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中央纵队在长征路上度过的唯一一个春节,就是1935年2月4日,农历乙亥年春节。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红军战士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来到叙永石厢子开仓分粮分财物,杀肥猪分给群众,与当地老百姓度过了一个“开心年”。
分财物杀年猪,和老百姓共度“开心年”
石厢子地处川滇黔交界处的赤水河畔,四面环山,地势险要,一块形似箱子的巨石矗立场头,故名“石厢子”。因地处交界处,雄鸡报晓,三省皆闻,故有“鸡鸣三省”之称。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
1935年2月3日至5日,中央红军长征一渡赤水后到达叙永县石厢子,在这里度过了长征路上的第一个春节,进行了遵义会议以来最长时间的一次休整。
石厢子至今还流传着当年红军杀年猪,和老百姓共度“开心年”的故事。
中央红军长征“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陈列馆义务讲解员叶顶文,是土生土长的石厢子人,已经在陈列馆义务讲解近8年,这个故事他也讲了近8年。
叶顶文介绍说,1935年2月3日下午,中央红军抵达“鸡鸣三省”的石厢子,此时,恰逢除夕。当时,地处大山深处的石厢子是一个仅有400多人的小村庄,75户汉、彝、苗人家杂居。先遣队进街后随即进行宣传,书写标语,嘱咐当地老百姓不要害怕、不要乱跑,商店照常开门做生意,迅速安定群众情绪。下午5时左右,中央军委陆续到达石厢子场上,街沿、过道、院坝、堂屋都住满了红军。
4日,正值农历正月初一,中央红军没收了土豪劣绅彭正楷、周世成两家的粮食和财物,并在街上召开群众大会,分给穷苦老百姓。红军还把吴家桥团总吴联山家的肥猪杀了,分给当地老百姓,和老百姓高高兴兴地吃了一顿丰盛的团圆饭。后来,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豪绅欠我们粮钱,打开粮仓往外掀;穷人分的粮和肉,回家过个闹热年!至今,老百姓还把那天称为“开心年”。
关于红军分财物的故事,叶顶文小时候就经常听父辈们说起。当年,红军走进石厢子,将土豪家的衣物分发给周围的老百姓,叶顶文的父母也分得了一套衣物。为表示感谢,在红军临走前,叶顶文的父母将自家的两斤白酒送给了红军。
叶顶文说,街上老一辈人很多都见过当年红军走进石厢子的一幕,遗憾的是大多已经去世了。现在石厢子街上6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都能讲述红军故事,这是从父辈那里口口相传下来的。
红军过石厢子,纪律严明不扰民,还给大家分粮分物,在当地留下良好的口碑。
如今已60多岁的石厢子彝族乡坡脚村村民袁泽民家中曾有一根红军扁担,是他奶奶留下来的。这根扁担,就是红军来过他们家的物证。
袁泽民小时候在家里挑水时,奶奶总要交代袁泽民“挑了水,一定要把扁担放好”。“一根扁担有什么稀奇的”,袁泽民心中好奇,便追问奶奶原因,奶奶这才给袁泽民讲起一段红军故事。
当时,奶奶家就在石厢子万寿宫隔壁。红军队伍来到石厢子后,奶奶家里也来了5名红军暂住。当时,爷爷是一名杀猪匠,门前常年支着一口烧水的大锅。奶奶见红军换下的衣服都脏了,就主动帮他们洗衣服,一次就洗了30多件。洗完衣服,奶奶又在灶头上把衣物烤干,送还给红军。红军在奶奶家住了2个晚上,奶奶两天里都帮他们洗衣服。
临走前,一名红军拿着一根扁担来到奶奶跟前道谢,说身边没有什么可以酬谢奶奶的东西,就送根扁担给奶奶作纪念。奶奶便一直留着这根扁担,后来家里人用这根扁担挑水。
袁泽民说,家里用上了自来水后,扁担也闲置起来。乡下幺姑爷家里还需要挑水,便把这根扁担拿去。虽然已经磨损得厉害,但至今仍在家中保存着。
我们致力于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哈达铺的红色故事,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更好的素材,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