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一八路军连指导员牺牲79年后,有人对他弟弟说:你哥当过红军师长

1937年的某天,山东省肥城乔家庄,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村头睡了一晚。天亮起来了,他睁开迷迷糊糊的眼睛,起身畏畏缩缩地朝村里走去。他头上戴着一个破草帽,拄着一根棍子,胳膊上挎着一个篮子,篮子有一只破碗,碗里还有点荞面条。这时前头走来一个扛着锄头的老大爷,乞丐犹豫了一下,还是迎上前去,说:“大爷,我是明增,我回来了。”

老大爷瞪圆了眼,惊讶地盯着乞丐:“你是明增?唉呀,真的是你!回来了好,好呀!咱们回家。”说着用衣袖抹了下眼睛。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乔明增眼里也泛起了泪花,10年了,他离开家乡整整10年了,如今终于回到家乡,见到亲人了!

乔明增母亲正在灶房里忙活,家里其他人都还没起床。忽听得大伯在外面叫嚷:“老五媳妇,快来看呀,明增回来了,明增回来了!”

乔母闻听,整个人都呆住了。她扔下水瓢,赶紧跑出去,只见一个骨瘦如柴、蓬头垢面的乞丐,定定地看着她,然后开口说了句:“妈,我是明增,我回来了。”乔母愣了愣,扑上去一把抱住儿子,号啕大哭起来。哭了一会儿,又转泪为笑:“儿子你受苦了,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家人这时都起来了,看到乔明增回来了,都是又哭又笑的。

乔明增生于1912年,是家里的老大。15岁那年,有一次因为浇地时活儿干得不好,被爷爷责骂了几句,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从此就失去了音信。家人找了很久都没找到,时隔10年了,只以为他早就死了,没想到今天以一个乞丐模样突然出现在眼前,叫人怎能不既激动又心酸!

大家询问他这些年的经历,乔明增含含糊糊,只说自己跑到南方参加了红军,后来在战斗中跟部队失去了联系,就一路乞讨回来了。家人们听后都唏嘘不已。

母亲天天想方设法给乔明增做些有营养的饭,为他调养身体。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不久乔明增就康复了。为了让乔明增有个营生,父亲开了个馒头坊,让乔明增担着挑子走乡串户地卖馒头。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938年初,肥城来了日本鬼子。乔明增跟父母商量,想重新参军打日本鬼子去。父母哪舍得孩子再出去受苦呢,坚决不同意。乔明增决定再次离家出走,一天,他把馒头挑子扔在舅舅家里,参军去了。他来到了长清县的大峰山,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后来这支队伍又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兼泰西军分区)。

1940年6月,国民党顽固派石友三部3万多人,在日伪军的配合下向我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发起进攻,占领了我根据地的濮阳、观城、范县等地区。7月,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命令,乔明增所在的六支队在河南省范县地区参加了反击石友三的作战。在战斗中,时任连指导员的乔明增受了伤,但他坚持不下火线,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年仅28岁。

乔明增牺牲后,他的父亲赶到范县,把儿子的遗体背回了乔家庄,这是乔明增第二次从部队回家,还是和第一次一样,睡在了村头——只是这次,天还是会亮,他却永远不会再醒过来了。墓碑上刻着“连指导员”,这是他生前最后的一个职务。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向乔明增烈士的侄子赠送他的画像

乔明增有6个弟弟,后来先后都参了军,老二、老三和老四是在抗战时参的军,老五、老六、老七在解放战争时参加了解放军。这是一个革命的家庭,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日子一天天平静地过去,乔家两位老人先后作古,兄弟们也逐渐老去,有的也离世了。大哥乔明增的坟墓,每年都有亲属来祭扫,他是这个大家庭的骄傲。

2019年,一行人来到泰安,找到已经93岁高龄的乔明增的四弟乔明文,向他了解他大哥乔明增的情况。来人中有一个是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军史专家陈宇,他告诉了乔明文一个乔家人以前从不知道的事:乔明增当过红军师长。这令乔明文大为惊讶,以前只知道大哥当过红军,一直以为只是普通士兵,没想到居然是师长!

原来,乔明增离家出走后,跑到了肥城。在那里正遇上北伐军招兵,他就参加了北伐军。1930年,他所在的部队被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1931年上半年,蒋介石将这支部队从山东济宁调往江西,参加“剿共”。26路军原系冯玉祥西北军的部队,他们不愿意和红军作战。1931年12月,26路军在军参谋长赵博生、73旅旅长董振堂的带领下,发动了“宁都起义”,加入了红军。从此,乔明增就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陈宇

后来中央红军长征,在湘江战役时组建了一个收容师,专门负责收容掉队和失散了的红军战士,师长就是乔明增。湘江战役后,收容师被打散,乔明增也身负重伤,被广西灌阳县的一户农民掩护了下来,并在他家养伤。伤好后,乔明增一面开荒种地,一面打听部队的消息。寻找部队无果,乔明增决定返回山东老家,他一路乞讨,徒步千里,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乔家庄。

以前陈宇也只知道乔明增在湘江战役前的情况,湘江战役后,乔明增失去了音信,他的去向成了军史上的一个谜团。陈宇一直致力于破解这个谜团,探寻乔明增的下落,终于在近期,他在肥城找到了乔明增的坟墓,这才找到乔明增的家人,询问他回乡后的情况。

乔明文一时百感交集,没想到大哥有这么丰富的革命经历,他的这份荣誉,整整迟到了79年啊!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乔明增的墓位于肥城市老城镇的烈士陵园中央,这个陵园是乔家庄村在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安葬的是这个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14位烈士。墓碑上刻着他的简要生平:乔明增,男,生于1912年,1938年参加革命,泰西军分区一团二连指导员,1940年在范县七里河战斗中牺牲,年仅28岁。

现在,墓碑上应该刻有“曾任红军收容师师长”等字样吧?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湘江战役后乔明增没被打散掉队,且能活到解放后,一定最少是个少将吧?

本文所有内容(包括不限于文字与图片)均转载自网络,版权所有归内容所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