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人们常用上下五千年来概述中华的悠久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人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在古代有三皇五帝,在近现代有毛泽东、周恩来等。
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中,有一个人曾和毛主席和朱德近乎齐名的人,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为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重要军事活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都知道,在新中国成立时,很多革命家被人们所敬仰,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但是这个作为曾经与毛主席、朱德近乎齐名的人,却很少有人知道。

这是因为,他虽然在南昌起义、百色起义等重要军事活动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最终却成为了红军的第一叛将。
然而他自己却声称自己是被冤枉的,在自己89岁高龄时,他还给中央写信,表达自己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乡。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他到底是怎样成为了红军叛将的呢?

入党
这个被称为“红军第一叛将”的人就是龚楚。那么他为何在入党成为将军后又要叛变呢?究竟是敌军的诱惑还是自己的主动背离?
要说龚楚,他可是一位十分高寿的人,他出生于1901年11月,于1995年在家乡去世,享年95岁。他不仅是个将才,还擅长书法,一幅书法可以卖到上万的价格。

除了大陆,他居住最久的地方就是香港,定居时间达40年,在定居香港时还出版了《我与红军》,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同蒋介石定居台湾,难道真的如他自己说的那样,自己并未叛变吗?
龚楚出生时正值清朝时期,大概是从小就对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而感到痛惜,因此在1924年时他果断加入了共青团,并于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而此时的国内正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合作的目的主要在于推翻军阀反动统治,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

在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响应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大力开展工农运动。而龚楚就是在此时受任,成为了自己老家广东省乐昌县农民自卫军的指挥官。
而仅过去两年时间,1927年宁汉就出现了分裂,而也是在这一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那么何为宁汉会分裂呢?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又会对龚楚造成哪些影响呢?
宁汉分裂简单来说就是蒋介石和汪精卫分裂。有人可能会想,汪精卫和蒋介石都是国民党的右派分子,一个是汉奸一个是反动派,难道不应该是臭味相投吗?怎么还会分裂呢?

这就得回到国共第一次合作本身了。大家都知道国民党是由孙中山先生创立的,要比中国共产党更早成立。
而国共第一次合作可以成功也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认可孙中山的,且在第一次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内的人员是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
但尽管中国共产党如此认可孙中山,还是选择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因为在政治主张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并不一致。

虽然两党的初衷都是为了推翻封建统治、打倒帝国主义,但是国民党是走的精英路线,主张武装夺取政权,而中国共产党则是走的群众路线,并不主张武装夺取政权。
所以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中国共产党开展工农运动,要维护平民权益,这其实也是孙中山心中所想的,与其新三民主义十分吻合。

但是维护农民利益必然会伴随着损毁地主土豪的利益。尤其是在武汉被北伐军占领后,工人运动发展十分迅猛。
相比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中很多人都是“土豪劣绅”家庭出生的,其中就有蒋介石。
共产党大搞工人运动,搞得农民都开始“打土豪、分田地”了。这打的是土豪吗?这打的不是蒋介石吗?

此时的蒋介石一想,孙中山先生已经离世,他的铁杆粉丝汪精卫也不在国外,此时简直是破坏国共合作、保护自己利益的绝好时机。
于是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闭会后,公然发表言论表示会上的决议无效,并一步步在南京建立起了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对立。

回到国内的汪精卫出面缓和了国共两党的紧张局势,对蒋介石也做出了一定承诺,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承诺无法兑现,蒋介石一下就火了,心想:“去你的,还想用缓兵之计拖住我,继续破坏我的利益”。
于是蒋介石完全放弃和平解决矛盾,开始武装斗争,发动“清党”行动。党内很多的共产党人以及站队共产党的国民党人都被蒋介石杀害,国共第一次合作也就结束了。
既然合作结束了,蒋介石又迫害了很多的共产党员,那中国共产党也不能继续坐着了,只能与曾经的盟友蒋介石变敌人了。

共产党要讨伐蒋介石,龚楚也就来“新活儿”了,他受命带领乐昌农军先与北江的工农军汇合,再前往武汉讨伐蒋介石。
在朱德、毛泽东于井冈山完成会师后,龚楚被任命为红四军前委常务委员,与毛泽东和朱德并称为“红四军前委三人小组”。

在这之后,龚楚还陆续任职了中共的多个重要职位,比如中共广西前委委员、红七军参谋长、十九师师长、红七军军长等。

叛变
龚楚的叛变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就突然决定的,而是经历了很多之后做出的选择。其一就与“消灭地主”运动有关。
1933年开始,中央苏区开展了“消灭地主”的活动,这场运动进行得干脆且坚决,很多红军干部的家属也被捕清算,而其中有很多都是龚楚认识的战友,这让龚楚十分不能接受,于是提出了异议。

而他的行为则被贴上了“错误”的标签。一时之间,龚楚内心十分迷茫,开始怀疑革命的意义何在,这也成为了他叛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有无数的事件来促使它生根发芽。
1934年,由于刘伯承患病需要休养,龚楚就被任命暂代刘伯承的职位,参加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行动。

