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红色文艺云广场——不忘军民鱼水情:红色歌曲《十送红军》

《十送红军》是由江西民歌《送郎歌》改编而来的革命歌曲。它最初是由朱正本与张士燮在20世纪60年代初编创,歌曲抒发了当地人民送别最后一支踏上长征路的主力红军的不舍之情。

1960年,空政文工团接到重要任务,要求把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的代表性革命歌曲编排成大型歌舞,以鼓舞全国人民和全体指战员。创作的重担落在张士燮、朱正本等人身上。然而,主创团队在编创中发现,由于历史条件所限,他们找不到一首合适的歌曲来表现红军从江西出发开始长征的情景。他们决定组成采风小组,亲自去一趟江西,在长征开始的地方汲取灵感。

因此,张士燮根据采访得来的素材,很快创作了歌词。一写完歌词,张士燮直奔朱正本的房间,让他谱曲。朱正本一看到歌词,脑海里闪现出江西采风时得来的民歌《长歌》的旋律。随后,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他就完成了谱曲创作。由于太过投入,在谱到“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时,他还一度落下眼泪。

《十送红军》最动人应该是它的旋律,再则就是它的歌词了。按照江西的口语,加入了“里格”“介支个”等赣南方言,采用回旋曲式手法,从而使整首歌曲风格统一。在每一段的旋律运行中,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并且在短句的后面予以停顿。在短句间歇时有短小的间奏穿插其中,表达人民群众送别红军时那种恋恋不舍的心情。

半个多世纪来,一首《十送红军》唱遍全中国,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反复吟唱、不断回味着共产党与人民之间浓浓的情谊,重温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革命信仰。回顾熠熠生辉的历史长河,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党忠诚的深刻内涵,战疫时一批又一批白衣勇士勇敢逆行、抗洪时期救援前线的官兵战士扛沙垒石筑起人墙……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历历在目。不同时期,共产党人面对着新的挑战与担当,却怀揣着亘古不变的为民初心。

编辑 |盘可欣 李彦君

排版 | 张俊杰 庄媛惠

审核 | 张萌 岳圆

负责部门 | 媒体宣传部 媒体中心

▲向上滑动

音院公众号

lcdxyyxy

音院官方微博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

长按右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