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红军后代因父亲不被承认烈士,多次入党遭搁置,毛主席:我来作证

本文来源公众号:眼近史

1965年7月的一天,一封特殊的信件送到了中南海毛主席的办公桌前。这封信上所提到的并不是什么国家大事,反而是一个青年人的希望毛主席帮忙辨认一个人,随信而来的是一张早就泛黄的老照片。

时年72岁的毛主席慢慢拿起那张照片,只用了一眼,就很快认出来了照片上的那个人,并对周围的人说:“这是赵宝成,我们曾经一起工作过的同志。”

寄信的是赵宝成的儿子石毅,赵宝成为何一直不被承认是烈士,最后还要毛主席来作证?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1902年,赵宝成出生于山西省五寨县三岔堡村的一户人家,由于父亲赵世禄是晚清时候的秀才,所以他的家庭跟绝大多数人的家庭情况不同,是相当殷实的大户人家,也非常幸运的受到了很多高等教育,为他之后的道路做了相当良好的铺垫。

这时候正经历军阀混战,他亲眼目睹了生灵涂炭、肆意枪杀的局面。这次的战争,场面比较大,军阀和列强竟然共同联手,来迫害百姓。

他便从小树立起了目标,立志要做一个强人。因为这一切都记在他的心里。可想而知,当时的他是有多么的悲愤和痛恨这些列强与军阀,才会在当时立下如此大志。

1923年,考入了京都大学的赵宝成,在校期间,经常聆听李大钊等人的演讲,阅读许多进步书刊,因此他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的救国之路,并且积极投身于革命。次年,赵宝成入党,由此开始了他的革命之路。

他还利用学校放假时间,在山西五寨县和一些进步青年创办了党的外围组织“夜光学社”、“五代书社,”并且出刊了《夜光》杂志,在这期间,他还组织读书报告会、形式演讲会,宣传苏俄的革命经验,还会积极拉拢像他一样的进步青年一同加入共产党的队伍。

大学毕业后,赵宝成原本想着留在大城市工作,可马克思主义刚刚进入中国,许多乡村的百姓对此并不了解。经过慎重考虑后,李大钊将他派回了山西老家工作。

赵宝成的父亲在阎锡山手下当官,有这层关系在,赵宝成宣传工作没受到什么阻力,山西的组织也逐渐发展起来。

1927年4月,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大肆抓捕、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阎锡山也跟随蒋介石,对共产党员进行抓捕。

山西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太原地委无奈之下只好转移到外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赵宝成则接替薄一波担任地委组织部长,与王鸿钧等人一起重建党组织,并领下了暗杀阎锡山的任务。

经过一致的商讨之后,赵宝成等人达成共识,决定营造一场爆炸意外,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条件之下,解决了阎锡山这位叛变的贼子。

但是因为一名队员的失误,暗杀行动惨遭失败,阎锡山毫发无伤,折损的只有几盏灯笼和几名受伤人员。

阎锡山

阎锡山的怒火蓬勃烧起,赵宝成也遭到了通缉。无奈之下,赵宝成只能背井离乡去上海继续参加革命运动。

在上海,赵宝成及时同当地的中共中央机关取得联系,并且化名为赵阁民,开始转入地下从事地下党的工作。平时除了负责中央机关的情报和联络工作外,赵阁民还负责中共中央的物资和经费筹集。

在这段地下工作时期,赵宝成遇见了石澹峰,并且与她结为红色伉俪,一起从事革命工作。此后三年,赵宝成为中央苏区购置了大量的军火、药品物资,这一段工作生涯让党认识到赵宝成的能力,为之后出任中央政府总政务厅长积攒了宝贵的经验。

1931年,向忠发和顾顺章叛变,上海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了。党组织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打击,决定让在上海工作的同志向中央苏区撤退,其中就有赵宝成和石澹峰夫妇二人。赵宝成得到组织的通知后,急忙向家人告别奔赴中央苏区。

