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更好地发挥我省革命文物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由山西省文物局牵头,组织开展了“全省革命文物故事宣讲推介活动”。
本次活动于2022年7月初启动,期间历经材料申报、各市初评、专家评审等相关环节,最终评选得出优秀作品20个,荣获精品推介奖,其中就包含由我局选送的《一块银元》。
一方砚台,一枚像章,一张旧钞,一把枪,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里珍藏的许许多多的物件,都有一段来由,一段过往,它们蕴藏着珍贵的情感和记忆。当我们重新触碰它们、凝视它们的时候,很多往事都会浮上心头。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的就是珍藏在这里的一块银元的故事。
那是1935年秋末的一天,红军东征前派出一个5人侦察小队,再次到永和县境内查看敌人沿黄布防情况,不料在阁山被敌人发现,红军果断地向黄河岸边转移,敌人一路追到佛堂村。
那时候黄河水很大,天又凉,没有渡船,眼看敌人追来,红军战士扛起枪就要跳进滚滚黄河水。就在这危急关头,正准备靠岸回家的任二小挥舞着竹篙,向红军喊到:“快,快到我这儿来”。
二小自幼生活在黄河边,靠摆渡或打鱼讨生活。第一批来永和侦查的红军就是二小送过河的。敌人听说了,就把他家的船烧毁了,二小又偷偷扎了一个羊皮筏子,藏在河湾里。
听到喊声,红军战士顶着密集的枪声,迅速跑向羊皮筏子。正要划离河岸时,只听“扑通”一声,一名战士中弹掉入黄河。二小纵身跳入水中,河水冰冷刺骨,一浪高过一浪,他拼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硬是把受伤的战士救上筏子。立在筏上的二小浑身湿透,牙床不停地抖动,二小快速搓搓身子,示意他们趴好,把竹篙往河岸上使劲一顶,很快筏子划到了河中间,敌人追到河岸边大声喊到:“二小,快回来,不然小心你老婆孩子!”二小头也没回,只是使劲向着对岸划去,敌人气急败坏地对着船胡乱开了一阵枪。
终于安全过了河。红军拉着二小的手:“你是不能回去了,他们不会放过你的!”“你们别管我,快走吧!”面对倔强的二小,红军战士拿出身上仅剩的一块银元。“老乡,您收下吧!”二小见状,脖颈拧了拧:“这是干甚哩?为挣钱,我就不送你们!”
“老乡,您误会了,您冒的风险不能用钱算,这一块钱啊,就权当是纪念吧!”
红军走后,二小藏在岸边,焦急地瞭望着对岸的家。忽然发现自己家方向冒起浓烟,他划着筏子往回赶。
岸边年迈的母亲和怀有身孕的妻子都被捆绑着。敌人用枪托把她们打倒,不停地在身上踩踏着。妻子本能地用双手护住肚子,蜷缩起来,母亲已不再动弹。顿时二小怒目圆睁,加快速度划到岸边,抄起竹篙冲向敌人。然而,只听的一阵枪响,二小倒在了血泊里。丧心病狂的敌人把尸体挂在村口。敌人走后,乡亲们合力将他掩埋,二小的妻子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块带血的银元,她嚎啕大哭。
第二年春天,红军回师西渡时,被救的红军战士特意来到佛堂村,寻找任二小。得知二小遇害的事后,便给他的家人讲述了这块银元的故事。
二小的儿子任清全从未见过父亲,但他是听着这块银元的故事长大的。有人要作为古董购买,他说:“这是个念想!看到它就能想起我父亲,就能想起红军战士,就能想起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2005年,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建成后,任清全把这块银元无偿捐给了纪念馆,他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块银元背后的故事。
今天,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我们回望历史,共叙军民鱼水情。就是要牢记红军东征不朽的功勋和永恒的记忆,更是要坚守自己的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的东征路。
编辑:李春容 段秋霞 王雅汝高贤霞 袁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