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事传递正能量 「兴国在线网」新媒体一线品牌
诚招:文案编辑、视频剪辑、主播
咨询电话:17770712242(赖俊宾)
—以上为友情推广内容—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潋江河畔水悠悠,如婀娜多姿的碧玉飘带,依傍着兴国这座模范名城迎来深具意义的一天。
更迭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初心!如你所见,在各级党委政府、全体兴国人民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关怀与满心期待下,新红军桥正式建成通车!她如巨龙般雄踞在潋河之上,飞越沧海百年的历史风云,展现新时代的盛世美好!今天,86万兴国人民为她骄傲、为她鼓掌!
作为兴国县极具红色情怀的建筑,红军桥在风雨的洗礼下诉说着历史的变迁,见证着社会的发展,彰显着城市的性格,默默讲述着岁月的匆匆往事。
这一次,以全新面貌示人的红军桥与老一代桥体截然不同,钢筋水泥浇筑而成的是红军桥健壮的桥身,25米的桥面是其宽阔厚实的脊背,百余米高的索塔为过往行人保驾护航,两边喇叭形全互通立交接线及双向四车道设计为整座桥增添了一份高级感和现代化气息。今日之红军桥,有如长虹卧波之势,横跨兴国县城东西两岸,继续见证着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
2019年,老红军桥因暴雨侵袭被拆除,全县人民为之惋惜。然而,每一位兴国人民深知,红军桥不会离开,因为她是浸润着深厚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的老者,始终被铭刻在一代一代兴国人民骨子里,寄托成千千万万兴国游子心中的一抹乡愁。
当年的武塘木桥
一代红军桥,从风雨中走来。
红军桥最早也被叫作“武塘桥”。作为旧时县城东片的“交通命脉”,武塘桥是由一块块木条木桩简易搭设而成的板桥,也正是这座简易便桥,在兴国红色历史文化中却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回想血雨腥风的岁月,“扩大百万铁红军”的口号声气壮山河,武塘桥头,红色歌台高高伫立;“哎呀嘞”的山歌声中,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雄纠纠、气昂昂,跨过武塘桥,汇入到红军的钢铁洪流中,演绎“一首山歌三个师”这一震古烁今的壮丽篇章。一声亲昵的“红军桥”,烙印出的是无数兴国籍儿女奋勇参战的红军精神,承载的是一代代兴国人民的家国情怀!
二代红军桥
二代红军桥,见证城市变迁的沧海桑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83年,在兴国籍开国上将萧华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一架宽7米的钢筋水泥桥横跨兴国县城东西,为城市发展带来红利。风雨兼程三十六载,红军桥仿佛一位深沉而内敛的汉子,横跨潋水河畔,感受潋水河畔这座城市的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几十年来,红军桥见证了兴国城市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潋江大桥、模范大桥、将军大桥、凤凰大桥……一座座崭新的钢筋混凝土大桥拔地而起,如飞龙跨踞潋江,天堑变通途。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的二代红军桥愈显沧桑和疲惫。2019年6月一场罕见暴雨来袭,老红军桥未能躲过劫难,苍老的脊背开始皲裂、变形,给过往的行人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新红军桥,承载历史与信念,遇见盛世未来。
一座桥,联结两岸人,记载着一段难忘的历史;一座桥,更寄托着世世代代人的梦想与追求。
近年来,兴国紧抓苏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聚力推进“城乡美”,顺应历史和群众呼声,新红军桥应运而生。
桥连民心拓通途,大道如磐谱新歌!今天,新红军桥以长虹卧波之势,重新伫立在潋水之上,讴歌新时代“模范兴国”盛世华章!
本站法律顾问/江南南芳律师事务所曾京律师13763989805
▍来源:县委宣传部 ▍编辑:秀儿 ▍校对:邓清平 ▍审核:赖俊宾 ▍监制:凌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