赵宝成走之前还向自己的父母说道: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让他看到了胜利的希望,看到了前进的方向,他会为革命奉上一切,直到革命胜利。

在抵达瑞金后,便有党中央机关的领导前来看望他俩,比如说邓颖超。

赵宝成夫妇见到中央的领导时,内心很是感动,她们在繁忙的工作时间内,还特意抽出时间来看望自己。赵宝成夫妇分别向邓颖超等中央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情况,邓颖超听后便说道:“你们一路旅途劳累,还是好好休息几天吧,关于你们的工作,组织上会尽快给你们安排的。”

初到瑞金时,赵宝成担任工农通讯社副社长。在职期间,赵宝成以踏实任干,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和出色的组织能力颇受同事和上级的认可。因此,周恩来有意将赵宝成推向更重要的位置,多为党做贡献。

周恩来

就这样在周恩来的提议下,经毛主席同意,赵宝成被任命为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总务厅厅长,成为苏维埃临时政府的大管家。

赵宝成是一位能力突出,廉洁奉公的好同志,为了帮苏区筹备经费,他甚至写信给弟弟,要求弟弟卖掉赵家家产,支持革命,赵宝成弟弟一一照做。

1933年,中央红军艰苦斗争,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中央苏区获得了短暂的休养生息的机会,百废待兴。经苏维埃中央执委会决议,决定在中央苏区兴建中央政府大礼堂、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检阅台等六大建筑。

1933年7月下旬,大礼堂正式开始建设,毛主席听到开工的消息后,专门前往工地视察。

赵宝成见到毛主席后,立即赶上前来向他汇报工程的进度,毛主席对赵宝成介绍的情况十分满意,问道:“工程什么时候能够完成?”

赵宝成回答道:“我们正组织工人加班加点地进行施工,一定会赶在全苏‘二大’之前完成建设工作!”之后,赵宝成带着毛主席慰问了参与建设工作的工人们。

1933年底,苏区六大工程全部竣工“全苏二大”在新建成的苏区中央大礼堂开幕。中央苏区的领导同志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红军自己建造的建筑,对赵宝成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许。

1934年1月4日第140期《红色中华》报纸以《工人在预定期间落成会场》为题目,报道了中央政府大礼堂落座时的盛况。

1933年12月,中央发起了一场打击贪污腐败的行动,开始对党内人士进行调查,而赵宝成却在这场反腐倡廉的活动中受到了牵连。

因为当初在建造六大建筑时,赵宝成的手下贪污了工程款而被立案调查,虽然赵宝成并没有贪污行为,并且对手下的贪污行为也不知情,但是身为项目总负责人的他也受到了牵连,被撤掉了总务厅厅长的职务,并判了一年劳动改造。

赵宝成无话可说,在根据地的一个兵工厂里做修理工,在此期间,他没有因为巨大的落差而心里气馁,他依旧勤勤恳恳工作,只要是革命,哪怕是在小的事情他都干,由于他良好的表现,收获了厂里的其他工人们的一致好评,随后他又被任命为了被服总厂的副厂长。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为了掩护红军主力部队的撤离和保护苏区百姓的安全,赵宝成被任命为兴国县县委书记,留守中央苏区。

在赵宝成的领导下,当地的军民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但是由于敌我力量差距过于悬殊,留守的红军在接二连三的消耗战当中,逐渐难以为继,生存环境急转直下。红军的弹药无法得到补充,生活物资也极度缺乏,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赵宝成依然带领红军在铜钵山区与敌人作战了一年。

