所治疗。
李天佑
苏联的医疗手段在当时可谓名不虚传。
很快,他就病愈出院。
但李天佑并没有着急回国,而是抓住机会,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从前打仗,他都是凭经验和一腔热血。
自然,军事理论是他最大的缺陷和不足。
这次学习,正好替其补足这方面的空白,进一步提高指挥作战能力。
在学习期间,令他意外的是,自己碰到了领导林彪。
他们都没想到,在李天佑从前线撤下后不久,林彪也因误伤中弹而离开抗日战场。
彼时,两个人在莫斯科重逢,甚是惊喜。
也正因此,鲜少与人合影的林彪难得开怀,同他欣赏的下属留下了那张珍贵的照片。
李天佑和战友(右起第二位)
对李天佑来说,林彪是上级,更是令他尊敬的老师。
其在军事上的造诣令他敬佩不已。
为此,李天佑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汲取知识,争取向师长林彪看齐,追赶前辈的脚步。
1941年,中国处于最艰苦的抗战相持阶段。
此时的苏联亦遭受德国法西斯战火的侵袭。
李天佑再三思虑下,决心回国为抗战贡献一份力量。
可这时并非回去的好时机。
反动军阀趁局势混乱,控制着新疆、 内蒙古等地。
而从苏联回延安,就必须要跨越苏联、蒙古、中国三国,经内蒙、宁、甘、陕四省。
可想而知,这条交通线险象环生。
沿途敌情也极为复杂,稍有不慎恐怕人就得折在中途。
尽管如此,李天佑回国效力的决心依然不受影响。
刚开始,他的行程还是很顺利的。
李天佑与10多个中国同志在共产国际的护送下,于8月到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
一行人进而跟随中共中央交通员踏入沙漠,穿越中蒙边界。
不曾想,他们还没走出沙漠,就发现日军的骑兵巡逻队。
无奈之下,李天佑一行只好倒转折回乌兰巴托,等待时机再做打算。
只是他们在乌兰巴托这一等,便是一年多。
起初,大家在大使馆里还有吃有喝。
随着战争的局势的紧张,物资供应已成难题。
见状,李天佑更加着急。
他认为,与其这样干等下去浪费时间,不如冒险拼一把回国痛痛快快上阵杀敌。
于是,李天佑约上李世英同志于1943年8月踏上回国的冒险征程。
李天佑和夫人
为了躲避沿途的日军和军的巡逻,他们带着向导,骑上骆驼,假扮成蒙古商人,再次奔向了荒无人烟的中蒙边界。
途中,他们差点葬身于大沙漠变化无常的气候与难以忍受的干涸。
每一天,其都是迈着艰难的步伐,游走在死亡的边缘。
无边无垠的荒凉几乎让人心生绝望。
直到16天后,李天佑才终于到达内蒙定远营,找到党的秘密交通站。
可这却并不意味能够放松警惕。
李天佑反而打起十二万分精神,更加谨慎小心。
要知道,定远营地处中蒙边界是国民党特务盘踞之地。
敌人当然知道中共与共产国际、苏联在这儿一条地下交通线。
因此对来往行旅盘查极严。
今甘肃平凉
为此,李天佑与李世英不敢多做停留,将带来的皮货卖掉,换上汉族衣服,就赶紧朝甘肃平凉行进。
然而,那里是国民党军阀马鸿逵的地盘。
如果被查到共党嫌疑,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李天佑宁愿忍饥挨饿,路东躲西藏,也要避开危险和麻烦。
当他历尽艰辛,终于走到了黄河边后,第一次觉得中华民族的摇篮竟是如此雄伟壮丽。
他望着奔腾不息的黄河水,热泪夺眶而出。
胜利就在眼前。
黄河渡口离陕北抗日根据地只有短短100多里路。
可这段路却成了重兵把守难以逾越的关卡。
李天佑只好转道绕路,通过西安回到延安。
在路上辗转了半年左右,他最终于1944年3月结束了这段远征。
毛主席
历时近三年,迂回行程4000里,李天佑历尽千辛万苦,凭借的不过是报国杀敌的信仰。
毛主席得知李天佑这番遭遇,百忙之中抽空接见并对他说:
“能让杨勇当你副手,真不简单!能接替陈光当343旅旅长,真了不起!先熟悉熟悉延安,有你用武之地!”
