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

经典红歌《十送红军》是怎样产生的?

岁月如歌曲已发表第2179篇原创文章

这首承载了那代人太多记忆、柔肠百转的甜美红歌,歌词荡气回肠,曲调委婉,充满留恋、期盼、祝福之情。

它反映的是中央红军告别苏区进行长征时,当地人民含泪相送的感人场面;记录了人民军队与老百姓之间的红色温情。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此时的红军已经与苏区的老百姓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当得知部队要转移的消息,战士们是多么的不舍,群众是多么的难受呀,再加上许多战士原本就是当地人。据统计当年赣南苏区参加红军的多达33万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男丁加入红军。故土难离,更加难舍。

保存在镇巴县博物馆里的《十送红军》歌曲石刻碑文,记载着此歌的来历。

这首穿越时空、家喻户晓的《十送红军》,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十送红军》的诞生源自一次特殊的任务,1960年连续三年的困难和灾害,严酷的现实赋予文艺工作者神圣的使命,需要尽快拿出一批鼓舞民心的作品。但创作时又出了一道规定,一定要采集革命历史歌曲,而不要做新的创作,尽管大家广为搜集素材,可是到了创作红军告别苏区开始长征的主题时,却找不到一首合适的歌曲来,表达人民送别红军的不舍之情。

不管规定了创作一首吧,几位创作者的大胆之举,便成就了后来的这首《十送红军》,几位创作者曾分头去过苏区采风,根据当时采访得来的素材,张士燮很快就交出了歌词。

一位创作者在完成这首曲目前走遍了井冈山,吉安,永新,安福等地,将当地健在的亲历者的见文写进了歌里,《十送红军》通过抒发军民雨水情,情深意切的传达了大众的心声。这首歌顺应时代而生,至今都广为流传,再唱这首《十送红军》又让我红了双眼。

现在时代变了,经济发达,又有多少人想到先辈,想到老红军,是千千万万的红军战士,用鲜血与生命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日子,感谢自己生在伟大的中国,感恩先辈,珍惜当下

1961年张士燮、朱正本创作的红色歌曲

《十送红军》

  “一送红军出大山,秋风细雨正绵绵。

  前方便是长征路,十万阿哥已并肩;

  二送红军湘江岸,江边丝柳风吹乱。

  当年种子长成时,江北江南金灿灿;

  三送红军在路边,路边苞谷展愁颜。

  亲人此去隔消息,万里关山几时还;

  ……

敬请点击欣赏下面更多原创作品

1.俺家小院的花花草草 (34集)

2.浙江衢州行(14)–龙游鸡呜山民居苑掠影(上)

3.走进华东最美丹霞红土地

4.湘鄂赣赏秋之旅(17)–吉水县金滩燕坊古村记忆(上)

5.探访前童古镇

6.生命从未停止生长过

7.渤海湾赏秋行(12)–关门山红叶美如画(上)

8.渤海湾赏秋行(10)–走近鸭绿江断桥(上)

9.红海滩

10.湘鄂赣赏秋之旅(19)–江西安义千年古村群掠影(上)

李少全

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版权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