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党建】学二十大不忘来时路(2)|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

为了更加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三个务必”,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进一步激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资环学院奉贤校区本科生党支部特此推出“学二十大不忘来时路”系列活动,由支部同志带领大家云打卡全国各地重要红色景点。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简介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是会宁红军会师旧址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以纪念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唯一全面反映红军长征历史的纪念馆。

建筑总面积3310平方米,共有藏品1399件,其中珍贵文物107件。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防教育基地,是“全国首座、也是全国最大的”的纪念馆,也是“全国县级馆藏文物最多的”展览馆。

★ 会师纪念塔 ★

1986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50周年,缅怀在长征途中壮烈牺牲的数十万红军将士,激励后人永远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会宁人民修建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纪念塔。

塔名是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万里长征的亲历者、三军会宁会师的见证者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这18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最具权威的证明。

会师纪念塔高33.33米,是无限循环的意思,象征着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以后的革命征程上,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纪念塔共十一层,呈三塔环抱雄姿,是全国唯一一座以三塔环抱为构型的会师纪念塔,立意为三军会宁会师像三个历史巨人紧紧拥抱在一起,骨肉相连,团结一致,顶天立地,所向无敌。

★ 红五军血染大墩梁 ★

1936年10月23日,与敌人周旋了两天两夜的红5军,从华家岭退到了大墩梁,战士们迅速在山头上挖出了战壕。进入战壕不久,敌人向红5军阵地展开全面进攻。在通渭已身负多处重伤的副军长罗南辉在大墩梁上一个破旧的堡子里指挥战斗。在罗南辉的部署下,红5军分别利用周围山头的有利地形,先后5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为了节省子弹,战士们多次冲入敌群与敌人肉搏。

之后,敌军从兰州调来了7架飞机,疯狂地轮番投射炸弹。在飞机的掩护下,敌军再一次发起进攻,红5军在硝烟中组织了几次反冲锋,却无法有效打退敌人的进攻。几枚炸弹落在了红5军指挥部,副军长罗南辉不幸被炸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大墩梁这场悲壮惨烈的血战整整持续了两天,红5军伤亡887人,他们用沉重的代价,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的任务,为红军西渡黄河,北进陕北赢得了时间。

大墩梁上埋忠骨,烈士英名颂千秋。红军高级将领罗南辉的伟名与他的遗骨一同埋在了大墩梁,也埋在了会宁百姓的心中。

★ 慢牛坡伏击战 ★

1936年10月,红31军91师、93师撤出张城堡高高山阵地后,沿山路北进,于10月27日到达宋家河畔以东的慢牛坡。国民党关麟征部随后分两路北进企图消灭红军。

这次战斗给气焰嚣张的关麟征部带来了沉重打击,也为红军主力部队西渡黄河争取了时间。但是,年仅33岁的红93师师长柴洪宇和两百多名指战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1986年10月,会宁人民在慢牛坡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园。2006年,为纪念慢牛坡战役红军烈士牺牲70周年,河畔镇又修建了“群英塔”和“红园”,以表达人民群众对革命先烈的怀念之情。

党员感悟

资环学院奉贤校区本科生党支部 陈倩:

“英风得天地,壮气作山河”,历史征程风云激荡,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成就了百年大党的恢宏气象。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我们应始终牢记革命先烈,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我们应以史为鉴,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我们应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于担当作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陈倩/文

丁鑫/编辑

公众号

zihuan_ecust

华理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