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东大化院 | 守初心·学党史——舒同:马背上的红军书法家

舒同:马背上的红军书法家

党史故事

舒同(1905-1998),江西抚州东乡人。曾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名书法家,舒体创始人。

1922年春在东乡尚志小学读书时,与20余名同学组成“金兰同学社”。1924年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受“五四”新文化思潮影响,与李井泉等发起组织“读书会”,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1925年在校庆十周年纪念刊上发表《中华民国之真面目》,揭露北洋军政府的“民主、共和、自由、平等”虚伪性。回到东乡,带头集资创办《师水声》,传播新文化、新思想。1926年11月,中共党员、国民党赣东特派员钟赤心到东乡,组建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东乡县党部,吸收舒同为中共党员。舒同入党后,积极开展建党工作,于11月下旬成立中共东乡支部,任书记。在他的领导下,东乡县相继建立了农民协会、工会组织,创建了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队武装组织,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随着党组织的发展,成立中共东乡县委,舒同任书记。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东乡党组织遭到破坏,舒同被国民党江西省政府通缉,他辗转于武汉、合肥、上海、南京等地,以卖字为生,寻找党组织。1929年潜回东乡,1930年9月听说红军来到崇仁,他赶到崇仁参加了工农红军,历任红四军政治部秘书、宣传科长,师政治部主任,部队缩编后任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长征途中任红一军团第2师政治部主任。到达陕北后,任第4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宣传部长兼《解放日报》总编辑,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主任,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华东局党校校长等职。1954年调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兼济南军区第一政委,是中共八届中央委员。在山东工作8年,他深入基层,带着家人到地里收麦子、过秤,以期掌握真实情况。他坚决抵制虚夸浮报,山东的灾情得以最早被发现。此后调任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当选为全国政协五届常务委员,中共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舒同从6岁开始学书法,遍习颜真卿、柳公权、钱南园、何绍基等名家字帖,楷、行、草、隶、篆各种字体皆得心应手,有“神童”之称。参加红军后,在紧张战事之余,潜心书艺,寄情瀚墨,以笔为刀枪,被指战员誉为“马背书法家”,毛泽东称他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延安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的校牌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8字校训,就是他的墨迹。他数十年如一日,在研习历代名家书法时,不断探索和实践,创造出宽博端庄,笔法内在含蓄,字体雍容大方的“舒体”。其墨迹不仅遍布大江南北,还流传于海外。1983年中国文联出版楷、行、草3种字体的《舒同字帖》。199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大型精装《舒同书法集》,香港及内地多家电脑公司将“舒体字”植入电脑,广泛应用于出版、印刷、电视、电脑等行业。1981年,他领导创立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当选为第一任主席,并任二、三届名誉主席和中国文联名誉委员。1981、1984年两次率领中国书法家代表团出国访问,开创了以书法为主体的对外文化交流新局面。

1989年10月,东乡县城兴建舒同书法院,后改为舒同博物馆,舒同为博物馆赠送140余幅书法珍品。1997年11月,东乡县举办首届“舒同书法艺术节”。1998年5月27日,舒同在北京病逝。

/// END ///

图文来源于人民网

编辑 | 喻诗婕

审核 | 汤顶华 何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