等到了1935年10月,历经大大小小十几次战斗后,赵宝成700多人的小队,人数锐减,只剩下70多人,还被敌人围困在铜钵山上。

潮水一般的敌军,源源不断地涌上山头,身边的战士,一个一个倒下,赵宝成手中的子弹,一点一点减少,终于被消耗殆尽。

赵宝成丢掉手中的枪,搬起身边的石头,继续与敌人抗争,只见几颗无情的子弹,穿过了男子的身躯赵宝成壮烈牺牲,享年33岁。

得知赵宝成死讯的石澹峰从苏区辗转回到老家,开始抚育自己的孩子,而后与组织断了关系。1944年,辗转到了陕西的石澹峰遇见了之前的学生李仲毅。

在她的询问之下,方知赵宝成已经牺牲十年之久,但他们夫妻二人,连一点纪念都没留下。不久之后,石澹峰收到了李仲毅送给她的照片,那是当初在上海工作之时两人一起拍的。时光荏苒,当初笑意盈盈的两人,如今却是天各一方。

长大成人的石毅在山西参加解放军,先后参加了解放成都、解放西安、解放太原的战役。他们一家人都参加了革命事业,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了所有。

石毅曾多次申请入党都被驳回,后来在一个支部委员的透露下,他才明白原来是因为他的父亲历史不清,他才始终无法跨入党组织的大门。

听到这个消息后,石毅的心情无法平复,他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为父正名之路。因为牺牲的时间太长,而且是在长征期间,所以有些资料包括证明人都不在了。为了给赵宝成一个名分,石澹峰写了一本《赵宝成烈士列传》。但这种个人撰写的传记很难当做证据或者史料载入。

还有许多组织都缄默其口,屡屡碰壁之后,求助无门的石毅感到无助迷茫,他不知道哪里还有人可以听听自己的呼声。

正名的转机出现在1965年,说来也巧,那时的石澹峰因为身体原因被调到北京疗养,在疗养期间,又恰巧碰见了一个老熟人—赵品三

赵品三

赵品三是石澹峰在革命期间的领导,听完石澹峰的叙述后,赵品三唏嘘不已。考虑到自己的证明可能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但是赵品三却给石澹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那就是直接去找当时在中央苏区负责赵宝成和石澹峰工作的领导—邓颖超。

但是邓颖超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还是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找毛主席。石毅将目前石澹峰和丈夫赵宝成唯一的一张照片寄给毛泽东,1965年,当毛泽东看到这张照片之后,立马就认出了照片上的人,他感慨万千,当即表明:我可以给他作证。

而他也是毛主席唯一一个亲自作证,批示追认烈士身份的革命烈士。

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内务部也发表了声明,赵宝成可以按照失踪人员处理,并且授予烈士称号。遗孀为他写的传记也得以出版,孩子的入党申请也得到批准,可谓是皆大欢喜,终于在故事的最后,有了一个圆满结局。

1966年12月19日,当地政府为石毅一家送去了一块牌匾,上面写着“赵宝成烈士永垂不朽。”

翼城县县委副书记送匾到石毅家中时,对石毅说道:“历史没有忘记!人民也没有忘记,若烈士地下有知,他一定会含笑九泉。”

三十年过去了,血撒苏区的烈士终于被得到了正名。

1980年6月,石澹峰被重新确认为退伍红军战士。1984年3月,赵宝成获发《革命烈士证明书》。

1994 年《中国检察报》“试刊”上又指责是赵宝成是贪官,介于这件事早以平反,因此,赵宝成的家人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可是,一时之间全国涌现了大量的报刊杂志,不约而同地都开设了反映当年中央苏区反腐败的专栏,因此赵宝成又成了反面典型。不仅使赵宝成烈士家属难以接受,而且使广大读者不知所措。为寻求党为赵宝成平反的文件,已72 岁高龄的石毅老人不得不第一次踏上去往故乡山西省五寨县的道路。

2009年,在赵宝成的故乡山西五寨县,召开了“赵宝成在中央苏区”理论研讨会,弄清了当年的具体情况,编著出版了《红都管家赵宝成》,全面展示了赵宝成“红都管家”的历史面貌。

2010年5月,在赵宝成牺牲76周年之际,为了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瑞金市政府斥资200万元,在铜钵山修建红军烈士纪念亭。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在看
珍惜亲情爱情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