此时,抗战胜利已然在望,解放战争的火苗随即燃起。
未能在抗日战场上尽瘁事国的李天佑被任命为北满军区参谋长后,终于有机会大展身手……
虎将显威,越战越勇
在解放战争中,李天佑最出色的两场指挥作战分别是四平与平津战役。
四野军的老人们都认为,四平是东北打得最惨烈的战役。
而在李天佑接手攻打四平时,东北民主联军已经连败两回了。
尤其是二战四平,我军伤亡8000多人。
对此,林彪都已想要放弃四平。
东北民主联军炮兵部队
此时,被林彪调任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李天佑又该如何挽回颓势?
第三战时,李天佑先是发挥其攻城优势,带领攻城队包围四平。
经过10天激战, 我方拿下四平街西半部, 歼敌6000多人。
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国民党军抽调了10个师逼近四平。
林彪当即下令撤退,保存实力,三战四平再次失利。
事后李天佑主动进行了检讨。
本以为他会被换下指挥位置,不料林彪竟让其继续指挥。
这在我军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李天佑十分感激林彪的信任。
他肩负着巨大的压力,全身心投入到第四战的筹备工作中。
四战四平,李天佑吸取了上次呆板的战术教训, 采取多点突破的方式, 从三个方向进行突击。
这一回,他扬眉吐气,只用了23个小时就拿下了四平。
四平解放后, 李天佑继续指挥第一纵队参加辽沈战役。
在大大小小20多次战斗后, 共毙伤和俘虏敌人3万余人。
之后,东野第一纵队改为解放军第三十八军。
李天佑便成了这支王牌军队的首任军长,而他入关后的第一仗就是平津战役。
攻打天津时,李天佑统一指部队主攻,负责从天津城西和平门突破挺进。
事前,他曾亲自潜入距敌军前沿工事仅1000多米的敌方,侦察地形和敌情。
为了看清楚和平门,李天佑往前靠了又靠,还被敌人发现差点儿中弹。
正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侦察回来后, 李天佑连夜研究了攻打方案,最后决定在1月14日10时发起总攻。
那天,当时针指向10时整, 李天佑一声令下,炮弹齐发朝着敌军呼啸而去。
其间,一发敌军炮弹堪堪掉落在距三十八军指挥部十步远处。
就在参谋们担心敌人发现了指挥部,准备转移时,李天佑仍沉着地凝视前方,静观其变。
原来, 这是敌人乱发炮弹想摧毁我方坦克。
李天佑笑着下令:
“回敬他们几百发炮弹, 谢谢他们的照顾! ”
大战当前,犹能谈笑风生, 大将风范有目共见。
很快,这场战斗便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 活捉陈长捷胜利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李天佑就任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广西军区副司令员。
在他的指挥下,令人头疼的广西30万土匪基本得到了肃清。
毛泽东主席两次致电嘉奖广西的剿匪工作。
随后,李天佑升任广西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在之后的在十多年间,李天佑历任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以及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而不懈奋斗。
1970年,李天佑离职,身体每况愈下。
病危中的他还想着为国家节约资财,多次嘱咐医务人员不要再用贵重的药。
同年9月27日,这位光辉战斗了一生的虎将病逝于北京,年仅56岁。
结语
李天佑曾说过:
“怕死的人不配当上将!”
纵观其军旅生涯,他用一生的行动证明了这句豪语。
哪里敌情重大,哪里就有他带队冲锋的身影。
其短暂而灿烂的56年,有40多年都在驰骋沙场。
无论是在反“围剿”、平型关,还是四平、平津等一系列战斗中,李天佑同志都屡战屡捷,成绩粲然可观,守卫了祖国大片疆土,不愧其“虎将”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