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德育理念建立长效机制
凝练德育目标 明确德育内容
一是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凝练德育工作目标,持续深入开展德育工作五项内容教育。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利用照金红色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的重要意义,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决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是利用资源优势,开展红色教育。学校依托照金厚重的革命历史,坚持红色精神引领、红色文化熏陶、红色教育实践相结合,加强红色教育机构、红色教育课程、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35”红色教育模式,以“唱、讲、行、育、评”等活动形式,全面深化学校红色教育,学校被评为铜川市首批红色研学旅行教育基地。组织师生前往北京、江苏、湖南、广州、上海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薛家寨、陈家坡进行红色研学;邀请陈家坡会议旧址讲解员杜天祥为师生讲照金的革命故事;开展“红色命名”活动,打造“红军娃”大队,以“薛家寨”“陈家坡”等为中队命名;精心打造“小红星”品牌社团。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使全体师生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用红色精神引领青少年学习、成长、成才。
创新德育载体 提高德育实效
一是坚持课程育人,把好德育方向。学校以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为依托,用历史楷模和当代英雄事迹感染教育学生,厚植高尚人格和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讲道德、守纪律、懂文明、行礼仪的习惯。同时,发掘其他课程的德育功能,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各门课程中,开设音乐课、合唱社团及舞蹈社团,陶冶高尚情操,其中小红星合唱团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六一”特别节目主题MV《闪耀明天》录制;开设体育课、足球社团、篮球社团等,弘扬团结拼搏精神,学校小红星足球队获得铜川市耀州区第五届中小学生足球赛亚军;开设书法社团、太极拳社团,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教师执教的地方教材《红色照金》系列课程被评为陕西省中小学精品课程;龙珍、王莎老师在全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大赛及义务教育学科德育教学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二是坚持文化育人,丰富德育内涵。学校采取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将红色精神植入师生心灵。校园内设立习近平总书记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回信展示区,用回信精神激励学生争当好少年。教学楼走廊张贴英雄事迹和革命故事,教室外橱窗展示学生作品和班级风采,教室内创办主题板报彰显精神文明。各班利用班级图书角和红色展室,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书刊,汲取知识和正能量。课外活动及上、下学时,播放红色歌曲,引导学生歌唱励志儿歌。
三是坚持活动育人,丰富德育载体。学校以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和建党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2022年铜川市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活动在照金红军小学举行,师生代表参与了开场舞的表演,照金红军小学学生多次参加铜川市烈士公祭活动。以创建文明校园、建队纪念日、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流动红旗评选等各类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张静怡、郭紫怡等九位同学录制报送的经典诵读作品在区亲子阅读活动中分别获奖,李洁同学作为少先队员代表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陕西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张雨欣、张嘉欣等同学在区教科体局和区新华书店举办的“传承红色基因 阅读红色经典”主题月活动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等。学校教师创编的红色故事情景剧《陕甘游击队到照金》在多个融媒体平台轮播。学校坚持每年举办全员运动会、特色体育节,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遵纪守法、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
四是坚持实践育人,丰富德育资源。学校高度重视德育资源建设,围绕德育总体目标,积极拓展和挖掘教育资源,构筑学校德育平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薛家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教育平台,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和研学活动。加强校园劳动实践,组织学生轮流打扫校园,共同爱护校园环境;在校内建设劳动实践基地,通过劳动实践,教导学生当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学校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重阳节走村入户,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五是坚持管理育人,夯实德育保障。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结合实际制订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制定了防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应急处置预案健全。充分利用“关爱儿童之家”这一阵地,对相关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提供情感关怀。
六是加强协同育人,形成育人合力。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育的工作机制。
供稿:基教科
铜川教育声明:本公众号所发文章原创与网络分享并行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