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红色文物说新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

听文物发声 忆峥嵘岁月

红色文物说新疆

红色文物的背后凝结着伟大的革命精神,见证着难忘的峥嵘岁月。从今天起,为您推出全新栏目《红色文物说新疆》。今天要介绍的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

【点击音频听故事】

↓↓

走进乌鲁木齐天山区西后街,穿过林立的楼群,便看见一处闹中取静的小四合院。在高楼大厦的映衬中,这座黄墙灰砖的复古式建筑,显得醒目又静谧。西后街37号,这里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

推开这扇黑色的铁栅栏门,一步就迈进了上世纪30年代,和一群英雄不期而遇。他们身穿军装,头戴军帽,有人举起右手,有人匍匐在地。在他们身后,是坦克、大炮、是弥漫的硝烟,震天的呐喊……

“大家好,欢迎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参观,我们翻开中国的百年革命历史,在延绵2000里的河西走廊上,铭刻着一段光辉的历史……”聆听着讲解员的声音,望着眼前名为《军旗紧握红心向党》的英雄浮雕,不禁让人肃然起敬。这座小四合院所承载的那一段光辉历史,要从西路军抵达新疆说起。

1937年4月,当2万多名西路军战士征战河西走廊,历经战争的残酷考验,一路抵达新疆星星峡时,只剩下了400多人。在纪念馆展柜里,有一台机身裸露、锈迹斑斑的老式军用发报机。当年李先念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在白雪茫茫、渺无人迹的祁连山里,夜宿冰窟山洞,日猎黄羊、野驴,或忍痛宰杀战马充饥,最后就是通过这样的发报机与党中央取得了联系,辗转来到星星峡,获得陈云、滕代远等人的接应。

新疆党史研究专家王棣:“陈云当时代表党中央慰问了这支部队,他就对他们说:‘革命有胜有负,不要只看到眼前剩下的四百多人,要看到我们的红军还在,要看到未来的胜利,这四百多人会扩大到四千、四万、甚至四百万,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之后,这支队伍抵达迪化,也就是今天的乌鲁木齐。自此,西路军以“新兵营”的名义安顿下来,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后,他们又有了新的任务。新疆党史研究专家王棣:“因为这支部队是我党进入新疆的第一支人民武装,它的一举一动将决定我党我军在各族人民中的形象,另外它还肩负着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培训特种兵军事人才的光荣使命,抓好这支部队的建设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在新兵营里,这支部队进入了练兵、养兵阶段。穿梭于纪念馆的17个房间,200多张历史图片及部分当年官兵使用过的武器、生活用品、书籍实物等,静静地向我们还原了当年官兵们刻苦训练、认真学习的场景。

在纪念馆的一个房间里,摆放着几排课桌椅,讲台一角是一个颇具年代感的半圆柱型黑色壁炉。这里是依照当年留存下来的一张记录飞行大队学员上课时的照片,复原而成的一间教室。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在1937年至1940年的三年多里,西路军总支队战士遵照党中央“严守纪律,安心学习”的指示,在新疆有计划地进行了军事、文化、政治理论学习,特别是系统地学习了炮兵、无线电、装甲车、汽车、航空等方面现代化军事技术。

1939年9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和王稼祥等同志到苏联治病途经新疆。在陈潭秋等陪同下,周恩来来到野营驻训地亲切看望新兵营指战员。自治区党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王鹏告诉我们:“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向新兵营的同志们问好。周恩来说:‘新兵营的同志是我们党四方面军留下的骨干,新兵营的同志一定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为抗战要学好本领,练好本领,掌握好各种技术。党需要的时候,一声令下,大家就可以开赴抗战前线。’周恩来同志鼓励大家说:‘抗战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事实证明,这支队伍不负众望。西路军总支队在新疆的学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出了第一批航空兵、装甲兵、炮兵人才。1939年底进行技术考核时,“新兵营”学员在驾驶、修理、战术、射击等方面都取得了好成绩,中共第一批飞行员在新疆顺利飞上蓝天。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中第一批空军飞行员和机械师。

1939年12月,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接到中央指示,西路军总支队奉命分批返回延安。经过新兵营的历练,这批特种兵指战员即将奔赴抗日前线。1940年1月11日,冒着凛冽的寒风,陈潭秋率领八路军驻疆办事处的全体人员为西路军总支队战友壮行。新疆党史研究专家王棣:“党代表陈潭秋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和指战员一一握手,并乘车相送,送了一程后又改乘小汽车伴送,一直送了30多公里,最后深情地和同志们挥泪告别。”

乌鲁木齐西后街37号,这个占地面积486.5平方米的院落,是以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医疗通讯班原貌复原重建的。虽然西路军总支队在新疆只有短短3年时间,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出了第一批航空兵、装甲兵、炮兵人才。这些人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新疆留下了共产党人坚韧不拔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革命足迹和精神遗产。

文案:哈米提、巴丽根

责任编辑:雷春鸣、宋林遥

解说、配乐:宋涛

监制:雷春鸣、王金文

| /

编辑:张晓昀初审:许红涛 复审:肖亚丽 终审:赵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