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鹤岗市:向阳区红军街道用“四心”书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答卷”

鹤岗市向阳区红军街道认真积极谋划、不断探索创新,通过精心、用心、尽心、耐心的“四心”路径,推动所、站分类特色发展,分众化、精准化提升服务效果,打造了集多种宣教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交出了红军街道“特色答卷”。

一、精心拓展阵地建设,让群众开心

红军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所辖友谊、煤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在现有基础条件上,合理整合各类资源,高标准打造活动场所,建有红色教育长廊、图书阅览室、舞蹈室、多功能活动室、志愿服务站等功能室,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专栏,结合实际设计了红军街道标识,制作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标牌,张贴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制度及组织架构、活动计划,在辖区内显著位置设计制作并张贴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使实践所成为引领思想认识、传播党的声音、培育文明新风、传承优秀文化的主阵地。

红军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向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指导和市级挂点联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工商联的支持、帮助下,切实筑牢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同时,积极指导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各类活动,把思想引领贯穿于联系、服务和凝聚群众的各方面、全过程。通过摸清辖区共驻共建单位的服务资源,精准对接群众的需求清单,实现资源共享,补齐阵地短板,让群众活动场所不再受限于街道、社区办公楼,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文化新需求,使辖区处处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体系。

二、用心宣传党的声音,让群众凝心

秉持“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的理念,红军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通过在阵地、队伍、形式上“三个创新”,结合群众所思所想,用心探索一条理论大众化“红色通道”。阵地上,走出会议室,走到群众身边,把宣讲开在老党员家中、中小企业中、小区院落中、公园广场中,点对点服务,分层次精准传播,让群众能够随时随地坐着学、走着学、边聊边学,提高群众对理论宣讲的接受度。队伍上,发挥青年人思维活、热情高的优势,以宣讲练精兵,建好青年宣讲队伍。同时,依托辖区“五老”、文艺爱好者、身边好人等群体建好红色宣讲队伍,让理论宣讲既有朝气又接地气。形式上,问需于民,选好课题,打造精品课程,把党的创新理论、形势政策融入“身边故事”进行宣讲,用百姓话讲“家国事”,通过老党员讲党史、党的知识快问快答、创作文艺作品等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分众化、互动式、常态化传播党的科学理论,推动群众听得懂、记得牢。

三、尽心做好志愿服务,让群众暖心

依托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了红军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站内配有志愿服务队旗、队服、队帽、雨伞、急救包、清扫工具、应急食品等物资,设计出一批满足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一月一主题”的活动安排,组织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达200余次。依托志愿服务站,推进黑龙江省志愿服务平台的志愿者注册以及活动发布、累积时间等工作,实践所根据志愿者参加活动的表现,积极推荐优秀志愿者参加身边好人评选,其中,煤城社区荣获全省志愿服务“五个100”优秀志愿服务社区荣誉称号。

充分发挥驻区单位、企业、公益组织共建作用,发挥各单位资源优势、思路优势、活动优势,通过结对共建,实践所在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路拓展、队伍建设、项目打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提质增效。街道和社区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常年组织开展义诊、防金融诈骗、知识科普、家庭教育宣讲、助老帮困、普法宣传等一系列优质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群众累计达1万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耐心解决急难愁盼,让群众舒心

采取群众“点单”,所、站“接单”的方式,设置开门纳谏、问需于民意见板,配有便利贴,做到敞开门迎群众,让群众有难事写上去;公布实践所民情热线,收集群众急难愁盼的矛盾问题,整理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选派志愿者组织开展精准化服务。先后组织了为辖区盲人夫妇打扫卫生、为残疾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帮助老年公寓老人免费理发、清理小区环境卫生、清洗公共设施灰尘、修复破损路面、更换单元门玻璃、捡拾绿化带白色垃圾、清理小广告、帮助老年人在“龙江人社”APP进行生存认证、爱心助学、清冰雪、捐物献爱心等130余项涉及群众民生问题的便民服务,努力为居民打造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

下一步,红军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持续发挥好街道一级的主体作用和枢纽功能,聚焦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整体统筹工作内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挖掘专业队伍,开展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供稿:鹤岗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