然而第五次反“围剿”也以失败告终,红军被迫开始了长征。而龚楚则奉命率领一部分红军开展游击战争。
由于此时的国共两党军事装备实力悬殊,龚楚开展的游击战争不但损失惨重,还得一直面对国民党的“清剿”,更无助的是还与中央失去了联系。
国民党一边“剿共”,一边安抚,引诱共产党及红军队伍叛变。

回忆起“消灭地主”行动中自己的见闻,想到当下的游击战争失败,龚楚的心理防线逐渐坍塌,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彻底失去了信心。
于是在193年5月2日的晚上,他脱离了大部队,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后经人引荐,与国民党搭上了线,从被“围剿”方变成了发起“围剿”方。由于龚楚之前在中央红军中担任过重要职位,因此对红军游击队有深刻的了解。

龚楚想到利用自己之前的职务之便,将一支国民党队伍佯装成红军游击队,获得了前下属贺敏学的信任,并趁机策反了前来接待的何长林。
但是陈毅却不像项英那般大大咧咧,他对龚楚的信件十分怀疑,并劝诫项英先不要去汇合。

等不到项英、陈毅回应的龚楚失去了耐心,打算来硬的,直接就对北山游击队发起进攻,由于贺敏学对龚楚深信不疑,因此中了圈套,损失惨重。
龚楚打算乘胜追击,直捣项英、陈毅驻地,却被出门采购的侦察兵识破,提前鸣枪警报,项英、陈毅因此躲过了一劫。
但是湘南地区的游击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多名游击队的将领因为龚楚的进攻而壮烈牺牲。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方致信龚楚劝其投降。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龚楚,也意识到了国民党大势已去,于是就向林彪投降。
新中国成立之初,海南岛还未解放,当时驻守海南岛的是国民党的薛岳,而此人正好是龚楚的同乡。
于是叶剑英便请示中共中央,委派龚楚去策反薛岳,龚楚也爽快答应了。

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龚楚需要途径香港再抵达海南,而到了香港的龚楚却选择了滞留香港,因为他认为即使自己策反了薛岳也不会有好结果,毕竟“消灭地主”运动时红军亲属也未得幸免,何况是曾为叛军的自己。
而且如果自己如果不能成功策反薛岳,那就是“戴罪立功”不成,不说中共中央不能放过自己,那薛岳说不定还得迫害自己。

谁都没想到,龚楚会再次叛变。而国民党的蒋介石看到了龚楚对中共中央的态度后,便邀约龚楚于台湾一聚。
蒋介石见到龚楚后便提出了让其收编香港的残余国民党部队,以备后续可以一起反攻大陆。
但是龚楚是个十分会审时度势的人,他想:在大陆你都打不赢,到了台湾还能翻起什么浪花?当初就是看走了眼才成为叛将,如今怎会重蹈覆辙?

回乡
龚楚并没有接受蒋介石的委派,反而从此脱离了政界,选择定居香港并开始经商。龚楚是个果断的人,他选择了经商之后,就在香港呆了整整四十年,从未再次涉政。
本以为会在香港走完自己的一生,但是在1977年,龚楚听闻了龚洪永担任乐昌县书记的新闻,这是建国后第一位龚姓人当上了“大官”,于是就委托从乐昌来香港经商的一个商人去拜访龚书记。

当见到这位代表龚楚的商人时,龚书记也是十分的惊讶,毕竟自己也是听过一些关于龚楚的事情的,加上此时大陆对香港的政治方面比较敏感,龚书记一时也不敢答应去香港见龚楚。
后来经人分析,龚书记还是去到了香港并见到了龚楚。经过翻查龚家族谱才发现,这位比自己年小很多的龚书记居然还是自己的宗叔。
龚楚询问了很多自己故乡的事情,也表达了自己想要回乡的愿望,但是听到大陆很多人都说自己是叛将时,龚楚还是十分担心自己会被清算。

因此即便龚书记做出了很多的保证,极力劝龚楚回乡,龚楚还是不敢贸然回乡。
直到1988年,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检察院发布了一份公告,明确表明不会追究类似龚楚这类人员的责任时,龚楚才下定了回乡的决心。
在90虚岁的这一年,龚楚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乡后的龚楚委托旁人将在香港时就写好的三封信分别寄给了邓小平、杨尚昆和王震。

对于龚楚而言,邓小平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人,因为他和自己一起领导了百色起义,还是自己的证婚人。
因此,为了确保邓小平可以收到自己的信,龚楚又委派龚书记帮自己给邓小平的办公室发了一封电报。

龚楚在电报中表达自己想在故乡安度晚年的愿望,而收到了电报的邓小平给龚楚打来了电话,表达了自己的问候。
时隔几十年再次听到邓小平声音的龚楚再也忍不住了,不禁泪流满面。

1995年,享年95岁的龚楚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自己的家中离世,红军第一叛将的一生到此也就画上了句号。
尽管晚年时期的龚楚表达自己从未做对不起共产党的事情,只是选择了不同的阵营,且向项英、陈毅开枪报警的是他,因为他不想抓到这二人。
事情究竟如何已经不好再去求证,但不可否认,龚楚离开共产党、未策反薛岳是事实,因此他被称为叛将并不算冤。
龚楚并不是共产党中唯一的叛将,但是有人退出也有人进来,中国共产党在危难之际、困难之时,从未想过放弃,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坚持,新中国才能取得今日的成就。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